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和声应该如何运用?听听爵士钢琴家Bill Evens怎么说
2022-07-06 01:08 作者:JZSchool爵士音乐学校 | 我要投稿
在 40 年代,传统爵士乐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奔放、热烈,富有激情。乐手们在演奏时的状态也非常火热。比如爆裂鼓手中提到过的“大鸟”查理·帕克,曾经演嗨了当众掏出家伙小便。
而这种奔放热烈演变到了 50 年代就成了大众眼中的“杂乱而飞快”。听烦了极端的波普爵士,人们想着能不能有一种安静的、优雅的,适合休息日听的爵士乐呢。
于是乎,冷爵士站了出来说:你们这些弟弟往后稍稍,看哥来给你整一个。
从影响力的角度上来谈,今天我们通常认为史上最伟大的爵士专辑是来自 1959 年的《 Kind of Blue 》。它来自冷爵士之父 Miles Davis,也是冷爵士乐里的传奇之作。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为这张专辑的创作产生了重要作用的钢琴师——「烟枪钢琴家」Bill Evans。

和其他黑人演奏家不同,Bill Evans 出生于一个白人中产家庭,受过良好的古典音乐教育,性格严肃。这也使得他的身上有一种文雅深沉的气质,他的演奏也显得非常高冷,头颅深深的埋在钢琴上,连乐队也不看一眼,甚至连曲名也不会报,与观众交谈则更加不可能。
你可以说这种演奏方式有些过于冷酷了,但很少有人能像 Bill Evans 一样,将古典与爵士融为一体,深沉内敛的气质与优雅并重。这也使得他的音乐拥有一种「克制而内省」的深邃气质。这种独特、冷峻而内敛的音乐气质,也成为了 Bill Evans 身上最迷人的地方。
但与大多数艺术家都趋同的是,Bill Evans 的一生并不顺遂,甚至是十分坎坷。在 Miles 年代所有的爵士乐手都有吸食海洛因的恶习,当然也包括 Bill Evans。而他的两位最亲密的人,一位因他而自杀,一位精神分裂而自杀。两者的去世,都给了他命运沉重的一击。(指他有 12 年感情的情人 Ellaine 与亲哥哥 Harry,Ellaine 在被告知他要与另一个女人结婚后,朝着呼啸而过的地铁跳了下去。)

在长期被来自各方面痛苦的折磨下,Bill Evans 最终选择了放弃肝炎的治疗,飘然离去。他的朋友在他去世后甚至评价过「他的一生是一场漫长的自杀」。
而抛开这一切,Bill Evans 最伟大之处在于作曲技法上的创新,使得爵士乐再次上升一个台阶。其独特的创新和声和标志性的旋律,也令他长久以来被视为爵士钢琴演奏的主要改革者,极大影响了后世的爵士钢琴演奏者。
这也导致几乎任何一个学爵士钢琴的人都难以避开 Bill Evans,超前的、创新的音乐观念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让他一步一步走向“神坛”,并成为爵士钢琴手们争相模仿的传奇人物,这种效仿以至于后来的许多人身上都残留着他的影子,有评论家说「某种程度上,这对于爵士乐的灵魂『自由』来说,是一种历史包袱。」
对于乐迷来说,如果想听爵士乐,Bill Evans 或许是最适合入门的选择。他的音乐融合了古典,相对于其他爵士乐听上去会更加温柔、舒缓。和声也更加照顾大众的听觉习惯。

本篇文章,笔者将和大家一起探寻 Bill Evans 在其音乐上面的造诣,深入了解一代爵士乐宗师是如何用的音乐语言打动听众。
一、和声运用的巅峰造极——Bill Evans
Bill Evans 在作曲方法上,处理得最精致的莫过于和声,其深度和听感不亚于各路爵士、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他的和声语言深受德彪西和拉维尔等印象派作曲家的影响,同时还会借鉴于十九世纪高雅音乐的和声学手法,以至于听到 Bill Evans 的爵士作品都或多或少有些“白人"、"古典味",不过 Bill Evans 更擅长在这基础上融合各种想法进行创新,从而加深 Bill Evans 他自己的味道。
1. “复杂”与“极简” Bill Evans 在和声上的创新也不会仅拘泥于“复杂”,相背而行的“极简”也是一种选择,Bill Evans 也曾说过:
A lot of notes don't have to be played. Just find one pretty one.(没有必要演奏很多音符,只要找到一个漂亮的音)比如他的代表作《 Peace Piece 》,全曲仅使用一个 C6/9 和弦就完成了钢琴左手声部的作曲,并在此基础上自由的创作丰富听感的旋律,从而产生更多悦耳动听的和声音效,使人欣赏它的同时能够放慢心跳,这被他称之为“和平片段”。
Bill Evans 使用了极简的作曲手法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奇妙的将印象派的朦胧神秘与爵士乐的摇摆即兴合二为一,同时也能够体现 Bill Evans 对于简约而不失内涵的一种追求。
2. 对“淋漓尽致”的探索
在爵士作曲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三和弦以及普通的七和弦已不能满足和声需要,他们会尽可能将和声的复杂性、色彩性加以极度扩张,大量建立在七和弦、九和弦基础上的变化音会经常在和弦中引用。
当然 Bill Evans 对于变化音的使用也不仅仅是在此框架内,为推动音乐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Bill Evans 经常将变化音的作用发挥的更加出色,例如 Bill Evans 作品《 The Two Lonely People 》,创新的和弦变化音使用让乐曲听感更上一层楼:

