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这3类食物小儿过敏性咳嗽好转快
秋冬季小儿咳嗽的症状十分常见,如感冒、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等疾病都会伴有咳嗽的症状。其中过敏性咳嗽,医学上又将其称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最容易发生漏诊和误治。临床上多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是没有哮鸣气促症状的。当运动过度(疯、跑、跳、闹),饮食上过甜、过咸、过凉,情绪变化、遇到冷空气时加重,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冬季常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咳嗽,经抗生素治疗后咳嗽症状无缓解,常在夜间、清晨发作,无感染征象。体检咽部正常,肺部听诊正常,行血常规、胸片检查也均正常。有的过敏性咳嗽患儿还伴有鼻塞、流涕,被误认为是鼻炎,其实二者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即同一疾病在呼吸道两个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一般采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配伍使用来协同降低气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哮喘发作,对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和)止咳药物,不能缓解咳嗽症状的疑似患儿,应及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欣敏康非药物疗法成为了育儿专家和众多医学媒体推荐的方法。因其方法安全且简便有效,易于为患儿接受,因而是一种适宜在儿童过敏患者中广泛推广的免疫纠正抗过敏疗法。小儿过敏性咳嗽通过补充一到三个月的欣敏康益生菌进行免疫球蛋白E的纠正,补充欣敏康益生菌来纠正过敏患儿的免疫功能异常,对于过敏体质小儿或体质差、容易反复感冒、发炎、咳嗽、大便不好,肠道消化吸收差的小儿,可通过免疫纠正法来扭转免疫功能,可以防治小儿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以及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免疫功能低下等诸多易发作的疾病。做到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但如果在饮食上不控制这几类食物药物治疗也是枉然。 1、禁食寒凉食物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饮入寒凉之品,均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宜、肺气上逆所致。此时如饮食仍过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咳嗽多会伴有痰,痰的多上又与脾有关。脾是后天之本,主管人体的饮食消化与吸收,如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就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 2、禁食肥甘、厚味食物 这些食物会内伤脾胃,产生内热而加重病情。中医认为咳嗽多为肺热引起,儿童尤其如此。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可产生内热,加重咳嗽,且痰多粘稠,不易咳出。对于咳喘的患儿,过食肥甘可致痰热互结,阻塞呼吸道,加重喘息,使疾病难以痊愈。所以在咳嗽期间应吃一些清淡食物。 3、忌食辛辣海鲜食物 辣椒、芥末、胡椒及烈性酒等辛辣、刺激性之物均可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导致气管滑润肌充血、水肿以至痉挛,使咳嗽、气喘加重。过敏是诱发咳嗽的主要缘由,无过敏体质者咳嗽期间,也当尽量削减或忌食海鱼及虾蟹等助湿、生痰、上火的海腥食物。过敏性咳嗽患儿在进食鱼腥类食品后咳嗽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敏有关。对某些鱼、蛋过敏的小孩子更应注意,其中以白鲢、带鱼影响最大。禁食橘子,橘皮确有止咳化痰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