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工业考研】如何连续六年包揽西南交大工业设计第一名?
15届工业第一名——Q学长(145分 快题第一名)
16届快题第一名——P学长(快题148分)
17届快题第一名——H学长(146分)
17届总分第一名——N学长(367分,快题145分)
18届总分第一名——S学姐(初试415,复试91.61,快题148分)
18届快题第一名——D学长(149分,全国最高分)
19届快题第一名——L学姐 141分
20届快题第一名——Z学长 140分
20届理论第一名——Z学长140分
第一位分享人
大家好,我在今年考西南交大工业专业,学硕
快题第一
复试总分第一,本科西南交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一战西南交通大学,设计学(智能产品与交互设计),上岸。初试成绩第三:414(政治73,英语71,史论130,快题140),最终录取成绩第一:84.7。接下来我就直接开始讲我的各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每一科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去年关于这一科目的具体学习情况,第二部分是我个人关于这门科的一些经验总结和建议。Z学长政治:73分 ~ 英语:71分史论:130分 ~ 快题:140分总分:414分
前言
为什么考研?
我原计划工作三年经济独立后再读研深造,但是第一份工作入职后发现与预期相去甚远,就很快辞职决定参加2020届研究生入学考试。
为什么选择西南交通大学?
因为我7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时间不足以冲刺专业名校,而我想一战上岸,再三考虑就选择了我的本校西南交通大学,交大是西南地区的工业设计专业强校,有我熟悉校园环境和优秀的老师们,能考回来也是不错的。
学科复习建议
政治——刷题+背题
政治可以9月份开始复习,大家的复习方法都差不多:听课+做题。
听课,可以先试听各个机构老师的网课,再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老师,复习政治课程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工具做知识框架。做题,9~12月上旬主要以刷选择题来巩固知识点,12月冲刺阶段背分析题。
英语——做真题
单词——坚持背
我每天背1小时左右,200~500个单词。每个人习惯不同,背纸质单词书也可以,关键是坚持。
阅读——至少做3遍
第一遍做真题错很多也没关系,仔细看解析,再做下一年份真题,效果立竿见影。考前真题至少做完3遍,每天2~4篇阅,保持题感提升速度。
考学硕建议做英语一真题(2005-2020),考专硕建议做英语二真题(全部)和英语一真题(2010-2020),只做真题,模拟题不要做。
作文——多写多改
作文10月份开始准备。相比于直接背范文,更好的办法是练成自己的专属模板。毕竟大小作文要背40篇真的有难度,并且背得熟不代表考场上写得好,因此要多写,并且按照范文做批改,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掌握成熟的写作思路和句式,省时省力效果好。
史论——知识框架+答题套路
史论是设计类考研最应该谨慎对待的科目,如果没有复习到位往往得分低到离谱,但如果掌握了合适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也容易收获高分。近年来史论题型越发灵活,因此复习史论也不再是背书这么简单。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类考研参考书目:专硕是尹定邦的《设计学概论》(修订版),学硕是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建议备考时间充裕的同学两本都看,考前至少看6遍书。 看书的具体方法和规划如下:
一阶段(推荐暑假前完成)
泛读:浏览全书不用做笔记,追求整体印象即可,推荐读书犯困的同学听喜马拉雅APP的音频,利用好零碎时间。
划重点:参照教辅书、网课视频,用荧光笔在纸质书上圈划重点。
做框架:根据已划重点构建知识框架导图,往后复习越深入,框架就越完善简练。推荐采用幕布或xmind采用语音转文字输入内容。
二阶段(9~11月完成)
整理并尝试解答真题:口述即可,侧重寻找解题思路,强烈推荐和研友一起谈论。
背框架:默写你所做的框架图,或口述给你的研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图像记忆。
再做真题:第二遍做真题对答案的要求是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仔细阅读全书:回归一遍书本,查漏补缺,找出书上的冷门知识进行了解。
三阶段(11月下旬开始一直到考前)
再背框架:第二遍背框架,仍然是找研友一起默写和口述,查漏补缺。
书写真题:纸笔书写最近两年的真题,摸索答题格式套路,要求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剔除废话,操练答题速度。

快题
手绘快题的学习可以再在暑假开始,我决定考研就直接报了风暴全程班, 七月练习手绘基础,八月练习快题设计。九月份开始的周末班,国庆班,考前押题班我都参加了。事实证明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我的最开始学习时的手绘水平很差,得益于风暴老师们的指导,我进步很快。同时因为风暴位于交大校园里,能第一时间收集到交大考研信息,使我复习有明确的方向,少走弯路。
上考场前你需要具备的是:
①扎实的手绘功底;
②一套自己专属的快题版面和配色方案;
③按时画完的速度。
因此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
①吸取老师每次评讲快题的建议,借鉴同学优秀的作品;
②收集设计类网站的作品灵感。
③每周进行6小时快题限时训练,时间一到就停笔。