可以看到,该片段调性为 F 小调,在第三小节使用了 C7(b5b9) 和弦,左手声部的三音和七音为三全音,形成了一种不稳定因素。

3. 借鉴+创新
Bill Evans 常常会借鉴一些古典、印象主义的作曲手法,但值得探讨的是,他在追求更多的和声色彩的时候,经常打破单一调性的局限,从来不会拘束于古典音乐的固定框架,例如 Bill Evans 在作品《 Since We Met 》里使用的平行和弦就能很好的证明:

可以看到,该片段调性为 A 小调,在第一小节 Bm7b5 与第二小节 E/#G 以及第三小节的主和弦上,构成了完整的功能性进行。

在完整功能性进行的基础上,加入的半音下行和弦如 C7(#5b9)与Cm7/bB 与 A 小调距离似乎很远,但实则是平行和弦,在这里是起半音下行引入后续属和弦及下属和弦的作用。
Bill Evans 往往为了加强和声的色彩性,削弱和声的功能性,他会不同于传统的将平行和弦作为经过性或者引入性的外音和弦使用。 借鉴和创新都是形影相随的,需要创新,就需要通过经验的借鉴,借鉴的越多创新就越多,音乐也是如此,Bill Evans 深知这个道理,在借鉴与创新之间不断追寻着一个平衡点,使得他的音乐听起来不同于传统,更得易于传承。
4. 挑剔的选择
早在摇摆乐里就已经出现的三全音替代是将和弦中的三全音音程作为核心,将另一个包含这对三全音音程的和弦,作为原和弦的替换和弦,这两个和弦之间的距离恰巧也为三全音,Bill Evans 在作品《 Turn Out the Stars 》中也有引用到:

上例第二小节的原本应该是副属七和弦 #F7 接到 B9 进行解决,但是这里使用了 C7add6 和弦,其中正好包含原本 #F7 里的三全音 #A 和 E,所以说这个 C7+6 就是一个三全音替代和弦。
可以看到在示例中,Bill Evans 选择性的根据色彩使用了三全音替代,恰到好处的三全音替代和弦也大大丰富乐曲整体和声色彩。 在爵士乐手们即兴演奏中,三全音替代是最常运用的作曲技巧之一,Bill Evans 在三全音替代的运用上真正做到了挑剔,为了丰富乐曲整体的和声色彩,这种恰到好处的选择也变得尤为重要。
5. 不按常理出牌的五度圈
五度圈是欧洲古典浪漫时期常用的和声语汇,而在爵士乐中也屡见不鲜,Bill Evans 不同于其他大师使用方式,他常常不会限定在单一调性内,例如 Bill Evans 的作品《 Turn Out the Stars 》:

请观察其和声连接:B-E-A,D-G-C,F-bB-bE,A-D-G,这样的连接形成了一种五度关系,但是已经超出了一个自然调性的范围。

6. “局部”和“整体”

Bill Evans 还将追求调式色彩明暗变化作为和声编配的重点之一,众所周知不同调式例如大调、小调有着明显的色彩差异,在使用调式变换时要格外注意,容易使调式色彩脱节,产生突兀的感觉,Bill Evans 在其作品《 Only Child 》中为保证不破坏音乐整体性,合理的使用了不同调式的变换:

