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纵贯线 纵贯我的童年和青春
致纵贯线——纵贯我的童年和青春
笑凡
写到这里,已经只剩下一位,纵贯线里最年轻的一位没有写到了——张震岳。
听他的歌太少了,给我影响深刻的也仅有《思念是一种病》《爱的初体验》《再见》以及一首由他创作旋律的《亡命之徒》。
先说说《亡命之徒》这首歌,作为组合里年龄最小的一个音乐人,他在整张纵贯线《北上列车》和这首《亡命之徒》的贡献却极大。组合里其他人都认为阿岳以他自己作为一个年轻音乐人的那种洒脱,活泼,简单但却直击人内心,容易和我们产生共鸣的特质,创作了一段段绝对不简单的旋律。
《亡命之徒》的副歌部分:“出发啦 不想问那路在哪(亡命之徒 逃亡要全力以赴)
运命哎啊 什么关卡(喘息在穷途末路 给我个藏身之处)
当车声隆隆 梦开始阵痛(亡命之徒 可会全力以赴)
它卷起了风 重新雕塑每个面孔(是不是穷途末路 有没有藏身之处)
夜雾那么浓 开阔也汹涌(亡命之徒 逃亡要全力以赴)
有一种预感 路的终点是迷宫(喘息在穷途末路 给我个藏身之处)”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当时听到的感受,小时候觉得这首歌副歌部分特别励志,因为无论是词句,还是旋律,整个副歌部分听后特别热血。直到我如今听到歌词中有一句“有一种预感路的终点是迷宫”我那时觉得好迷茫啊。貌似我们永远都是朝向未知,但第二遍副歌,又在告诉你“出发吧,不要问那路在哪,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我在反复的聆听中思考着自己,思考着无数以前经历过的苦难,似乎都是一直往前才取得成功的,但同时取得成功,又要通往下一站,或许那是迷宫,但我们只管出发便好。
有人说阿岳不配当《新说唱》等综艺的导师,但当时来讲,台湾较早做歌,做说唱的人非他莫属。而且他作为唱作人,功底很深厚,正如《亡命之徒》所有人的verse,他都能让旋律完美契合。
这里也要讲一下罗大佑,罗老师在结尾的那几句和声,即上方歌词括号中的内容,非常的妙。
《思念是一种病》应该说是它的旋律过分抓耳。我记得原曲开头,张震岳唱出那一句“当你在,穿山越岭的那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的时候,我整个人麻了。就是开头就已经沉浸在他的情绪和歌曲之中了。应该说我听很多思念的歌曲,它们原本唱的都是情人之间,而我则只代入亲情……别问为何,问就是孤寡……
成立于2008,解散于2010,真正开始巡演是在2009。一帮老顽童,带一个小孩子,乘上列车,在世界各地游走,让疫情时代的我们回忆起来满是羡慕。
他们的组合只是单纯的因为缺钱。滚石唱片缺钱了,就想着卖卖情怀,让比较著名的人出来组个乐队,写写歌,发发专辑。结果造就了华语乐坛史上的传奇。真是传奇。
从小到大,能来来回回反复听的歌曲很多,来来回回反复看的电影电视剧动画也不少。但能反复给你新鲜感和体会以及感悟的,真的太少了。
纵贯线带给我的不只是一首首歌和一首首歌背后的故事乃至歌手的名声和荣誉那么简单。他们就仿佛家一样,在我需要或者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在那儿,他们的声音就在那儿,始终在用同一段故事,给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以不同的灵魂冲击。
我10岁,18岁,甚至以后的20岁,30岁,40岁,50岁,去听这个组合,我都会听到不一样的东西。他们的情感内核和时代价值绝对不是单一的。这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价值。
如同周杰伦之于我们和各位读者的大多数朋友一样,纵贯线之于我们的父母,也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我爸晚婚,所以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那也是很顶级的流行。
到现在我爸偶尔还会去找老歌听。经典永流传。
写了这么长时间的一系列文章,真心感谢各位对我的抬爱,快要高考,每当模拟什么的没考好的时候,就会去找他们的歌,或者曾经给我力量的歌曲。我也希望这最后一篇文章的评论区里,能留下你的音乐故事。当然这篇文章最好能被系统推荐……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