我选择风暴的另一个原因是学员可以自由使用风暴的教室,我备考期间每天都到风暴教室自习,不用去图书馆占座。在这里我和研友一起学习、背书、讨论,学习效率高不枯燥。最后研友考研415,我考了414。
其他建议
方法与窍门
在合理范围内任何能有助于备考的方法、工具、信息都可以被我们吸收使用。
推荐的工具:哔哩哔哩、喜马拉雅FM、百度网盘、幕布、Xmind、手绘曲线尺子……
优质信息源:艺术与设计史公众号、学长学姐的建议、院校招生简章……
心态与行动
考研热度攀升导致专业报考人数暴增,保研比例提高导致考研名额缩减,每当听到这一类的消息都会使我们考研学生的压力陡增,因此调整心态很重要。需要明白外部环境是我们考生个人无法控制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自我提升,才是增加我们成功上岸几率的可控因素。
建议大家去了解目标院校的历年录取分数线,在最低分数线基础上增加20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分数,根据自身复习情况,制定各科的目标分数。这样一来你的努力就有了方向,知道自己的哪里还需要改进,灵活调整每门科目复习目标。只要你坚持每天都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近,每天睡得踏实,稳定进步。
第二位分享人大家好,学硕,理论第一名,设计学,智能产品与交互设计方向,初试总分415,政治75,英语70,史论140,快题130。作为一个并非第一次参加考研的人,我更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我的考研经历,来分享考研经验。但经验因人而异,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还希望学弟学妹们理性看待。2019.02,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也意味着我的失败。2019.03,决定将目标院校改为西南交大,并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备考。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想了很多,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讲述我的考研经验。Z学长政治:75分 ~ 英语:70分史论:140分 ~ 快题:130分总分:415分
一、“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是盲目追求顶尖学校却没有考虑自身因素。尽管备考的时候卯足了劲,心里却始终没有把握,但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去试了。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目标学校确实很好,但目前我与它之间的差距可能暂时还无法跨越。如果同学们想要有更大把握上岸的话,一定要客观地分析自身能力,再结合目标院校的报录情况,比如报录比、研究方向、历年录取学生成绩等,来弄明白目标院校是否适合自己。
第二是没有收集足够的信息。都说考研是信息为王,这种说法或许有些绝对,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收集信息的重要性。之前我在备考的时候,就像是在摸黑走路。一意孤行按照自己认为的重点去复习史论,而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学校的一些动态,到了考场上却发现考题很大一部分都是院校自己提出的理论。这些题自然是不会的,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答了,最后史论便毫不意外的翻车了。因此,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一定不要局限于学校给出的参考书目,一定要定期了解目标院校的动态以及研究方向,多收集学校的相关信息,然后尽量让自己往这一方向上发展。
二、“目标院校的选择”
作为一个普通双非院校毕业的学生,总是希望能上985、211的研究生。所以在考研失败后,在面临院校重新选择时,我还是会想去更好的大学。再加上我是四川人,考虑到以后工作和生活还是想要留在四川,所以院校基本上也确定是在西南地区进行选择。而西南交大作为西南地区设计类专业排名顶尖的院校,自然就成为了我第一位的选择。
三、“心态的调整”
考研失败后,愧疚感和羞辱感一直困扰我很久,甚至2019年的整个上半年,我都会害怕去和朋友聊起我的近况。总是想要去否定那段失败的经历,总会感觉特别羞愧,甚至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走学术这条路。(后来我也发现这些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同学们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心理活动啊。)
我也有想过要不考研之路就此打住,但是作为一个非应届生,我已经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就算努力找到一份勉强满意的工作,但前辈也说,学历如果不够,不久就会碰到事业的天花板,与其庸碌一生,为何不再试一次呢?而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人,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年轻就是无所顾忌,可以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但年轻转瞬即逝,随着年岁增长,身上负担与责任越重,那时再想抛开一切杂念来考研,恐怕更是困难。这样一想,我考研再战的心也坚定了许多。
