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山来,我想回到大山去丨志青春


本期导读: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陈珍,贵州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锦屏支队志愿者,现服务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第四中学。

毕业已八月有余
而我也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
回想求学的这十六余载
实属不易
但是我想每一次的熬夜痛哭
每一次的辗转反侧
都是为了能够在锦屏四中和你们相遇

我们这一生定会去攀很多座山
淌很多条河
见很多人
也会见证一次次的四季更替
但这一年的春去与秋来
最幸运的是遇见了最美的你
我的九年级(12)班
七年级(6)、(8)、(10)班
关于这一年
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
言不尽意
但我也想用我浅薄的文字
记录我们的点滴

为这场相遇,我准备了十六年
从贵州大山走来
从村小到乡镇初中到县城高中
再走进贵州省城
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这一路的披荆斩棘
都是为了遇见你们
不仅仅是准备身体
不仅仅是准备心理
更是准备更多的知识面,更宽的视野
更强的适应能力……
虽然出发的目的不是为了支教
但行动的初心一定是为了感恩
大学四年
做了四年的志愿者
三次的带队下乡支教
9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见证着我想与你们相遇的决心与勇气
志愿服务不是我一次两次的盲目从众
支教也不是我无聊的一时兴起

因为我从大山中走来
见过大学的美好
见过多彩的世界和更多选择的机会
我深知读书能给予我们更多选择的权利
我想用我的实际行动
去为曾经和我一样的孩子带来一些改变
我想曾经每一天的付出
都是为了遇见今天的你们
我想这次相遇
我用了十六年,我准备好了……
初做教育人,初识教育心
尽管曾经有过支教志愿服务的经历
也有过行政实习的经验
但直到踏上这美丽的清水江大地
踏上那属于我的三尺讲台
才深感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为了让学生能多学一点东西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为了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不是师范生
没有相关教学经验
那我就去听课
去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请教
不知道怎么规划课堂
那我就去网络上学
学PPT、学逻辑、学表达
学身体语言、学鼓励学生的话术
不知道教学效果如何
那就一遍又一遍的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陪他们做课间操、去查寝、去陪餐
去家访,去一遍又一遍的了解学生……
我不是专业的
但是我不能忽悠我的学生
他们要学习,他们要学好
他们要通过读书走出去
我们是砖
我们是垫脚石
同时我们也是指路人

初做教育人,初识教育心
我也是第一次做你们的老师呀
感谢你们在我无助胆怯时的支持与鼓励
感谢你们一遍又一遍亲切的问候
感谢你们那渴望的眼神
让我觉得做这一切都值得
与此同时
你们也是第一次做我的学生呀
或许我们曾经是毫无交集的两个平行世界
但是从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
我们就变成了一个整体
一个团队
在教室里我是指路人
但是在教室外
你们也是我的老师
喜欢被你们需要
喜欢你们亲切的叫“小陈老师”
喜欢你们纯真的笑容和天马行空的问题
喜欢和你们相处的每一天

在锦屏,在异乡
但是因为有你们的每个日日夜夜
让我在异乡有了归属感
你们的认可让我有了成就感
和你们在一起
三餐四季
都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们乘风而来,愿我们都能满载而去
经常给你们说
我用了十年
才从初一的学变成一名初中老师
从溪山贵大走到杉乡锦屏
而成长的这十年
是五彩缤纷的十年
真的超幸运
我回到了自己超级热爱的黔东南回到自己的故乡
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和带动一批人

山高水长
或许你我皆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
但是我想用这不长不短的一年
去给我们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想通过这一年的陪伴能够多给你们一些爱和希望
还有半年
我更珍惜我们相处的每一天
我想陪你们一程
我想影响你们一程

奔跑吧!
我的少年们
关于未来,我们一定灿烂无比!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贵州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锦屏支队投稿
编辑:徐铭鸿(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赵祥宇(菲律宾亚洲圣三一大学)
朗读者:刘 璇(华中师范大学)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