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 第二章:人权
第二章:人权
只有那些依靠你自己或是你自己的能力得到的解救才是可靠地,确定的和持久的。
——《君主论》
星垂神都,凤凰梧桐酒店。
凤凰梧桐酒店是公认的星垂神都最豪华酒店之一,其中出入的顾客常有气宇轩昂之士。酒店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历经变迁,但始终坚持只接待入会人士,作为天羽卫年轻一代的精英成员,唐雁秋和江婉春当然也在此列。
这里的服务人员都接受过最严苛的礼仪训练,经过精挑细选,身穿裁剪精致的服装。所有的餐具全部都是一体成型的氧化硅陶瓷制成,能够杜绝大部分的细菌滋生。餐巾都是苏州双面绣,绣有著名的凤栖梧桐图案。
唐雁秋和江婉春坐在125楼临窗的座位,凤栖梧桐酒店所在的大楼,是一座集娱乐休闲,金融办公,酒店住宿于一体的200层摩天大楼,名为凤凰台。他们此时就坐在凤凰台突出的露台设施里,露台的地板是透明的刚玉晶体材料,通透度极高,下面熙攘的人群,车水马龙,尽收眼底。这座大厦地处于星垂神都最繁华的青龙大街东侧,青龙大街的繁华尽收眼底。
“怎么样,这地方?”唐雁秋擎着酒杯笑道。
“不错,不过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儿么?”江婉春摇晃着红酒杯,酒液在灯光下折射出晚霞般的绚烂色彩。
“为什么?”唐雁秋看着江婉春,有些不解道。
“因为你马上就要开会了啊,那个目标,离实现又进了一步。”江婉春口中的目标,是指唐雁秋和她在加入天羽神龙卫之后定下的,要将大夏帝国改造为民主制制国家,实现人人平等的目标。
“是啊,那么,”唐雁秋发自内心的一笑,拿起酒杯,“为了帝国的未来,我们干杯吧。”
于是他们干杯了,为了帝国的未来。但这对年轻人不知道,在他们面前,不为人知的艰难险阻,险些让他们万劫不复。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翌日,星垂神都,大明宫[1]宣政殿,帝国议会厅。
帝国议会,是大夏帝国常设机关,常驻有帝国议会成员。帝国议会,由来自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各领域的精尖人才组成,是大夏帝国权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精英机构,其决策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帝国皇帝的诏书。而唐雁秋此次参加帝国议会全会,第一个目的是要递交关于帝国各地近期的叛乱镇压和分析报告,二期核心目标,则是进一步促进帝国的政治民主化。
帝国议会召开,钟鼎共响,金鼓齐鸣,身穿礼服的禁卫军分列在长阶两侧,帝国皇帝在仪仗的护送下进入议会厅。
待众议员落座,唐雁秋才从殿外进入。他独自一人站在被四面环绕的讲台上,他的面前是大议长庄鸿宇,背后坐着帝国皇帝李亨和三位护国公。他背对皇帝,说明他听从皇帝的指令,面对议长,则体现出大夏帝国议会的对抗式民主特色。
大夏帝国立国七千余载,靠的是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实力,靠的是恩威并施,文武共用。然而,向议会制度变革契机,却来源于内部的农民起义。七十年前,大夏帝国境内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源于民众对于皇族把持朝政的极端不满,他们渴望获得自己的权利,希望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此之后,大夏帝国才发展出了议会制度。分为上下两院,上议院,由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各界精英组成。而下议院,则由工薪阶层、文化工作者、普通民众组成。下议院拥有立法权,上议院拥有行政权,同时,上议院拥有否决下院立法的权力,下院也可以适当干预行政。
之所以这组法案中,上议院权力稍占上风,是因为唐雁秋在参与法律制定时的话:“我们决不能将帝国的命脉交到一群目不识丁的愚昧平民手里!”对于平民,他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他们有人权,不容侵犯;但是,他们也不能过多地干预政治,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唐雁秋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与江婉春持相反态度,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之后的分道扬镳。
但现在,唐雁秋和江婉春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人权!
