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
“我不喜欢评价身边的人,或者说,值得我评价的人不多。这句话本就是对他们自身的某种否定,我不喜欢否定身边的人。
用过去的话来说,我生怕这些文字会成为她们心上的阴霾。
直到确认她们不会再来看我了。”
在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纠纷的过程中,承诺,几乎是少年保持清醒的唯一信念。尽管它会因内容或形式的局限大多不会生效,但却是自我最强而有力的存在证明。
“可承诺再重,也不抵时间的磨损啊。”
少年想起些不快往事,仿佛耳边又再次传来那时的质问:你不也只是让我伤上加伤吗?
「那不过就是尴尬,不是吗?」
「一点点困窘,一点点难堪,一点点恶意与失败。它们不过是依附于生命皮毛上的一点点溃脓。」
「那是一种对错误的感知。若你向往崇高而自认正确,那外部的恐惧是容易克服的......但自身的矛盾不是。」
书中大致是这么写得。
少年在混乱的思潮中沉沦,日复一日,最终以蜉蝣之姿迎来他的第一任租客。
这不公平,少年想到。对方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充满未知、恐惧和期待,可自己却愈发混沌。
就像他在面对讨厌的人时的所作所为:在不合适的场合以不合适的行为让事态复杂化。他要让讨厌他的人看到他就会皱起眉头,从心理上规避“麻烦”的产生。
这不正确,但很合理......却也因此给他带来了很多意外的麻烦。
比如背叛。各种形式的背叛。
不仅如此,他还要同背叛他的人们和平相处,偶尔真心,并继续遵守单向的承诺。
“这大概就是前阵子做真物小偷的代价。”
“可确实是不公平的,背叛的人秉承自私,肆意妄为,我却要身负承诺,知而不言。”
“错还在我,不是吗?”
“就像书中所言,有些人是活着的墓志铭,有些人不过是行走的尸臭。”
“为什么要和尸臭做朋友?”
“我对事物形态的宽容是不是有点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