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储能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特点(下)
目前,储能行业仍然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在技术研发和材料替代方面,大多数公司仍在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在产品应用和系统集成层面,产学研之间的密切合作比其他行业更加突出。当然最终需要回归至需求终端侧。
本篇报告的下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不同储能方式的对比
储能市场发展特点
未来发展趋势

不同储能方式的对比
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储能需求

储能市场的发展不会是单一类型发展模式,各类方式融合多线并举发展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格局。并且考虑到储能场景的应用多元化(长时、短时),以及电能适配多样性(风、光、水、热电联产等),对于整体电网的长期升级优化,均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电网角度来看,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不同时间维度下都存在不同痛点,以对应不同配储的需求,从而实现电力系统长效、高经济型发展。
中/短时储能以放电快、响应快等优点可实现满功率输出,高效调频

储能系统配套各类发电机组参与发电/电网和用户侧调频调峰已逐步进入的商业化阶段。(中)短时储能一般以功率型和能量型为主。主要有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各类电化学储能。不同场景下储能的需求痛点不同,(中)短时储能中毫秒和秒级技术更侧重解决应急调频,瞬间功率调节。小时级别(通常<10h)例如电化学储能多应用于平滑出力波动,缓解调峰压力等,飞轮储能适用于大功率、响应快、高频次的场景,典型市场包括UPS、轨道交通、电网快速大容量调频。
超级电容储能核心优势:提供瞬时功率,快速应急

超级电容的电学特性决定了其直接做功的瞬时补偿特征突出,并且功率损耗较低。在一些极端理想场景下,对于基于安全性考虑的响应效率和基于功率要求的超高功率特征,决定了其在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通信、轨道交通等)均具备很理想的适用性。同时,如果能匹配其他的储能方式,实现高功低释的电能转化,其场景应用将会更加灵活广泛。
锂离子电池储能:发展势头最猛的4-6小时核心储能方式

作为目前电池技术商业化规模和上下游成本衔接较为有效的储能细分方向。锂离子电池储能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调节性能好、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等。同时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好,对环境友好无公害,无记忆效应。所以,在很多新兴产业的场景下(IDC、通信基站、光储柔性建筑等),其应用均相对广泛。当然考虑到其对工作环境的较高要求,包括了对工作温度等,以及可替代材料和相关制艺技术的优化的空间,目前其在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商业化潜力,还有待释放。
长时储能,容量性长时储能将是改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短时储能主要针对应急和小时级别调峰调频需求。那么长时储能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越高的场景下发挥更大发展潜力。风光电的占比越大,减少弃电、调频调峰以及长时储备的需求就越大。相较于短时储能,长时储能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力平移,削峰填谷平衡电力系统、规模化储存电力和保障电力稳定性。
长效储存多余电力,高效实现能源供应转移

更高比例的新能源渗透,单凭建造更多输电网络无法解决能源终极问题。长时储能可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在更长时间维度上调节新能源发电波动,在清洁能源过剩时避免电网拥堵,负荷高峰时增加清洁能源消纳。综合考虑,发电端在国内存在典型的风光资源分布不平衡,输电端在特高压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仍存在并网壁垒,配电端因为不同区域经济结构错配、产业结构失衡亦存在系统灵活性不足。另外,用户侧可控负荷的渗透率以及用电行为非计划性。均对长时储能的提出了一定的适配性需求。





储能市场发展特点
储能市场发展核心要素-电力市场化

新型电力转型后,能源供给方式呈多元化形式,不同发电方式和储能方式会应用在to B和to C两类场景下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式也呈现多种方案。在此背景下,电力市场化是储能发挥多种作用的长效手段,从而进一步激发储能商业需求创造盈利空间。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主要问题:按照基准电价应用储能,相对固定可控,大多省份会参考当地燃煤发电基准电价执行,但对于储能当前投资成本大的情况下,储能度电成本低于上网电价难度较大,商业化需求未激发。
储能市场竞争参与者形态

新能源的火热带动了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储能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仍未定局。但市场已涌现各式参与者瓜分“蛋糕”。从动力电池厂商到食品互联网企业跨界参与,市场玩家不断涌入。市场参与者各有优势。针对储能行业发展正处于供需端适配过程。 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推出具有差异化、高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解决方案对应场景拓展能力和商业化实现能力。核心技术在长短时储能场景下对标的需求以及储能产品和配套服务方案会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未来发展趋势
从供给者角度看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的发展终究要以市场为主,玩家把握市场端的打法也是产业逐渐成熟化的标志。品牌商作为链接制造端和市场端的核心环节,直接将上端集成产品通过设计开发及管理对标售卖给下游B、C端客户,然后搭配一系列的供应渠道、售后服务等实现商业化发展。未来的资本认可度会逐步增高。以品牌商为核心想向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会成为行业集中化发展的主要形态。
从商业模式角度看未来发展趋势

2022年能源局和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探索推广共享储能模式。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发挥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 当前(新能源)强制配储利用系数仅6%,盈利模式和调用需求还未展现出大规模使用有效性,在此背景下共享储能以盈利直接性和多元性为优点逐步在市场中突出。同时相较于自配储能的分散方式,共享储能具有调度运行更高效、安全质量更可控、经济效益更凸显等多重优势
*数据内容来源艾瑞咨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篇幅较长,故分为上下两篇

About us
百世慧隶属于上海百世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认证,致力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供解决方案。
百世慧与达索系统合作,提供涵盖Catia、Simulia、Delmia、Enovia等达索全线产品。百世慧提供材料科学研发、一体化实验室、产品仿真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工艺、供应链计划与运营、制造运营管理等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百世慧以技术服务为使命,以为客户提升价值为核心,是您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欢迎关注公众号:达索系统百世慧;B站:达索系统百世慧
更多资讯请关注百世慧官网:www.abestway.cn☎️ 400-99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