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病院 | 汉武帝活到公元104年?
◎举云
公元104年,汉武帝推行《太初历》,以一月为岁首,正月初一成为新年的第一天……除夕之夜,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吃年夜饭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
这段话出自《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9月出版)。汉武帝的生卒年为公元前156年—前87年,在位时间是前141年至前87年,不可能在104年推行太初历。此处的“公元104年”应该是“公元前104年”。
汉初承秦制,沿用颛顼历,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用邓平、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太初历是一种阴阳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因施行于太初元年,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增入历法,并按夏时斗建(古代依北斗星斗柄运转计算月份,斗柄所指之辰曰斗建)之说,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故将其称为夏历。太初历一直使用到东汉元和二年(85),后改用“后汉四分历”。后汉四分历测定的重要天文数据比太初历精确。后汉四分历一直施行到三国蜀亡。
历朝历代几乎都会完善、颁布自己的历法。南北朝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将“岁差”引入历法。元代王恂、郭守敬等人制定了授时历,体系完备,明代稍作改编,将其命名为大统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把明代徐光启等人编制的崇祯历书删改为《西洋新法历书》,后改名《时宪历》,清顺治二年颁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继续颁行传统的阴阳历,也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也称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同时亦使用夏历(亦称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测算。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7期《文章病院》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