因为大夏帝国的议会制度是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演变而来,虽然经历了波折,但终归是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但这么做的副作用就是。
帝国中担任公职的人员等级森严,上司对下属的任免拥有绝对控制,而官员对于平民能够做到强权压制,因为,早在封建时期,帝国就有法律规定:官方机构不受理被告方为政府的业务,为的保证帝国行政人员的安全,不至于让他们因不法分子而失去公职。
所以,早就看出这一点的唐雁秋和江婉春早在议会制度建成之初,也就是震惊大夏的《王政协议》[2]颁布时,就已经开始为今天的行动做着准备。
唐雁秋身穿铁灰色的天军少将礼服,银色绶带,灰色立领中山装和黑色的高筒靴,蓝田白玉玉带上悬挂着龙纹玉佩,白色武装带,腰悬长剑,腿挂手枪。胸前闪耀的铱锇合金身份牌昭示着他超然的地位,这位年轻的超级战士在过去的十年间作为天羽神龙卫的前线战术指挥官带领部队南征北战,为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其刚正不阿的战斗作风和无往不胜的骄人战绩而被帝国皇帝誉为“护国之良心,天下之法秤。”
唐雁秋从容不迫地摘下帽子放在演讲台上,首先转身向帝国皇帝行军礼,然后再面向大议长鞠躬:“大议长,各位议员,诸位同僚们,你们好。”
大议长庄鸿宇开口道:“好久不见,唐将军。请你开始报告吧,说明你今天的来意,请我们 召开全会的原因。”
“是的,议长先生,各位议员。请你们翻开发到手中的文件,这份文件的题目是:《关于帝国民众叛乱与帝国人权状况的报告》,我们今天召开全体会议,就是为了这个。”
“等等,少将阁下。”大议长开口打断了他,“我想我们今天召开全体会议是为了聆听你对于帝国境内叛乱的报告,而不是讨论帝国的人权状况。
“是的,议长阁下。但本着诊病治本,斩草除根的原则,我经过研究,发现帝国境内出现叛乱的原因正是由于帝国公民的人权状况有待改善,在某些偏远地区,甚至可以用‘堪忧’来形容。”唐雁秋语气严峻的说,“请各位翻开文件的第三章:大夏人权状况报告及分析,那里面的数据会告各位答案。”
他说完话,议会厅里就响起一阵翻开绢纸的声音,帝国的议会机密文件是由特制的重绢制成,放在特制的文件夹中,议员们在卸任之后,必须全数上交。值得一提的是,两层重绢织物中间夹着的是一张信息芯片,能够起到追踪纸张去向的作用。
果然,议员们翻开第三章时,开头第一张照片就让他们倒抽一口冷气,那是一张网络上盛传的著名照片,名叫“滇南的蛊”[3]。图片上是一个年轻男子,满身脓疮。唐雁秋解释道:这个男子是因为被辖区的官吏盘剥了土地,太过饥饿,所以吃掉了长有蛊虫的蘑菇。此话一出,议会厅就像炸开了锅,议员们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开始寻找滇南地区的负责小组,与身旁的同僚展开激烈的讨论。
反观唐雁秋却异常平静,待议员们安静下来之后,他才淡淡的开口道:“各位,这就是帝国目前的人权现状,你们也不必责难滇南道的同僚们,据在下所知,这种情况,在帝国的边陲之地,屡见不鲜。所以,各位,现在我们有必要谈谈了么?”
大议长庄鸿宇小声和身旁的两位副议长商量后,清清嗓子,开口道:“各位议员们,我想刚才唐将军呈递的材料大家已经看了,这份材料已经足够具有说服力,也足够具有冲击力。为什么人民要叛乱?因为他们吃不饱饭!你让他们吃不饱饭,他们就要起来反抗你。各位,我想我们确实应该谈谈这个问题了,谈谈如何实现,一个平等的大夏帝国。”随后,他敲响法槌,示意唐雁秋:“请继续,将军阁下。”
随后,唐雁秋就对这一事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帝国的议员们和政府官员们激烈对抗,经过无数次常规性辩论和集体辩论,十六份相关法案和行政命令被颁布到各个行省。
这一番程序下来,时间已经从早上9点推进到晚上7点了,帝国皇帝决定先暂时休会,给议员们三个小时的时间休整进餐,10点时再回到议会厅。
这一晃又是5个小时,凌晨三点,议会才正式休会,所有议员放假一天,归家休整。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连续会议,唐雁秋和江婉春都感觉筋疲力尽,二人一上到自动驾驶汽车里,就开始睡觉,想要补足缺失的睡眠。
但是,这个夜晚终究不会平静。
他们才刚睡了没多长时间,车载电话就开始拼命叫唤,唐雁秋一脸生无可恋,但还是一挥手,手势控制打开了车载电话。
“我是唐雁秋,怎么回事?”
“长官,”唐雁秋一听声音,给自己打电话的不是副官程启夏,他看看HUD上的来电显示,“帝国国家安全局中央调查处宋怀玉”,“我们在龙朝中心的大门前,发现了一具尸体。”
“哦?谁的?”
“经技术处的初步核查,尸体是一名情报部的中级官员,名叫郑志远。”
“尸体状况呢?”唐雁秋已经按下警铃,车上升起警灯,他直接在路上掉头,逆行返回龙朝中心。
“尸体被肢解得四分五裂。”
“等着,先不要说了,我马上就到!”唐雁秋按下增幅按钮,汽车的磁悬浮地效系统功率增强,车体脱离地面,在五米的高空飞行,转瞬之间,就到达了龙朝中心的楼下。
[1] “如日之升,名曰大明” 唐 李华
[2] 原型是英国约翰王时期的《大宪章》
[3] 原型是著名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