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现场 上海爱乐乐团“红色情怀”系列音乐会之一圆满落幕!

演出时间:2021年3月22日 19:30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指挥:张艺
小提琴:张润崯
大提琴:张靖茁
乐团:上海爱乐乐团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作曲:吕其明
/
指挥:张艺
演奏:上海爱乐乐团
曲目介绍
《红旗颂》是吕其明怀着赤子之心写下,既是一首“把心交给祖国”爱的旋律,也是一幅描绘我们党率领中国人民在伟大历史进程中浴血奋战、顽强开拓、艰难跋涉的壮丽画卷。
史诗般的《红旗颂》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一举获得成功。半个世纪以来,《红旗颂》久演不衰,成为在我国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受到听众广泛欢迎和喜爱。2020年,《红旗颂》被文化和旅游部选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
《红旗颂》在曲式上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以国歌为素材的辉煌嘹亮而宽广的引子,描写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这一重要时刻激动人心的情景——雄伟的天安门前,五星红旗音乐主题在灿烂的C大调上喷薄而出,尽情表达对胜利的喜悦和对红旗的赞美之情。在之后的连接部中,双簧管奏出如歌行板的抒情优美旋律,仿佛经过了战斗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的澎湃心潮。乐曲中部,连续的三连音音型赋予了节奏以激越的动力。号角声再度响起,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此时,宽广的颂歌主题一变而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令听者仿佛置身于人群如潮,红旗似海的氛围中,目睹人们在红旗的指引下阔步前进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进入再现部后,辉煌的颂歌主题再次表达了亿万人民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内心的巨大喜悦以及对革命红旗的赞美。在尾声中,号角雄伟嘹亮,气势磅礴,乐曲发展到最高潮,象征着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作曲家介绍

吕其明(1930年- ),著名作曲家。1940年5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部队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26日随部队进入上海,同年11月转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任电影作曲。1959年至196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和指挥。
从影以来,陆续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合作)《白求恩大夫》《南昌起义》《庐山恋》《城南旧事》《雷雨》《子夜》《寒夜》《焦裕禄》等二百余部(集)电影、电视剧作曲,同时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管弦乐组曲《白求恩在晋察冀》、《雨花祭》、弦乐合奏《龙华祭》、交响组曲《使命》(合作)等十余部大、中型器乐作品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合作)《微山湖》《大实话》等三百余首不同体裁和形式的声乐作品。
1980年以来,获得数十项音乐创作奖。例如:故事片《城南旧事》音乐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电视剧《秋白之死》音乐获1988年第8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音乐奖”;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弦乐合奏《龙华祭》2001年获第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2007年获中国电影音乐“终身成就奖”;2010年5月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特别贡献奖”;2011年12月,获第8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12月获第6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12月获第10届中国金唱片奖“最佳创作奖”。
2020年,由他创作的《红旗颂》、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还入选了由文化和旅游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和“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创作计划。
Composer introductio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