“刷脸”不如“刷眼”,身份识别和信息安全难题由虹膜识别来解决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脸”,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那么“刷脸”时代,我们的人脸信息安全吗?

人脸识别存在哪些风险?
对于人脸识别,多数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方便快捷,恨的就是安全风险。
嫌疑人“AI换脸”骗过人脸识别实施犯罪
在警方今年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的。

面具可代替人脸解锁手机
测试中,科研人员在手机对面放上面具,然后进行光线、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通过几次比对,手机成功解锁。
专家表示,这款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只要不是在极暗或极亮的背景下,通过面具或头套进行人脸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成。
2元就能买上千张照片
经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

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当有记者询问客服,这些图片是否涉及版权时,客服矢口否认,但却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证明照片版权的材料。

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
在专家看来,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

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而且,一旦服务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来源:央视新闻
人脸识别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有安全隐患,如文中所说,通过面具或头套进行人脸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成,同时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时,极易受光照、姿态等干扰,稳定性也比较差,也无法解决双胞胎以及长得比较相像的姐妹、兄弟、父子、母女等问题。

未来如何避免人脸识别所带来的问题?
何不尝试一下虹膜识别呢?

虹膜识别技术作为人脸识别的迭代技术,具有极高的误识率和准确性,是人脸识别的百倍,出生6-18个月稳定,且终身不变。每个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一个人的左右眼也会有明显的差别,无法复制伪造。

虹膜识别对于身份信息泄露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人脸识别数据库是一张张清晰的人脸图像,一旦泄露,你的人脸图像就会被他人知晓,通过图像你的性别年龄,甚至是职业住址都有可能被人解读出来。但虹膜识别不同,虹膜数据库不是图像而是由图像转化成的编码,一旦被窃取,得到的也是一串无用的数字,更无法挪作他用,比如卖钱。人们可以放心的识别,不用担心身份信息会被泄露。

点面科技是一家中国虹膜识别与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领军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以及虹膜技术研发20年。目前我们的智能虹膜系列产品包含U系列、P系列、G系列、E系列以及模组模块等,已成功应用于公安、部队、政府机关、金融、医疗、考试教育、社保、煤矿工地、园区、楼宇、企业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