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蒙羊史馆】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上)
三级会议
·第一等级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第二等级由贵族组成,第三等级由其他公民组成,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
·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者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此时会议已经有150年没有召开。
·会议上,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
注:路易十六企图增税,并召开了国家级会议进行投票决定。投票一开始分为两种,一种为阶层投票,即一个等级一票;另一种为选择出一些代表进行投票。前者极其不公,共三票,国王基本相当于拥有两票,所以按第二种方式进行,第三等级选举出代表和第一第二等级进行投票决定。
·最终,第三等级以十七票的微弱优势取胜。但路易十六却出尔反尔,强行要求加税。于是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当时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即有了之后的攻占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当时的目的是防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后来,由于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狱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到巴士底狱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专制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塔楼上的大炮也开始轰击。
·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甚至几百年前铸造的长满铁锈的古炮也加入了战斗行列。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个名叫肖莱的卖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
·1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十分着急,有的人干脆拿着两个火把,勇敢地冲到拱门前,把要塞的卫兵室和军人食堂点着了火,可是对于要塞和塔楼还是毫无办法。一个假发制造师想用火把点燃要塞的硝石库,但没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烧敌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够不着。
·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一部分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解放了被关押的七名囚犯。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旧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1791年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
·1791年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
·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
·11月9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