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意大利坦克及其衍生型号

2022-12-07 18:29 作者:元帅哲哥  | 我要投稿

二战前后,意大利属于工业国家里的二线梯队。由于部分重要工业技术的缺失,使得意大利武器在整体上落后于当时的先进武器,至少有整整一代。无论是火炮、战斗机还是军舰,意大利的武器都无法和工业强国的武器相提并论。而意大利的坦克及其衍生型号颇具特色,自成一派。 1、Carro Armato L3(CV-29/33)轻型坦克 1929年,意大利从英国引进了4辆卡登-洛伊德MKIV型坦克,同时还引进了生产线。由于卡登-洛伊德坦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意大利方面在1929年当年就生产了21辆预生产型坦克并命名为CV-29。

全车重4吨,搭载43马力4缸水冷机,时速42公里,装甲6一12毫米,1935把坦克的列装武器从6.5毫米改为8.8毫米机枪,到1936年后开始逐渐退役。L3系列坦克是战争初期意大利主力装甲之一,有诸多变种共生产2500辆。但大家看到配置也能知道,这家伙有多不禁打。L3系列于1935年正式装配部队,主要担任巡警任务。随着战争的进行,意大利决定升级CV33坦克的火力,因此在1938年推出了CV38坦克,本质上还是CV33坦克。但主要武装变成了一挺13.2毫米贝雷塔M31重机枪,同时履带和悬挂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同时,还有一部分CV33坦克将主武器变为了一门20毫米M1935型机炮。在二战结束后,该坦克出口到了不少发展中国家。

L3/38是L3系列坦克的最后一个量产系列,1938年的L3量产版本,武装是两挺7mm机枪或者一挺13.2mm机枪,或者一门20mm机炮。 此外在1937年还有改装炮塔的L3坦克,但是只是试做的试验车辆,武装是一门20mm机炮和两挺8mm机枪。 2、菲亚特3000坦克 1921年意大利人开始生产本国仿制版FT-17坦克。意大利版的FT-17与原版最大的区别就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使车重减轻到了5吨,从而获得了L5/21的军方编号,在出口市场上也叫作菲亚特3000坦克。菲亚特3000换用了功率稍大的菲亚特公司发动机,同样分为两个型号,A型装备两挺6.5毫米机枪,B型装备一门37毫米炮。菲亚特3000坦克出口了拉脱维亚、匈牙利、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四国,同时装备了意大利本国陆军,成为意大利最早的军用制式坦克,直到1930年还生产了50多辆升级版的L5/30型坦克。

3、L6/40轻型坦克 1930年代Fiat Ansaldo制造了一种使用L3轻型坦克底盘的外销型坦克,该轻型坦克是英国Garden Lloyd Mark VI型坦克的发展型。首辆样车在炮塔上安装了一挺双管机枪和一门37毫米炮.后续型装一门37毫米炮和一挺同轴机枪,另一辆样车上安装了双管8毫米机枪。生产型编号为Carro Armato L 6/40,1939年投产,装备Breda Model 35型20毫米炮和一挺Breda Model 38型8毫米共轴机枪。备弹炮弹296发,机枪子弹1560发。它与德国PzKpfw II型坦克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主要用于侦察部队和骑兵师。共生产283辆,在意大利本土外还用于北非和东线。

L6/40轻型坦克的衍生型号Semovente L 40 da 47/32 L 6/40的第一批订单为583辆,生产开始于1941年,并在同年5月进入服役。由于L 6/40,越野能力较差,履带在软地上会下陷,实际上并不如AB 40-41系列装甲车,所以陆军将最初的订单减少到了283辆,剩下的300辆则准备改装成装备47mm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L 40。这种自行火炮以L 6/40为基础,保留了大部分零件,但是还是略有区别:该车高1.69米,前装甲厚30mm,重6.5吨。最后就是它换装了更重的火炮,弹药并增加了车组乘员。

