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旧闻】第一只鸟出现在中国吗?
作者:金振蓉 谢俊《光明日报》(1996年09月16日 星期一 05 版) 在最近的一个月之间,我国的两位研究人员相继宣布,他们在鸟类的起源问题上有所发现,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 大约在一个月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侯连海宣布,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在辽宁朝阳地区发现了一座早期鸟类化石库,科研人员将之命名为孔子鸟。经过科研人员几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始祖鸟并不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国外有科学家指出,孔子鸟的发现,是自始祖鸟之后的惊人发现,它至少预示鸟类的进化有两个方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始祖鸟在鸟类系统分类中的地位。近日,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又向新闻界透露,我国在不久前发现了一块原始鸟化石,经研究认为这是鸟类的真正鼻祖,他并把这只鸟命名为中华龙鸟。 自1861年德国发现始祖鸟化石以来,100多年间,世界古生物学家只是依据始祖鸟仅有的几个标本,探讨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的问题。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始祖鸟是现代鸟类的鼻祖。 关于鸟类的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假说是:鸟类起源于恐龙。始祖鸟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这种假说。然而,孔子鸟的形态特征却与始祖鸟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它是世界上最早以角质喙代替牙齿的鸟类,它的发现,给了目前盛行的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一个严重冲击,有的科学家依据孔子鸟的形态重提鸟类起源于鳄形类的假说。而季强的发现则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只是认为中华龙鸟的年代要早于始祖鸟。据季强对所发现的化石的分析,这只鸟在整体上显示出鸟类的形态特征,前后肢已经分异,身上有原始羽毛,但很短,而且这种鸟嘴里长有粗壮锐利的牙齿,尾椎也很长,有50多节,而一百多年前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上的鸟尾椎已进化到只有30多节。季强由此认为,这种原始鸟类并不具有飞行能力,它代表了由小型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类型,是鸟类的真正鼻祖。 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我国近年来的一些新发现,将有可能在国际古生物学领域引发一场新的争论,许多人开始担心始祖鸟作为一切鸟类的祖先地位有可能被推翻。在今年的晚些时候,国际鸟类学术会议将在北京召开,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早期鸟类研究的中心。许多人也正在期待着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只鸟出现在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