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的故事创作方法
一 故事结构(故事→幕→序列→场景→节拍)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时间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触发特定而具体的情况,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故事
#### 大情节(经典设计)
围绕单一主角构建故事,主角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与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在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里,到达绝对、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
大情节就是传统的英雄主义故事
tips:英雄之旅的十二个阶段
#### 小情节(最小主义)
围绕多个、被动主角构建故事,从大情节的成分进行削减,对大情节的突出特征进行浓缩、删节。即在简约的前提下保持经典设计,以内在冲突为主,并达到开放式结局
小情节就是多主角(群像)非传统的讲述“一般人”故事
#### 反情节(反结构)
以不确定主角(单个或多个),非连贯现实,非线性时间,多个巧合的组成下构建荒诞离奇的故事。
荒诞无厘头喜剧或意识流作品
幕
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顶点,导致价值的转折,其冲击力应该比前置序列或场景更加强烈
银幕的一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也是故事的转折点
序列
场景的组合,通常2~5场景,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多个场景(事件)的组合
tips:制造矛盾
场景
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一个重要程度可以感知的价值层面上,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发生转折。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一个能够使得人物心境发生变化的事件构成的场景
tips:频繁偶遇
节拍
动作/反应中一种行为的交替。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节拍构筑了场景的转折。节拍是场景中最小的结构成分
人物的感受以及做出的反应
tips:按顺序交替情感波动与做出举措
二 故事背景(时代→期限→地点and冲突层面)
这是一场弥漫世界的时疫,病因简单明了;一切陈词滥调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原因,而且也是唯一的原因:作者不了解他故事中的世界。
时代
故事在时间中的位置
期限
故事在时间中的长度
地点
故事在空间中的位置
冲突层面
故事在世界观的层级体系中的位置(重要性)
三 人物塑造(性别&性格&着装&观念&文化)
人物塑造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人的素质总和,一切通过仔细考察,便可获知的东西:年龄和智商;性别和性向;语言和手势风格;房子、汽车和服饰选择;教育和职业;性格和气质,价值和态度——我们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记录某人的生活而获知关于人性的所有方面。这一切特征的总和,使得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因为每一个人都是通过遗传给予和经验积累组合而成的仅此一各的个体。这种各种特制的独一组合也是人物塑造……但这不是人物。 人物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
内在人格(性格、观念、文化)
人物自身的由于“前日谈”故事塑造的,位于故事时间轴最初的人格,起到了决定外在形象的作用,但会由于时间推移而产生改变
tips:采取阵营九宫格对人物性格、观点进行初步界定;通过人物弧光塑造人格变化,并且在故事中通常只满足人物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外在形象(性别、着装、行为)
人物的外在直观形象与行为举止,通常由于内在人格而决定。可以随时间推移发生较大改变,但不建议有突然的较大改变。
tips:安插特有属性(外貌),并且多次强化该属性
四 故事深度(情感or意义)
事实上,在生活中,思想和情感融合的瞬间极为罕见,当它们发生时,你会以为你正在感受一种宗教体验。但是,尽管生活将意义与情感分得很清,艺术却能将二者统一起来。故事是一种设备,通过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这种领悟,这种现象便是人们所熟知的审美情感。
前提(假设)
激发作家创作欲望的灵感,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假如……会发生什么?
主控思想(价值+原因)
- 主控思想和情感负荷的三大类别:
1. 理想主义的主控思想——“上扬结局”故事表达的是乐观主义、希望和人类的梦想,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具有正面负荷的观点。
2. 悲观主义的主控思想——“低落结局”故事表达的是我们的愤世嫉俗、失落感和时运不济之叹,是对文明堕落和人性阴暗面的一种具有负面负荷的观感。
3. 反讽主义的主控思想——“上扬/低落结局”故事表达的是我们生存状况的复杂性和两面性,是一种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负荷的视觉,是最完整和最现实的生活。
价值:具有正面或负面负荷的首要价值,它作为故事最后动作的一个结果来到人物的世界或生活中
tips:可以将主角的观念套在价值上
原因:主角的生活或世界之所以转化为最后正面或负面价值的首要因素
tips:可以让主角坚持己见犯下错误或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