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家庭关系

2023-06-18 00:04 作者:Cyber_Pig  | 我要投稿

1、关于父母

提到中国的父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望子成龙。

父母总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会让孩子饿着,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供孩子读最好的书,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如此,从家庭中感受到的氛围亦是如此,但是这只是一方面,那些摆在阳光下的教育片并不会纪录关于家庭的一切。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未来出人投地,给家里争一份光,若是工作之后,结婚生子更是饭桌上从不缺席的议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每个人独特的喜好和性格问题,学习和工作时积累的精神压力问题,几乎鲜有人过问——我们似乎都是背负着沉重的期待而成长起来的。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再讲感觉也没有意义。说这些并不是我想要清算我与我的父母的关系,只是他们也同这片土地上众多的父母一样,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美好回忆罢了。

若说物质上的,他们给予了我太多,对此我无以为报;但若说精神上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只希望他们能少说两句就少说两句。

2、关于我

我是个很叛逆的人,这是周围的人公认,并且我自己也承认的事实。

“叛逆”一词往往与青春期有较强的关联性,青春期的人总是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再听从父母的教导,并且反抗外界所强加的约束。嗯?可是这应该和成年人没什么关系吧?到了高中,到了大学,甚至出道社会,还会有人受到青春期的生理作用影响吗?

于是此处的“叛逆”有了本质的区别,我并不是处于叛逆期才叛逆的,而是性格使然罢了。与其说是性格使然,不如说也和我早期所思考的一些事有关系,我将这一现象诠释为:基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我讨厌回应他人的期待。

这要从很久以前的一件很小的事开始说起,当时我还是小学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但是那天我迟到了,或者说快要迟到了,所以整个出门的过程都非常急,蹬踏板也比往常要用力许多,只是想要在规定时间前赶到学校。

这只是个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但是在半路上,当我发现我赶不上的时候,我慢慢地放缓了自己的脚。这也只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转变,但我继而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一定要赶上才行呢?我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他们所规定的时间去上学呢?这不是早几分钟或是晚几分钟的问题,而是,我回应了老师的期待,对我而言,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当时还下着雨,我甚至还想象着,干脆让这场雨直接将这个城市淹没,大家都陷入停滞算了,庸庸碌碌的城市不见得就比一汪净水要漂亮呢——这个片段我还写进了日记里。

应该说,许多人开始学坏,开始逃课,都是从这样的心理开始的,但我倒也没有因此而去逃课什么的,只是这些外界所定下的准则,我都会开始思考,遵循它对于我而言到底有何益处,这其中是否有许多是完全不必要的?有些即使遵循了,也只是有利于整个系统的运转罢了,谁会关心一枚齿轮的损耗如何?

在现在的工作中,我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我的同事都觉得我是个敢说话的人,似乎这还激起了不少人的怠工情绪——毕竟那段时候我们部门被工作压力逼得跑了快一半人,连领导都不得不开始重视。看起来我似乎很叛逆,可如果什么都不说,最后累死的不还是自己吗?呵,你们喜欢维护自己在领导眼中的形象,那就维护去吧,我只是更在乎我自己的精神状态而已。

3、关于家庭关系

其实真要反抗些什么,怒斥些什么,我并不想那么做,因为我明白我的父母只是无法逃脱世代规律,他们已在自己所理解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至少他们仍然爱我,并没有贬低我,抛弃我,这已经比我所见闻的许多家庭要好。但是,为了我自己着想,在我独立后,我不会再与他们一起生活。

如果换成是别人,也许并不会像我一样,至少我所认识的许多人,在成年工作之后仍然是与父母一起居住,一起生活的。他们中有些较为温和,认为家庭矛盾能够调和到可接受的范围内;有些较为现实,认为与父母同居成本更低;有些较为懦弱,只是不敢独自一人流落他乡。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总应该是求同存异的,对吧?至少我自己,是感觉一个人生活要更自在就是了。

若说流落他乡,就不得不提到故乡,抑或是归宿这一概念。在传统文学中,游子总是思乡的,父母所在的家,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感受,我从来不认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我的归宿,而我的归宿到底在哪,我至今仍然在寻找。

我是否真的有机会,静坐在那棵树下,阖上眼眸呢?


关于家庭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