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战争4》法国将领介绍(3):达武



路易-尼古拉·达武(法语:Louis-Nicolas d'Avout;1770年5月10日-1823年6月1日),他的名字“d'Avout”也可以被拼写成“Davout”(“Davout”这个拼写方法用得更多一些),他是第一代奥尔施泰特公爵、第一代埃克米尔亲王,也是法国军队指挥官和帝国元帅,于法国大革命战争(英语: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和拿破仑战争(英语:Napoleonic Wars)期间在军队里服役。他的军事天赋,以及他纪律严明的名声,为他赢得了“钢铁元帅”的绰号。他是拿破仑(法语:Napole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di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麾下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与安德烈·马塞纳元帅(法语:André Masséna;意大利语:Andrea Massena;1758年5月6日-1817年4月4日)和让·拉纳元帅(法语:Jean Lannes;1769年4月10日-1809年5月31日)齐名。他对拿破仑十分忠诚,对拿破仑的命令绝对服从。在他的一生中,“Davout”这个名字通常被拼写成“Davoust”——这个拼写方式出现在凯旋门上,也出现在拿破仑和他的将军们之间的大部分信件当中。
生平

达武出生于约讷省的阿努镇,是让-弗朗索瓦·达武(法语:Jean-François d'Avout;1739年-1779年)和其妻弗朗索瓦兹-阿德莱德·米纳尔·德·维拉尔(法语:Françoise-Adélaïde Minard de Velars;1741年-1810年)之子。他在位于布列讷堡的布列讷堡军事学院学习,拿破仑也曾就读于该军校。达武在1785年9月29日进入巴黎军事学校,此前拿破仑也在该军校学习过。他于1788年2月19日毕业,被任命为法国皇家香槟骑兵团的一名少尉,屯驻在埃丹。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达武表示拥护革命。在1792年的战役中,他是一支志愿军里的一名营长,并在次年春天的内尔温登之战[英语:Battle of Neerwinden (1793)]中表现出色。他刚被提升为旅长,就因为出身贵族而从现役军人名单上除名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1794年-1797年期间参加了在莱茵河的战役,并陪同路易斯·德赛将军(法语:Louis Charles Antoine Desaix;1768年8月17日 – 1800年6月14日)参加了拿破仑远征埃及(英语:French campaign in Egypt and Syria)的军事行动。
回国后,他没有参加马伦哥战役(英语:Battle of Marengo)。达武的朋友德赛虽然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但他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拿破仑很欣赏他的能力,最终提拔他为师长,并安排他与自己的妹妹保琳(法语:Pauline Bonaparte;1780年10月20日-1825年6月9日)的小姑子艾梅·勒克莱尔结婚,使他成为拿破仑家族的一员,此外还任命他在近卫掷弹骑兵团中担任指挥官。1804年拿破仑加冕时,达武成为了帝国最早被册封的18位元帅之一。达武在所有的元帅中是最年轻和经验最少的,这使得他在他的整个戎马生涯当中经常受到其他将军的歧视。作为大军团第三军的指挥官,达武拿出了最佳表现。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英语:Battle of Austerlitz)中,经过48小时的急行军,第三军团首当其冲面对反法同盟联军的攻击。在随后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Fourth Coalition)中,达武又一次成为了一个军团的指挥官,参加了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英语:Battle of Jena–Auerstedt),与普鲁士主力部队作战,并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中,普鲁士的军队数量超过63000人,而达武只有28000人,普鲁士的军队数量比达武的军队数量的两倍还要多。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居伊·乌尔图勒(法语:François Guy Hourtoulle;1925年9月20日-2009年1月30日)写道:“在耶拿,拿破仑打赢了一场他不可能输的战役。在奥尔施泰特,达武打赢了一场他不可能赢的战役。”拿破仑于1806年10月25日让达武和他的部下率先进入柏林,以此来作为奖赏。

