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一理论之致敬超导
一、前言 再发表前一篇有关超导本质的文章以后,这些天在对超导有了新的领悟的情况下,经过进一步思考,对该领域进行思考延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大统一理论,所以才有标题大统一理论之致敬超导,就是说以超导理论为基础设想了一种新路径的超导模式体系,就是说人类只要突破室温超导,搞清楚其机理,就有可能以此为基础搞出大统一理论。 二、大统一理论简介力历史沿革 大统一理(grandunifiedtheories,GUTs),简称GUT,又称为万物之理,由于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论上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通过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或模型称为大统一理论。 这一理论最初源于电磁的研究,麦克斯韦研究证明它们是电磁现象的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可以用同一组方程式加以描述。到20世纪中叶前,这一描述又改进到包括了量子力学效应,并以量子电动力学(QED)形式出现。需要指出,统一理论尚未得到最后验证。
弱电统一理论
60年代格拉肖、温柏格、萨拉姆三位科学家提出弱电统一理论,把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起来,这种统一理论可以分别解释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各种现象,并预言了几种新的粒子,他们因此荣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3年实验发现了理论中预言的粒子,进一步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强、弱、电磁三种作用统一理论
1967年秋,温伯格终于确定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可根据严格的、但自发破缺的规范对称性的思想进行统一的表达。他的理论结果发表在这一年的《物理评论快报》上,题目是“一个轻子的模型”。这是科学上第一个成功的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理论中所预言的中间玻色子W和Z,在1983年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找到。弱电统一理论的成功,肯定了相互作用统一思想的正确性,促使许多科学家进一步去研究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的大统一理论,以及把引力相互作用也统一进去的巨统一理论。 三、本人的对超导的最新领悟 因为这次对超导的新领悟是领悟大统一理论的基础,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将超导的最新领悟放在大统一理论之前论述作为铺垫。 为了进一步领悟超导的本质,我查阅了电子、电流的产生、超导的抗磁性临界点、超导临界点物质的构成、电子本身的旋转运动、库珀对、载流子(电流载体,是指可以自由移动带有带有电荷的物体微粒)等相关理论知识体系,让我对整个超导理论知识有了大概的理论。 通过前述知识,我得出一些结论。我们知道现在所有的材料都有是很多微观原子组成,而导体材料和构成他的微观原子的轨道上旋转的电子有关系,当原子含有过度的电子时他就是负电离子,当原子含有的电子数少于他本来之数,导致其原子轨道上上面的电子却位时,这个时候就会形成所谓的空穴,原子就会变成正电离子,这个所谓的空穴就是电子在导体中移动的通道,他也是电子在导体中形成电流流动的通道。 我们知道所谓的超导体,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零电阻导致的超导态,一个是完全的抗磁性。但是我要说并不是产生过了有了抗磁性才会超导,我认为首先具有了超导特性,他才具有抗磁性。 我们知道,构成材料的微观原子是含有电子,而要想实现所谓的超导,那就必须让这些电子之间聚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库珀对(就是两个电子和连体人一样粘连在一起),但是我认为并不只是两个电子形成库珀对,而是超导材料里面几乎所有的电子都处于这种状态,这样就可以解释为啥有人说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部会形成玻色凝聚态,而这个所谓的玻色凝聚态就是超导体里面几乎所有的电子都通过库珀对的方式链接起来,应该叫做库珀态,这样的话电子就像珠子被线穿起来制造成珍珠项链一样。当然因为电子像光子一样同时具有粒子和波两种形态,这样很多电子链接起来以后就会进入同一个状态,我叫他波态。