The whole of music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音乐的整体尤为重要)7. 巧妙的融合
早期的爵士钢琴都是右手旋律加左手伴奏的形式,旋律声部非常清晰,往往是用一根线条单独呈现,与和声声部的界限划分的比较开,而在 Bill Evans 在作品《 Waltz for Debby 》的和声编配中则注重声部的平衡与和谐,由于旋律在和声排列中的穿插,作品的旋律往往不再是单线条,低音也不再是单纯的伴奏,而是和声与旋律同时并行,连贯流畅,彼此映衬,配合巧妙,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二、才华是一种过滤装置,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自杀
1. 用耳朵感受音乐 Bill Evans 大多数曲目被后代列为“爵士经典标准曲”之一,他在爵士乐上的创新和造诣也不仅在于和声上面,其它包括旋律、Tiro 三重奏等都体现出 Bill Evans 对音乐的极致追求,值得注意的是,Bill Evans 自己并不愿意把爵士乐当做一个深奥的理论去分析,这样做无异于是把艺术变成了科学,他的看法则是将音乐当成一种感觉,用人天生的感官去感受:
It bugs me when people try to analyze Jazz as an intellectual theorem. It's not, it's feeling.(我很烦人们把爵士当作一种高深的理论去分析。它不是,它是感觉。)
但需要注意的是,Bill Evans 曾经和哥哥谈论过:
2.Bill Evans 与他的三重奏
“不管我的弹奏和曲调脱离某种特定格式多远,又或表现得多么随意,这些自由都是在与原型产生联系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的。这种联系也才使得自由地演绎更有力量。脱离原型谈自由是无意义的。”
2.Bill Evans 与他的三重奏
笔者听爵士音乐很多年了,实际上开始这种音乐并不那么容易吸引人,但被 Bill Evans 吸引则是必然的。这种魅力并非来自于旋律的排列组合,而是来自理性对于情感的驾驭。
村上春树曾经在《爵士群英传》中说过:“ Evans 在这些专辑里的演奏,堪称十全十美,我们可以清楚无比的看到人的自我(有着相当严重问题的自我),通过才华这个过滤器化为美丽的珍稀宝石一颗接一颗落往地面的情形。”

他钢琴生涯中最重要的起点是离开 Miles Davis 的五重奏与贝司手 Scott LaFaro、鼓手Paul Motian 共组的三重奏 。贝司手 LaFaro 被誉为是 Evans 的天作之合,他和 Evans 一样,都是厚积薄发的音乐家。早在他们见面之前,他就听过 Evans 的首张专辑,听完之后他就称赞 Evans 是最好的钢琴手。
虽然十七八岁才开始练习贝司,但在短短六七年里他的进步神速,在二十五岁就已经跻身于最伟大的贝斯之一。
然而也是在二十五岁,LaFaro 车祸去世。LaFaro 的离世对 Evans 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一度拒绝接受这个事实。五年之后被问及此事时,他说他认为 Evans 一直都在,只是二人不再合作而已。
Bill Evans:「你们很难理解。那种感觉像是死亡和变形。每天你都在死亡般的痛苦里醒来,而这痛苦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缩影。」
、
Bill Evans 的第一代经典三重奏在曲谱调式上用冥想式的即兴演奏解构延长歌曲聆听性 ,更重新确立了钢琴三重奏乐手间的对等关系。为爵士钢琴三重奏开拓出来的局面不单崭新于当时,也成了之后所有爵士钢琴三重奏都敬仰都难以逾越的里程碑 ,之后与 Bill Evans 合作的贝司手乐迷问还赞称的就是 Eddie Gomez 和 MarcJohnson,也被称作是 Bill Evans 的第二、三代经典三重奏。

3. Bill evans 与 Miles Davis乐团
据说,在学时就有人称他为 Finger Evans,并于早期生涯时期被某些乐评家评为“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爵士钢琴家”。1969 年新人时期,即与 Miles Davis 合作了爵士全球销量最佳以及最具影响力的专辑的专辑《 Kind of Blue 》,其中 Bill Evans 参与录音、制作与钢琴演奏,进而快速打响名号受到注目。

从戴着黑边框眼镜在 Miles Davis 乐团里为人共知以来,他一直都是那样斯文而雅的,就算后期他留着满面的胡子也是一派文人学者的样子,一如他的钢琴一样,印象派烙印也同样印在了他的外貌上。

黑暗王子 Miles Davis 曾评价 Bill Evans 的演奏饱满似水晶,流畅如潺水。是的,受从小接受的古典音乐的影响,Bill的音色清冽剔透,而在担当 Miles Davis 乐团成员时,他还以德彪西的现代和声为架构,找到自己即兴演奏的方向,进入六十年代后这个风格更加明显。印象派的曲目非常考验控制力,这也在 Bill Evans 摇摆又不失严谨的曲风中体现。

4. 结语

在今天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人们认为 Bill Evans 一生都在极度残忍的自我剖析。他似乎从未停止过自我批判,始终沉浸在对自我情绪的探索之中。这一点从他的音乐中很容易听出来。
在表面的“冷峻”之下,隐藏的却是狂流涌动的内心世界。而这绝不是什么热烈的情感,而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悲观。Bill Evans 从不认为活着是什么好事,他对人生有一种漠然的态度,这种漠然是放弃了一切挣扎,对生活失去期望,对痛苦无动于衷的漠然。
在哲学领域有一种说法,「快乐的猪」和「痛苦的哲学家」,某种程度上来说,Bill Evans 更像是那个痛苦的哲学家。
但就像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有一句话,“艺术家的使命不是向绝望屈服,而是找到一方解药,来对抗存在的虚无。"
在长久抵抗人生中他早已学会了自我克制与内敛,并将这种漠然的态度当作了抵御痛苦的面具。而这种绝望的情感最终被他内化为一种美好的力量,在他的双手摸到钢琴时恰到好处的释放,最终成就了他。
(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