达武在埃劳战役(英语:Battle of Eylau)和弗里德兰战役(英语:Battle of Friedland)中声名鹊起。1807年,根据《提尔西特条约》,拿破仑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华沙公国的总督,并于次年授予他“奥尔施泰特公爵”的头衔。在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Fifth Coalition)中,达武参加了埃克米尔之战(英语:Battle of Eckmühl),他还在瓦格拉姆之战(英语:Battle of Wagram)中表现出色,在那里他指挥右翼部队。他后来被任命为埃克米尔亲王。达武受拿破仑委托,组织“易北河观察队”,这支部队后来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英语: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时已经发展成了一支规模十分庞大的军队。在此期间,他担任了人数超过7万人的第一军的军长。7月1日,他离开维尔纽斯,8日占领明斯克,在莫吉廖夫击败俄国人(英语:Battle of Saltanovka),然后在斯摩棱斯克与主力部队会合,在整场战役和之后从莫斯科撤退的过程中,他一直在跟随主力部队作战。从莫斯科撤退期间,他指挥后卫部队,拿破仑认为后卫部队行动太慢,就把指挥权转交给了米歇尔·内伊元帅(法语:Michel Ney;1769年1月10日-1815年12月7日)。在克拉斯诺耶战役(英语:Battle of Krasnoi)中,达武无法坚持到内伊和他的军队到来,这让他颜面尽失。直到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公国”回来之后,达武才再次见到拿破仑。
1813年,达武负责指挥驻扎在汉堡的军队,并在一场长时间的围城战(英语:Siege of Hamburg)中成功保卫了这座戒备森严、补给不足的城市。拿破仑于1814年4月退位后,在继位的国王路易十八(法语:Louis XVIII Stanislas Xavier de France;西班牙语:Luis XVIII Estanislao Javier de Francia;葡萄牙语:Luís XVIII Estanislau Xavier da França;意大利语:Luigi XVIII Stanislao Saverio di Borbone-Francia;荷兰语:Lodewijk XVIII Stanislaus Xaverius van Frankrijk;1755年11月17日-1824年9月16日)的直接命令之下,他向反法联军投降。在汉堡围城战期间,他将大量市民驱逐出这座城市(这些市民都是城内最贫穷的人,有多达2.5万名市民遭到驱逐),让他们在冬天的寒冷天气里过活,其中有许多人死于寒冷和饥饿。从1806年至1814年达武向反法联军投降、法国占领时期宣告结束时,汉堡市损失了近50%的人口,人口减少到了55000人。

达武作为一个军人,他的性格被认为是残忍的,他在汉堡的所作所为受到了许多攻击,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是一个严格的纪律严明的人,他要求他的士兵严格地服从命令,因此他的部队在履行职责时比其他任何部队都更加可靠和严谨。例如,达武禁止他的军队抢劫敌对国家的村庄,一旦有士兵违反规定,他将会对其执行死刑。因此,在大军团成立初期,第三军团往往被委以最艰巨的任务。他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拿破仑麾下最有才干的元帅之一。在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后,他就选择了隐退,回到了自己的庄园,公开表示他对波旁家族的敌意,当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来时,达武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他被任命为战争大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重组了法国军队,他是国防部门不可或缺的人物,因此在滑铁卢战役(英语:Waterloo campaign)中,拿破仑把他留在了巴黎。他的才干和勇气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1815年战役的结果,这只能作为一种猜测,但是拿破仑被人们批评,说他没有任用当时最优秀的将军。