该自行火炮装备的是布雷达47mm反坦克炮,倍径32,穿甲弹初速为每秒630米,重1.5千克,而高爆弹重2.5千克。这种反坦克炮能够对付1941年的大部分轻型和中型坦克,但是该自行火炮于1942年进入服役,所以它基本已经过时了。主炮安置在车体左侧,但挡住了驾驶员的视线。该车的主炮射界为27度,俯仰角为负12度与正20度。第一辆原型车于1941年5月进行测试,拥有封顶的顶盖以及两人车组。之后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进,使用敞开式顶盖,顶部使用滑动式防水帆布,车组也增加到3人。

4、M系列坦克 M系列主要包括M11/39坦克、M13/40坦克、M14/41坦克、M15/42坦克、M16/43中型坦克,这型坦克是意大利二战时期在中型坦克方面的最高成就 。 M13/40及其改进型M14/41“中型”坦克,是意大利陆军在二战时期的主要坦克装备。该坦克曾在北非、南斯拉夫、希腊作战中广泛使用。意大利的坦克划分标准明显偏低,“卡罗·阿玛托”M系列的四种坦克都被定为中型坦克,而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当时标准,M系列实际只能算轻型坦克。同样,意大利的重型坦克P-40(26吨)实际上比若干中型坦克还要轻(豹式45吨,T-34/85型32吨)。至于意大利发展自英国的卡登·洛伊德的L系列轻型坦克,实际应该算作超轻型!(注:L=轻型,M=中型,P=重型) (1)M11/39坦克 M11/39原预备设计为突破用坦克(意大利语:Carro di Rottura),该车的设计主要是受到英国的维克斯六吨坦克的影响,特别是在履带与悬吊系统上。在创新方面,车前传动齿链后传齿轮移到前置扣链齿轮,这样的配置使得该车不必再增加车前装甲来保护后传驱动轮。 该车最主要的武器是口径37mm的主炮,其仅能左右15度横摆移动,位置极为固定。而唯一的其他武装是2挺在一座旋转炮塔上的8mm机枪。机枪由一人操控,而该人必须在狭窄且需要手动操作的炮塔里开火。 该车的作战设计概念为:以主炮对付敌人的重型坦克,而用炮塔上的武器防御其他的全方面威胁。此类布局类似于美国的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虽然该车在1939年还尚未出现。起初设计要装备37mm的武器于炮塔,但后来发现空间不足而作罢。而后意军将M11/39重新设计过,把主炮成功置于炮塔,最终发展了后来的义军主力—M13/40坦克。在此同时,军方也下单了100辆的M11/39坦克。

(2)M13/40坦克 M13/40相对于较早的M11/39,最主要的改进是对调了炮和机枪的位置,并用更大的发动机增加了动力,从而使M13/40成为更有效的坦克猎手。47毫米主炮安装在炮塔上,而机枪(除了并列机枪)则置于车体前部。主炮安装在了旋转炮塔上,有利于火力的发挥。车内成员4人,包括车长、装填手、驾驶员和前机枪手,车长还要负责火炮操作。从M系列的设计上看,意大利坦克很重视机枪火力,这从单独配置前机枪手却没有配炮长可以看出。意军的坦克运用明显倾向于支援步兵作战,还没有把坦克交战摆在更重要的地位上,相对于当时德国的作战思想还是很落后的。和意大利数目众多但性能极其低下的L系列超轻型坦克相比,M系列在当时的意大利可称得上是有“现代”水准的装备。实际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也只有M13/40和M14/41可勉强用于坦克战。M13/40虽然比M11/39有了很大改进,但仍然缺乏对车组成员的足够装甲保护,且比其他中型坦克严重动力不足。

