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17岁双相情感障碍少年康复,出院前表露心声
“我回家以后一定好好吃药养病,这样才能不辜负医生护士对我的照顾。”
这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小天(化名)出院时手写给医护人员感谢信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透露着他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感谢信

4年前,13岁的小天(化名)先是出现了情绪低落、沮丧的表现,家人认为是学习压力造成的,未给予重视。后小天又出现了过度的情绪不稳定、愤怒、兴奋话多等等症状,这让小天的家人、老师和同学很惊讶,为什么小天像变了一个人。但随着小天情绪的异常变化再加上睡眠不好,小天的学习已无法正常进行,家人意识到严重性就带其看医生,就医后的小天一直服药治疗,但病情一直反反复复。
今年年初,小天病情再次加重:兴奋话多、言语夸大、手舞足蹈、思维奔逸、夜间几乎不睡觉 、脾气暴躁、行为紊乱,甚至有伤人毁物行为,家人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来院后,我院医生根据小天以往病史再加上现在的病情表现,在详细的检查问诊下,诊断小天为双相情感障碍。
为消除小天初入院的症状,医生主要给予其药物+心理+工娱治疗方案。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小天症状的变化及时记录并适时给予药物的调整。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天也特别照顾,鼓励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游戏,病情好转后,护士还会帮小天辅导功课。

综合康复近3月,小天病情明显好转,情绪平稳、睡眠良好、与人相处沟通恰当,经评估已达到临床治愈,小天终于可以回家了。
出院时小天特别舍不得医护,特地手写感谢信,用真实感表达对每一位医护人员的感谢,并表示自己出院后打算好好上学,完成未完成的学业!
小天的康复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最好的消息,祝福他未来越来越好。
同时,通过小天的案例,我们想再聊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发生在青春期或幼儿期。
通常14岁左右是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青春期叛逆期本身并不算一种非健康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在此期间反应过于强烈,表现出过度的情绪不稳定,愤怒、兴奋、焦虑的突然爆发,随后是抑郁和沮丧,这些情绪波动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它们可能与抑郁发作交替或混合或循环出现。
成年人的双相情绪发作可持续数天,甚至是数周。但是对于患有双相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即使在一天内,他们的情绪也会循环发作。
如何早期识别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
作为家长,平时跟孩子接触较多,很多时候都不大在意,以为孩子就那样,容易忽视。为此特别提醒家长,对于最近行为反常的孩子,要用心去观察,要前后对比,不可掉以轻心,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行为是否异常,且抑郁或躁狂交替出现
躁狂发作时,说话滔滔不绝,易发脾气,易和别人起争执,睡眠需要减少,经常夸大其词,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不断购物等。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食欲差、睡眠差等。这二种极端行为交互出现,你说他也听不进去。
2.躁郁行为持续时间较长
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时间持续一周以上,轻躁狂持续时间四天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出现。
如果青少年患者伴有以下特点的话,我们就要十分警惕是否为双相情感障碍。
比如:
起病年龄小;
抑郁反复发作;
有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家族史;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伴有非典型抑郁症状如睡眠增加、食欲旺盛、灌铅样麻痹等。
很多时候患者及家属往往忽视了躁狂的表现,认为是正常表现或者只是青春期的叛逆,提供病情不够详细,造成医生误诊,因此医生有技巧的问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间是最好的医生,越早发现症状,越早采取措施,双相障碍患者就越能获得规范、有效的治疗。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双相情感障碍苗头或现象时,就要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或去医院看心理医生。
同时,家长要多关心孩子,予以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公共活动,不要与社会脱离联系。也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目标,但不能操之过急,对孩子要多加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充满信心和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