滑铁卢战役之后,达武负责指挥巴黎守军,这支部队作战十分英勇,尽管这场战争毫无胜算。军队集合在巴黎的城墙下,他接受了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如果没有接到临时政府与敌军谈判的命令,他就会与敌军战斗到底。1815年6月24日,临时政府主席约瑟夫·富歇(法语:Joseph Fouché;1759年5月21日-1820年12月25日)派达武前往爱丽舍宫请求拿破仑退位并离开巴黎,因为他若继续留在巴黎,可能会带来麻烦,甚至还会给巴黎市民带来生命危险。拿破仑十分冷淡地接待了达武,第二天拿破仑就离开了巴黎,住在马尔迈松城堡,直到6月29日他才动身前往罗什福尔。在后来的岁月里,拿破仑曾苦涩地谈到达武:“他也背叛了我。他有妻子和孩子;他认为一切都完了;他想要保留他所拥有的一切。”还有一次,拿破仑说:“我原本以为达武爱我,但他只爱法国。”随后,达武随军队退向卢瓦尔河,于7月14日向复辟的波旁王朝投降,在几天时间里他便把指挥权交给了雅克·麦克唐纳元帅(法语:Étienne 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1765年11月17日-1840年9月25日)。
在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时,达武被剥夺了元帅头衔和爵位。当达武的一些部下被囚禁时,他被要求为他们的行为负责,最终他们在他的命令之下被处死,他还极力阻止对内伊的审判。过了一段时间,波旁家族对达武的敌意逐渐消退,他与君主制成功和解了。1817年,他的爵位和头衔被恢复,1819年,他成为贵族院成员。
1822年,达武被选为奥尔日河畔萨维尼市市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一年。他的儿子拿破仑·路易·达武(法语:Napoléon Louis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11年1月6日-1853年6月13日)在1843年到1846年期间也担任过该市市长。城里的一个大广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巴黎的一条林荫大道也是如此。

达武于1823年6月1日去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他的坟墓十分精致。
荣誉和奖章

达武获得了以下荣誉和奖章:
●法国荣誉军团大十字骑士级勋章。
●意大利铁王冠骑士级勋章。
●波兰英勇作战大十字勋章和星形勋章。
●波兰白鹰大十字骑士级勋章。
●葡萄牙基督骑士团骑士级勋章。
●萨克森圣亨利大十字骑士级军事勋章。
●巴伐利亚马克斯·约瑟夫大十字骑士级军事勋章。
●匈牙利皇家圣斯德望大十字骑士级勋章。
●奥地利玛利亚·特蕾莎骑士级军事勋章。
●丹麦大象大十字骑士级勋章。
个人生活
达武以在军事和个人事务上都有条不紊而著称。在军人和同时代的人眼中,他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冷漠的人,喜欢疏远别人;他虽然受人尊敬,但并不讨人喜欢。在和平时期,他更喜欢花时间与他的家人在一起并照顾他们,而不是去提高他的社会地位。
由于他固执的性格和有限的社交能力,他在军队中有许多对手,特别是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法语:Jean-Baptiste Jules Bernadotte;瑞典语:Karl XIV Johan Baptist Julius;挪威语:Karl III Johan Baptist Julius;1763年1月26日-1844年3月8日)、若阿尚·缪拉(法语:Joachim Murat;1767年3月25日-1815年10月13日;他在1812年的战役中与达武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法语:Louis-Alexandre Berthier;1753年11月20日-1815年6月1日)和蒂埃博男爵(法语:Paul Charles François Adrien Henri Dieudonné Thiébault;1769年12月14日-1846年10月14日;他曾在回忆录中严厉批评达武)。
也许最令他气愤的是贝尔纳多特,他发现贝尔纳多特的军队虽然离他很近,能看见硝烟,能听到炮声,但却没有去支援他。他怒火中烧,要求以决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还是拿破仑亲自出面干预才避免了这一局面。贝尔纳多特在瓦格拉姆之战中被拿破仑当场抓住,并被送回巴黎。贝尔纳多特随后引起了一位瑞典使节的注意,他正在寻找一位人脉广泛的法国军官来担任瑞典王位继承人。当瑞典军队在第六次反法联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Sixth Coalition)中与拿破仑交战时,达武亲自要求与贝尔纳多特的部队交战,以此来报复贝尔纳多特的背叛。但由于达武被派去保卫汉堡(直到拿破仑退位之后,他仍然还在负责汉堡的防务工作),他们从未在战场上交过手。