整个备考过程中,我常常会觉得身边的朋友们都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着,但我的人生却好像静止了。特别是像朋友们在讨论升职跳槽、结婚买房、社保医保等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感觉自己像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因此,考研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沮丧,压力很大。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心路历程,会觉得这些压力有时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有这样的压力,所以才会更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才会更加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去推动自己好像已经静止的人生齿轮,因此备考过程中我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当然,就像政治上所说的“适度原则”,压力过大且未能及时得到排解是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在备考过程中如果压力过大,同学们一定要试着找人倾诉,或者偶尔给自己放放假,毫无顾虑的出去玩一天或者半天,这样其实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如果有同学也有这样失败的考研经历,一定不要因此去否定自己。我认为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无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都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论过去如何,都一定不要去否定它或者无视它,而是要从这些经历中去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考研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自己人生的过程。接下来是一些考研科目的经验分享。
四、“政治”
考研政治分为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和主观题,两部分各占50分,总分100。
前期主要是攻克选择题部分以及打基础,后期则主要是攻克主观题部分以及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我认为九月份开始准备比较合适。前期也不用投入太多时间,主要的打基础,重点也是在选择题上。1000题主要是练选择题部分,主观题可以直接跳过。核心考案学一章,1000题就做一章的题,一定不要一口气把书全部看完再做题。基本上知识点学完,1000题也就做完一遍了。这时候建议二刷或者三刷1000题(选择性地刷,不用全部重新做一遍),也算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到十月下旬的时候,关于形势与政策的资料基本也出版了,这一部分在考研政治当中也占了一定分值,同学们一定要买来看。
上述过程尽量在11月之前完成。我们也进入了考研政治备考的深化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我们应该在政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主观题的背诵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对于每一道选择题,不仅要弄懂正确选项,错误选项也应该搞明白。而主观题部分,可以不用完整答出,但也应该自己列一个大致的答题思路和答案(这个过程就不要再想着翻书啦)。如果精力充足的话,可以背一背主观题的答案,也是不用全部背诵,背诵重点即可。选择题最好是多做几遍哈。
到了十二月初,这时候不管自己的政治还有多少任务没完成,都应该放下而把经历全部投入到背上面。主观题则是精华中的精华,考试一定会考到的那种,所以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政治基本上想得高分难,想得低分也很难,所以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是在55-75的区间之内。而且主观题的话,只要正常操作,主观题得分差距不大。真正拉开政治成绩分差的是多项选择题,这就关系到政治备考前期打基础的问题了。基础打得好,政治考得好。
五、“英语”
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自己英语基础差,考研英语成绩上不去。但是作为一个六级同样没过的过来人,我可以很确定地说:英语基础差也可以考到不错的成绩。考研英语其实很多套路,只要掌握了这些套路,分数自然就很高。但是考研英语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积累过程,想要靠临考前一两个月的突击来快速提分也是不现实的。
考研英语需要准备的材料很简单,一本单词书、几套英语真题。我认为备考开始之时就可以准备英语了,前期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以及基本语法的掌握。单词书或者APP都可以,只要适合自己就好。关于单词的记忆,同学们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制定计划表,每天按照计划表进行单词记忆就行。因为备考前期任务比较轻,所以我那时候将接近一半的时间都用来记单词,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将考研单词过一遍了。当然,单词一定要每天都背,一段时间不用就会遗忘的。如果有精力的话,也可以顺便看看一些英语语法。
