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人如书

2021-06-21 21:06 作者:就叫我余余吧  | 我要投稿

且不说爱人是什么样的,书总见过。

有的书在店里就是货真价实的,掌柜的说十五,你不能付十二,明码标价是这个理。

也有的店家,眼红了心黑了,想发设法给你报个二十的掌柜有吗,不外乎是存在的。

那这世上有付十二能买到的书吗,当然也是有的。敞开来说,不是谈交情所以掌柜给你少算些碎锭和票头,而是出售时的标价就把这本内容尚可的文墨给否定了。

打个比方罢,城里进了一批舶来著作,挂着十五的白签子,在三家书店有售。

王掌柜觉着文人墨客抑或青年学生会买,定价不敢过分的高,便把白签子的面子朝外,开门营业了。

张掌柜就不一样了,在他以为,包装上下些功夫也是不错的,能多赚两个细银,掌柜扯了白签子,给书重新订个硬书脊,包上绒书扉,印上二十的红签子,人到底不会和钱过不去。

李掌柜看着一遍书后觉得没甚意味,晦涩难懂,便估摸着外来和尚好念经,人家也不是太黑心的人,思索再三,扯了白签子,换上了自认为合理的十二的绿签子。

会有人货比三家吗?显然有的。那多吗?观察一番,也是不多的,因为人们总被这么些个从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弄得心神不宁,走不动道了!

我想人们不论买书还是别的所需,都多少计较些,总寻思着买些实惠的,攀得上价钱的物什。

走到书看完的那一步,觉着笔墨潇洒,行文隽永的,就一直留在身边了;觉着索然无味的,也就抛掷一旁了;也有读者觉着差强人意的,便再寻几本一起候着。

留着的好,不留着的也罢,对当初伊掏出去的书钱都有自己的想法,前者多半更加惬意,后者大抵愈发寡欢。

人们对于扔去的书是没什么印象的,最多知道书本的厚度和长度,而内容的深度许是无从考究。

你问扔去的书最后怎么样了?市集旁总有些收旧货的摊贩,望去挂着一块板子。

“按斤出售”。

2021.6.21

余余

Thanks for reading. 


爱人如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