在其他元帅中,达武与米歇尔·内伊、尼古拉·夏尔·乌迪诺(法语:Nicolas Charles Oudinot;1767年4月25日-1847年9月13日)和洛朗·古维翁·圣西尔(法语:Laurent de Gouvion Saint-Cyr;1764年4月13日-1830年3月17日)的关系最好。他最好的朋友可能是夏尔-艾蒂安·居丹·德·拉·萨布洛尼埃(法语:Charles-Étienne César Gudin de La Sablonnière;1768年2月13日-1812年8月22日),这是他的一个下属,在1812年的战役中阵亡。
家庭
达武还以对第二任妻子路易丝·艾梅·茱莉·达武[法语:Louise Aimée Julie Davout ,本姓“勒克莱尔”;是夏尔·勒克莱尔(法语:Charles Victoire Emmanuel Leclerc;1772年3月17日-1802年11月2日)的妹妹,也是保琳·波拿巴的小姑子;出生于蓬图瓦兹,并在巴黎去世;1782年6月19日-1868年12月17日]的忠贞不二而闻名,他在1801年娶了她,她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去世。他们的婚姻是甜蜜而恩爱的,尽管分开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对夫妇似乎仍然对彼此忠贞不二。他们有八个孩子,其中四个在童年时期就去世了:
●保罗·达武(法语:Paul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02年-1803年)。
●约瑟芬·达武(法语:Joséphine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04年-1805年)。
●安托瓦内特·约瑟芬·达武[法语:Antoinette Joséphine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05年-1821年8月19日;1820年与阿希尔·费利克斯-维吉尔伯爵(法语:Achille, Comte Félix-Vigier;1801年-1868年)结婚]。
●阿黛尔·拿破仑·达武[法语:Adèle Napoleone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07年6月-1885年1月21日;1827年3月14日与艾蒂安·德·坎巴塞雷斯伯爵(法语:Étienne, Comte de Cambacérès;1804年-1878年12月20日)结婚]。
●拿破仑·达武(法语:Napoleon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09年-1810年)。
●拿破仑·路易·达武,他去世时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朱尔·达武(法语:Jules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12年-1813年)。
●阿德莱德-路易丝·达武[法语:Adelaide-Louise Davout d'Auerstaedt d'Eckmühl;1815年7月8日-1892年10月6日;1835年8月17日与弗朗索瓦-埃德蒙·德·库利博夫德·布洛克维尔侯爵(法语:François-Edmond de Couliboeuf, Marquis de Blocqueville;1789年-1861年)]。
公爵头衔是由路易-尼古拉·达武的弟弟夏尔·伊西多尔.达武(法语:Charles Isidor Davout;1774年-1854年)的后裔获得的,夏尔于1824年与克莱尔·德·舍弗利(法语:Claire de Cheverry;1804年-1895年)结婚。他还有一个妹妹,名叫茱莉.达武(法语:Julie Davout;1771年-1846年),于1801年嫁给了马克·安托万·德·博蒙特伯爵(法语:Marc Antoine Bonnin de la Bonninière de Beaumont;1763年9月23日-1830年2月4日)。达武还有一个弟弟,即亚历山大-路易-埃德姆.达武男爵(法语:Alexandre-Louis-Edme, 1st Baron d'Avout;1773年-1820年),于1808年嫁给了阿利尔·帕里索(法语:Alire Parisot;1786年-1856年)。达武的最小的女儿,即布洛克维尔侯爵夫人阿德莱德-路易丝·达武,在她的遗嘱中留下了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座灯塔能由她父亲的名字来命名。1897年,位于庞马尔克市(该市位于布列塔尼半岛上)的一个海岬上的埃克米尔灯塔正式被点亮。
(完)
(声明:以上内容是本人从英文维基百科上翻译过来的。本人翻译水平有限,文章中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