到了六七月份的样子,就可以开始练真题了。这时候背单词的工作也可以逐步结束了,之后重点记忆的是真题上面出现的词汇。近两三年的真题可以先不用做,作文也可以先不用做,也不用严格限定时间。我一刷英语真题的时候大概是两天或三天一套,所有英语题做完一遍也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时间是比较久,对英语的提升很有帮助。
从二刷真题开始,同学们最好就要限定时间了,也可以试着练习作文了,尽量在考试规定的三个小时以内完成。刷真题这个事情要一直保持到考试前,期间也无需买其他资料了,多备几份真题就行。到后期的时候,其他科目工作量增加,可以适当减少在英语上用的时间,但也要保证每天都有学英语。
关于英语作文:我认为如果要求稳,模板是一定要背的。照着模板写的作文,可能得不了高分,但一定不会翻车。但模板不用背太多,每种类型的背一篇已经足够。另外,一定要认真对待真题上的作文,每年的作文命题其实都大同小异,所以很多写真题作文时用过的词句,在考试的时候都可以再拿出来用。如果不知道自己写的真题作文哪里有错误。可以和研友一起相互改作文。
关于翻译:翻译历年全国平均分都很低,而且对于英语一来说,它的性价比并不高,所以后期可以不用花太多精力在上面。但是前期,它确实是一个提高语法的好途径。有精力的话,可以总结一下历年真题里面翻译题的类型以及陷阱。
六、“史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认为这句话十分适用于史论。
对于史论,交大给出的参考书目为:专硕是尹定邦的《设计学概论》(修订版),学硕是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但是我认为,不管考专硕还是学硕,这两本书都应该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我考的是学硕,因为之前备考其他学校的时候已经将《世界现代设计史》看过几遍了,所以备考交大的时候,史论对我而言会相对容易一些。
而对于第一遍看这本书的同学来说,因为它内容很多,所以第一遍看完可能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掌握。其实设计史是按时间线来发展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厘清时间轴,弄清楚这个时间轴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大事记,再由此发散出去,设计史也就大概掌握80%了。
如果同学们觉得王受之老师这本书内容太多,不好整理,可以借助何人可老师的《工业设计史》来进行整理。这本书相对来说更加精炼,看起来也比较快。另外像疾风劲草、一臂之力这样的史论资料也可以购买,我当时是两本都买了,但是因为一臂之力对于知识点的梳理没有疾风劲草清晰,所以我主要是借助疾风劲草来进行史论复习,而将一臂之力作为补充。
但是不管是考研资料也好,所谓的真题答案也好,其实都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史论考试基本全是主观题,本身也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答案。同学们在复习史论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太过迷信所谓的教辅资料,一定要在史论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毕竟老师并不喜欢生搬书上内容的答案。
史论备考的前期主要就是知识框架的构建,推荐使用xmind或者幕布来做思维导图,这不光有助于自己理解设计史,到后期背诵的时候也会轻松许多。这一部分的任务要在十月之前完成,而且框架的构建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的补充和完善。所以有精力的话,请尽量多看几遍课本。
从十月开始,就可以进入史论的背诵阶段了。如果可以的话,同学们可以找一个同样考史论的研友一起背诵。两个人互相监督,互相抽背,互为补充,背书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另外在背诵的过程中,要多多的结合人物或者事件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很多理念、风格的出现就会变得很合理,同学们背诵起来也更有迹可循。
到了后期,学校的历年真题也要利用起来了,要试着独立地脱离书本地去答这些真题,然后再回顾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清楚路况,及时查漏补缺。在考前一定要完整的限时练一练史论题,根据每道题的分值和自身写作速度,对考试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也要注意答题时的排版,一定要清晰整洁,方便老师查找关键词句。切忌通篇大白话,言之无物且不分段。
到了最后,如果感觉史论掌握的差不多了,可以最后一次回归课本。这一遍不用仔细阅读,快速浏览即可,主要是为了找出书上自己遗漏或者记忆错误的知识点,效率高的话,一天两章没问题的,基本上一周的时间就可以把这个工作完成了。
《设计学概论》这本书,在备考期间我也完整看过了,其实它和设计史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所以看起来也比较快。我看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知识的拓展与补充,所以对于相关的知识点,我也没刻意去背诵,大致掌握即可。除了学校给出的这两本参考书目,在平时也要注重设计前沿知识以及热点话题的积累,这些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能为论述题答题时积累许多相当不错的素材。
七、“快题”
交大的快题是6个小时,A2纸大小,1-3张均可。但根据经验来讲,1张足够了。因为画2张3张,时间会比较紧张,另外单张的完整度也不如只画1张高。我考试的时候就画了两张,因为后面时间很紧了,草图就画得比较水,上色也是草草带两笔,我想这也是我快题分不高的原因。
