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多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所以余治嗽多治以辛温,其邪

2022-10-09 08:52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多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所以余治嗽多治以辛温,其邪自散,惟六安煎最妙。

其方:半夏、陈皮、云苓、甘草、杏仁、白芥子(老弱不用),或加生姜。

凡属外感,余多以此汤加减主之。

若肺脏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费力者,于此方加当归6至9克;若寒气太盛,或中寒,肺气不温,邪不能解者,于此方加细辛2克或3克;若冬月寒气闭郁,邪不易散者,可加麻黄、桂枝,或用小青龙汤;

若伤风见寒,或伤寒见风,而往来寒热,咳嗽不止者,宜柴陈煎主之,其方:柴胡9克,陈皮4克,半夏、云苓各6克,生姜5~7片,气逆多咳者,加杏仁3克。

若寒邪不盛,痰量较多者,但以二陈汤加减治之,无不获效。

凡属阴虚血少,或脾胃虚寒之辈,最易感冒致嗽。

但察其脉体稍弱,胸膈无滞,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心嘈呕恶,饥不欲食;或年逾六旬,血气渐弱,而咳嗽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

其方:当归、半夏、云苓各6克,熟地9克,陈皮4克,炙草3克,生姜5片。

若亦阳气虚而脉微神困,懒言多汗者,必须加人参勿疑;若但以土虚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汤以补脾肺;

若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宜理中汤或理阴煎,八味丸三类以补土母,皆良法也。

理阴煎方:熟地30克、炙草9克、当归15克、炒干姜8克,水煎服。但皆须参以祛邪之品。

外感之嗽,表邪是共性,而个人禀赋,或偏阴偏阳,或脾虚肾虚,因之,所患症状亦有异,故在治疗上需把握其共性与个性之联结。

临床上所谓支气管炎,多在秋冬时发作,概因秋冬寒凉之气袭于外,肺受干扰,咳嗽因生。

咳本身是机体抗病的反应,因此治疗上宜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不能过早用敛肺之剂以锢邪。

慢性病患者,肺多郁热,外寒包火,咳因以发,且多剧烈,但解其寒,内热亦散,宜小青龙加石膏汤;热盛者,不妨佐以黄芩、知母之类。


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多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所以余治嗽多治以辛温,其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