(3)M14/41坦克 同M13/40相比,M14/41主要改进了发动机,功率增大到了125马力,优化了车体和装甲防护力,装有用于沙漠作战的空气滤清器。武器上还是装备一门47mm口径火炮,辅助武器为2挺8毫米机枪,一挺为同轴机枪,另一挺安放在炮塔顶部作为高射机枪,在火力上与原型没什么区别。 在轴心国非洲军团中,M13/40和M14/41坦克性能远不及德国的Ⅲ、Ⅳ号坦克,装甲薄弱而且缺乏倾角,但其火力要强于Ⅱ号和38(t)坦克,关键是比意大利初期大量装备的L系列坦克强太多,因此在非洲军团中这两种坦克也成为了主力装备,作为Ⅲ、Ⅳ号坦克的补充,在阿拉曼战役之前的一系列作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盟军在1941年和1942年的北非作战中也使用过缴获的这两种坦克。不过随着相对性能日趋落后,在意大利1943年投降后这些坦克基本被淘汰。

(4)M15/42坦克 卡洛M15/42型坦克与M13/40坦克和M14/41坦克相比,它有一个更强大的发动机和空气过滤器来应对沙漠中苛刻的条件。M15/42比M 14/41稍长,车身左侧无乘员舱门。发动机动力有所提升,速度稍快。加强了装甲防护力,听取了部队的意见,做了一系列其他的小改动。 卡洛M15/42型坦克的主武器为一门47mmL/40坦克炮。炮塔拥有电动机可以360°旋转。主炮俯仰角为+20°/-10°。副武器为三挺8mm布雷达机枪,其中一挺为同轴机枪,另两挺位于车体驾驶室,由驾驶员控制。

(5)M16/43 1941年初,意大利陆军要求菲亚特和安萨尔多设计一种低轮廓、15-16吨的坦克,注重速度和火力,对付沙漠战役中的英国A-13系列巡洋坦克。同年6月,菲亚特-安萨尔多用M14/41中型坦克的底盘制造了一个木制模型。 该车使用铆接装甲,首上为倾斜装甲,继承了意大利坦克皮薄的传统。其测试了航空汽油机等多种引擎,最后测试一种275马力的汽油机直到项目取消。它安装了加长版的M14/41炮塔和M15/42使用的47/40型47毫米40倍径炮,还计划在生产型上安装75毫米炮。该车是意大利第一辆使用克里斯蒂悬挂而不是板簧转向架悬挂的坦克,设计源自西班牙内战中缴获的BT-5快速坦克和北非的英国坦克。由于种种原因,该车只生产了一辆原型车。

(7)衍生型号∶ Semovente 90/53 M14/41坦克的底盘去掉炮塔,加装90mm/L53高射炮的改装版。这种型号的开发工作是为了应对东线战场的T-34和KV,Semovente 90/53的缺点在于乘员几乎没有防护,而且弹药还需要专车运送,但是90mm的火炮可以在2200米外击穿70mm的装甲。

M15/42防空坦克 1942年,意大利陆军面对着英国强大的空中优势,北非的机械化部队经常成为英国空军刷经验的目标,所以意大利陆军决定研制一种自行高炮来保护他们在北非的机械化部队;然而意大利并没有多少底盘改着玩,所以为了节省时间,以及利用那些剩下的M15/42坦克的底盘,意大利决定在现有的M15/42底盘上进行开发。

于是他们拆除了M15/42原有的炮塔,换上了一个焊接的能够360°全方位无死角通过液压驱动旋转的多边形开放式炮塔,并且装上了4门Cannone-Mitragliera da 20/77 (Scotti)型20mm机炮,俯角达到-5°仰角有90°,而且这些机炮经过了专门的修改让它们能够使用弹链并且射速提高到600发/分钟。只有两辆原形车。 Semovente M40(M41) 75/18突击炮 由75毫米达75/18式山炮结合M13/40或M14/41坦克的底盘结合而成[1]。“M40 75/18”指的就是以M13/40的底盘所制造,“M”指的是中坦克(Medio),首60辆由M13/40的底盘所制造,因此这种自走炮也被以“M40自走炮”来代称,后来于1941年后陆陆续续以M14/41底盘制造了共162辆。该车的装甲以钢板和铆钉相接,比原本底盘车辆来的厚但较无倾斜(自走炮50毫米,原车最厚处42毫米)。车前装甲几乎是垂直的,但因为有两片重叠的25毫米均质钢板,比原底盘车辆高一些。一直到P26/40重型坦克量产之前,是意大利装甲部队唯一的重火力。