快题是由许多个模块构成的,标题、前期分析、用户模型、故事版、使用场景、草图、效果图、三视图、爆炸图、设计说明、配色方案、交互界面、人机分析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的快题内容来进行内容模块的选择。对于产品手绘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不报基础班,但是我建议还是报一个快题班,一来是为了督促自己画快题,二来则是为了收集信息。而对于手绘基础较差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则建议基础班和快题班一起报。
我当时报的是风暴,因为风暴就在交大校内,老师也是交大的毕业师兄和每年的高分助教们,因此他们能够结合交大的一些信息给我更精准的考研指导,也使我避免了许多弯路。而且风暴为学员提供了免费的自习室,到了后期的时候,我便搬到了风暴的自习室,和研友一起学习,不管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免去了在学校自习室占座的麻烦。而且风暴里面有一只超级可爱的校宠狗狗,也叫“风暴”,当时复习累了就会逗逗狗,负能量也一下子就消失了(真情实感想狗子了)。
在暑假之前,快题都可以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但是从暑假开始,快题就要进入系统的训练了。九月之前主要是打基础,在这个时间段主要是要确定自己的快题排版,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前期积累少,所以在画快题之初难免会有造型匮乏的情况出现。这时候不要自己硬着头皮去瞎想一个造型,而是应该更多地去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优秀产品案例,积累多了, 快题画起来也就会容易许多。这里推荐的APP或网站有:花瓣、普象、behance、Instagram、设计癖等等。
从九月开始,就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来进行快题练习了。在十二月之前,大家要将所有的产品类别都画一遍,每周也要保证至少画一套快题。除此之外,手绘是三天不练手生,在不画快题的时候,也要保证每天进行手绘的练习。到了十二月,临近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对之前画的快题进行整理和查漏补缺了,这段时间也要确定好自己的配色方案,考场上要用的文具也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最好是准备一个画板,以避免考场桌面太窄或者桌面坑坑洼洼的情况。
八、“联系导师”
我认为没有必要太早联系导师,因为初试成绩没出来之前,贸然联系导师也无济于事。因此初试之前还是把所以精力放在备考上面,初试之后则应该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进行一个估算,然后尽快着手准备作品集,最好能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尽快带着自己的作品集去联系导师。我今年就是作品集准备太晚了,所以联系导师也很晚,结果导师就告诉我名额满了。因此联系导师的时间也不宜过晚。联系上导师之后,也要记得经常和导师保持联系。
九、“其他推荐”
备考过程当中,除了上述必须要看的书目,空闲时间也可以多多看一些其他的设计类书籍或资讯,不光能够拓宽知识面,加深我们都对设计这一专业的理解,对史论答题以及快题方案构思也都有很大帮助。
书籍类: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诺曼)
《为真实世界的设计》(维克多·帕帕纳克)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艾伦·库伯)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IDEO,设计改变一切》(蒂姆·布朗)
公众号:
智东西
第一财经YiMagazine
MicroUX
艺术与设计史(宝藏b站up主!)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电台:
异能电台
36氪·8点1氪
结语
最后,同学们一定要将目光放广些,不要只看到备考过程的艰辛,备考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通过考研,我们会养成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自律性会大大提高;通过考研,我们会对设计这一专业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考研,我们会逐渐明晰自己想要走的路。既然决定了考研,就请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最后,同学们一定要将目光放广些,不要只看到备考过程的艰辛,备考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通过考研,我们会养成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自律性会大大提高;通过考研,我们会对设计这一专业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考研,我们会逐渐明晰自己想要走的路。既然决定了考研,就请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风暴设计教育在线咨询
单击二维码扫描添加咨询老师

高效且专业的手绘、考研培训机构——风暴手绘基地
官方网站:www.fengbaojy.com
微信平台:fbsh19946951310
免费热线:1994695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