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纪事3
最开始,刘备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诸葛亮忘了这条指示,让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违背诸葛亮指示,不注意维护水道,被张郃打败。诸葛亮只能带着几千家西县百姓回汉中,处死了马谡。
当时,蒋琬来到汉中,劝诸葛亮不要杀马谡:“天下尚未平定的时候,诛杀智谋之士,难道不值得可惜吗?”诸葛亮流涕告诉蒋琬:“四海未定,战争已发,如果不执行法律,还怎么讨贼兴复?”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与(张)郃战于街亭。(马)谡违(诸葛)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三国志·马谡传》:先主(刘备)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襄阳记》: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相比之下,王平坚守街亭,没有让张郃扩大战果,还能全身而退,实属不易。另一个例子是赵云、邓芝的疑兵撤退的时候,秩序井然,没有让战略物资失去。因而诸葛亮打算用赵云保护好的军资分封给将士,赵云拒绝了:“军事失利,怎么能接受赏赐呢?不如留到十月,冬天将至的时候再分发不迟。”诸葛亮听从了赵云的建议。
《三国志·王平传》:(马)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云别传》:(诸葛)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邓)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赵)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面对战败,诸葛亮拒绝了再度出兵的请求,他解释道:“我们战败的原因其实是将领的素质。现在我先精兵简政,改过自新,如果不这样,兵再多有什么用!之后你们可以帮助我改正,那么就无往而不利了。”这番姿态以及之后的实践,让民众忘却了战争失败带来的阴影。
《汉晋春秋》:或劝亮更发兵者,(诸葛)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於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於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