这样的话超导体内部的电子形成了一个统一波态磁场,这就是超导体抗磁性的产生。而我认为所谓的玻色凝聚态就是像光子一样的能量粒子或者像电子一样的高频率自旋振动离子相互在库珀态情况下相互聚合以后,其自身波态磁场或者能量场聚合或者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类似相控阵状态的一种波振动状态,因为不管是光子,还是电子都是微小的不可见,只有他们通过玻色凝聚态方式大量聚合让后让其波态场或者能量场处于统一波动频率情况下才会因为其能量统一聚合而产生更加强大的振动而被凝聚可见。 而现有的低温为啥可以让材料进入超导,我觉得因为温度可以影响超导材料里面的电子状态,比如电子运行速度降低,再比如电子自旋速度降低,因为电子是通过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空穴像另外一个原子轨道上面的空穴实现移动,这也是电流的流通原理,放炮不排除个别自由电子不被原子轨道捕获,但是这种电子会成干扰其他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移动。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到超导状态下,电子本身的运行状态及原子运行状态,就有可能揭示超导的部分机理。因为我认为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移动是通过所谓的空穴完成的,就是说电子要实现在两个原子的轨道之间移动,那就必须让两个原子轨道之间的某个位置实现对接,就好比两个齿轮之间实现咬合带动彼此旋转。如果把电子比做登月飞船,把地球和和月球分别比做两个原子,那登月飞船要想达到月球,就必须实现从地球轨道移动到月球轨道,这个在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直接移动,就好比电子在两个原子轨道之间移动。 对于超导技术,我其实有另外一个设想,我们制造一种材料,而后在输送电流的时候,先用仪器将被输送的电流里面的电子转换成库珀对的状态,让后再输入进去。 四、大统一理论领悟 我领悟的大统一理论和现有的科学家理解大统一理论不同,一般认为的大统一理论是统一目前发展的四种物理基本力。而我领悟的大统一理论是统一微观粒子本身的状态或者运行形式。就好比,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通过统一进行特定的行为就可以实现统一。而电子在超导状态下通过库珀对实现玻色凝聚态,并在此基础上因为能量场的统一形成量子叠加态及量子纠缠。 我们知道任何力的产生,包括四种基本力,都来源于物质本身特性或者其能量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就是说所谓的力就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作用的结果,而物质的特性又有构成他的微观粒子构成,总结起来,所谓的力就是有微观粒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在三超导章节已经说了,超导状态下,超导材料内部的电子因为形成库珀对,而称为玻色凝聚态。其实电子形成库珀对以后也是一种量子态情况下的叠加态,我前面说了电子本身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这种特性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拓扑状态的量子态,而当两个电子因为超导聚合在一起形成库珀对以后,他们就因为本身的能量场融合形成一致的振动频率,这种一致的振动频率同时也是一种电磁场形式的量子纠缠。 而随着电子之间通过库珀对形式串联的越来越多的时候,超导体里面的所有量子因为本身的能量场融合在一起形成频率一致的统一能量场就会形成所有电子的量子叠加态,同时这些电子之间也会产生量子纠缠。 请看下面的公式 A=B A物质的波动与B物质的波动同步,两种物质就会统一实现平衡,包括本身状态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平衡,有点像太极图。这样 A、B 例子因为能量场的统一融合导致频率一致进而实现统一。 A=A+B=B 当A物质的波动与B物质的波动同步,导致相互作用力平衡以后,他们就会产生量子纠缠后,两者的波动相互融合最终融为一体,融合以后,其整体波动状态同时呈现为A物质或者B物质的波动特性状态(该状态是一种多种状态叠加的量子叠加态,这种叠加态因为其波动平衡而后量子纠缠的),融合后的波动态物质与另外单独的A物质波动接触时,就会展现出与A物质波动状态同步一样(这时A=A+B),而融合后的波动态物质与另外的另外单独的B物质波动接触时,就会展现出与B物质波动状态同步一样(这时B=A+B)。如果融合后的波动态物质同时与另外的另外单独的A、B物质波动接触时,就会同时分别展现出与A、B物质波动状态同步一样(这时A=A+B=B) 当然因为微观粒子的种类很多,前述公式还可以这样 ……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