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剥去孔子圣人的外衣,他又是谁?

2019-09-11 10:12 作者:梁兴扬  | 我要投稿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看人方法,就是看这个人在逆境中是什么样,毕竟春风得意时谁不自信?谁不讲究?谁不表现的有思想,就算是你觉得自己没思想,民间不是还有“你有钱,你说什么都对。”的话吗?

这里就从逆境中来看看孔子,孔子遭遇的最大逆境在陈蔡之间,依《史记》中的记载,当时孔子已有六十了。

陈蔡之间有四个版本:

《吕氏春秋》中孔子惶惶不可终日,还因此冤枉颜回,然后感叹出了了解真相,亲眼所见也可能是假,仰仗心,心也不足为持。今天如果绝大部分人有这个思考,起码八成谣言传不起来。

《史记》中孔子在蔡国时楚国礼聘孔子,陈蔡两国的士大夫认为孔子治国才能太高,如果孔子为楚国所请,必定会给陈蔡两国的士大夫带来麻烦,于是就找民夫去围困孔子。

在此期间孔子依然很开心,和弟子讨论各种问题。后来楚国派兵来给孔子解围,当时的楚昭王非常看重孔子,准备封孔子七百里地。

楚国的令伊子西为此阻止楚王,谈了一下孔子的弟子有多厉害,孔子这个人有多厉害,认为此人如有七百里地,怕是要再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此非楚国之福。当年七天楚昭王死,孔子只得从楚国去卫国。

《论语》中孔子在陈蔡之间,弟子中不少人都非常难受,子路因此带着怒气去问孔子“君子也有时穷之时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是在时穷之时,君子依然能和小人展现出不一样的风度。

《庄子》中的版本比较欢乐,非常像《论语》的补充。

说是孔子非常朋克,在陈蔡之间七天吃菜汤,整个人脸有菜色了还弹琴唱歌不绝。子路、子贡听着歌声觉得不舒服,就细数孔子这些年的倒霉事,不懂孔子为什么这样还能开心。

这两位说的时候颜回在旁边择菜,听到后就去给孔子说了,孔子就喊他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孔子说“君子的穷困和通达在于了不了解道,今天我抱着仁义之道,但遭遇乱世祸患,这不是我的道穷了,在灾难面前也未失德行。这就如同霜雪至,能知松柏青青,在陈蔡之间的危险,对我孔子来说也是幸运!”

然后孔子又弹琴唱歌,子路拿着干戈跳舞伴奏,这一幕很音乐剧的感觉了。

这世上能在逆境中保持理智的人很少,能在保持理智时唱歌跳舞的人就更少,还能在这种时候让他人也忘记逆境,一起唱歌跳舞绝对凤毛麟角。

这四种记载立场各不相同,其中《庄子》不喜欢儒家,《吕氏春秋》要融合诸家,自成一派,但在这两本书孔子依旧有本事,有道德的能人,这些都是发生在独尊儒术之前的事了。

马克思不是说“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世界。”这世上不缺思想家,少的是孔子这种实干家。是孔子这种知道这是乱世,仁义之说肯定不受欢迎,但还是坚持自己道的人。

更何况孔子的坚持在后世开花结果,在世界之中诞生了一个奇葩。

孔子也好、老子也罢,这两人提倡的道德准则不依附于神灵,而是依人的理性和良心。这别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很多人还是无法理解道德完全不用依附于神灵,真正的道德应该是生于人心,规于理智。

从这个超前的贡献来看,孔子并未被过誉。


剥去孔子圣人的外衣,他又是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