Semovente M41(M42) 75/34突击炮 M系列突击炮的最终型号,使用M14/41底盘改装的称为M41突击炮,使用M15/42底盘改装的称为M42突击炮,主炮采用75mm/L34火炮。M42谈不上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大致可以看作是安了75毫米32倍径(少部分安装75毫米34倍径)炮的M40。该车原本是想用于支援步兵,但意军很快发现这种炮的弹道相较75/18式榴弹炮更为平直,并不适合支援步兵。且该型火炮生产速度并不快,因此安装该型火炮的M42并不多,仅100辆。

Semovente M43(M42) da 105/25自行火炮 M43则是在M4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特征是安装了105/25型105毫米榴弹炮。105/25型榴弹炮可以说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武器,其火力在德国的105毫米榴弹炮之上,兼具反坦克和反步兵能力。可以说M43对于意大利来说完全是一款得意之作,但是由于意大利投降,该车只生产了几十辆就草草收场了。部分未完成的车体被德军缴去后,安装了75毫米34倍径炮和75毫米46倍径炮,数量也极其稀少,前者仅11辆,后者仅29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这时,意大利人还在用铆接装甲,只能说他们对铆接装甲爱得深切。

5、P26/40重型坦克 意大利在1940年代设计完成的重型坦克(但第一辆车直到1942年才生产出来),车体参考了T-34,几乎全部装甲都采用倾倾斜装甲,但是意大利的发动机和悬挂导致其机动性不高,而且28吨的重量在其他国家看来只是中坦水平。搭载330马力12缸柴油机,时速35公里,主炮口径75毫米,另配一挺8毫米机枪。P40可谓是二战时期意大利装甲的巅峰之作,设计于1940年,量产于1943年,共生产105辆。我们知道,在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p40的生产陷入停滞,虽然德国人试图接管P40工厂,但快速挺进的盟军并未给其机会。于是,这款优秀的意大利坦克始终没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P26/40在他被设计出来的那会,也就是在1940年代,的确算得上是一种新颖而强大的坦克,但是到了1942年,他的各种缺点就显现出来了,铆接装甲、落后的悬挂以及没有车长塔使得他难以和盟军和德军的坦克相抗衡。

P26/40重型坦克的衍生型号∶ Ansaldo M43 da 149/40自行火炮 随着战争的进行,尤其是意大利本土防卫战期间,意军发现自己缺少重型自行火炮,唯一的自行火炮只有M42(M43)105/25自行火炮,显然如此贫弱的火力并不能满足意军的需求,在1942年,研发了Ansaldo 149/40自行火炮,采用P26/40重型坦克的悬挂和重新设计的底盘,但只造了一辆试验车,意大利投降后被盟军获得,现存于美国阿伯丁武器试验场。

6、P43重型坦克 早在1943年,意大利陆军考虑到新型坦克不光和中型坦克一样,机械和发动机的可靠性太差,同时新型的P40坦克显然比不上德军的黑豹坦克。所以他们只下了500辆的订单,到1944年上半年交付完毕,同时开始了一项新设计:P43。该坦克的指标最早于1941年12月给出:全重30吨,装甲厚度为50至80毫米,主炮为34倍径75毫米型或25倍径105毫米型。发动机为一台420马力8缸发动机,之后被480马力的迈巴赫发动机替代。前装甲增厚到80至100毫米,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30千米。到了1943年9月,P43的计划即将完成,预计到1944年6月可以生产150辆。

在1943年9月之前只完成了木制模型。在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后的1943年秋天,P43 bis的项目被终止了,德国占领意大利后理所当然地认为P43 bis是过时的坦克,所以也没有让它投产。

二战意大利坦克及其衍生型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