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何将基业传给18岁的孙权?孙权初掌江东面临哪些巨大的危机?他如何应对?(二)
另外一些大臣可就不听这个话直接造反了,比如说庐江太守李树他就开始光明正大地起兵了,不过他起兵的时候把自己的顶头上司给杀掉了,顶头上司是谁?是当时的扬州刺史严相,这事儿也挺有趣儿严相归孙策管归曹操管,但是他管辖的范围之内的庐江太守归孙策来管,孙策还在的时候他觉得孙策太威风不敢轻易动手,等到孙策一死他一看好你孙权一个18岁的毛孩子,你当政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该起兵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就把曹操手下的扬州刺史严象给杀掉了,这一下不仅得罪了曹操也背叛了孙权,孙权处理这件事情也非常有节制
第一点他先给曹操写封信他说李树造反,我一点儿都不知道他怎么能对你造反,而且杀了这个你手下的严相,我一定替您讨伐他,你看看这样一来曹操就不好出面了?而且曹操现在正在跟袁绍进行对峙,他哪有精力来处理这件事情,顺水推舟就交给了孙权,既然出事儿了,你就处理我看看你怎么处理李树。跟曹操沟通好了之后,他马上派周瑜出兵,李树哪里是周瑜的对手,很快这个叛乱就被平定了,很从容地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一下兄弟的叛乱,包括属下的叛乱他都搞定了,紧接着第三个危机又来了。
这件事儿不像前两个那样凶险,但是非常的让人揪心,为什么这么讲?他这涉及到手下的顾命大臣是不是支持他,孙策在去世的时候给他留下两个顾命大臣,一个是张昭,一个是周瑜,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孙策真是这么跟孙权讲的,除此之策孙子还特地跟张超蒋若仲谋,不能任事者君可自取之,这有点儿像刘备跟诸葛亮讲的话了,如果你看刘禅不怎么样,你也可以把它拿下你自取之战,你可以想象的到孙策对张昭是多么的放心,但是张昭心中的接班人并不是孙权,他几次跟孙策讲过你应该力你的弟弟孙俪,孙俪这个人特别像有那种小霸王不服输的气质,所以你要认真考虑,孙策思来想去还是非常坚定的选择孙权,虽然张昭的意见没被采纳,但是孙策依然把孙权托付给他,当然张昭这个人还是比较胸怀的,自己意见没有被采纳的情况下,还是跟同僚讲我们要认认真真地辅佐孙权,孙权刚继位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悲伤,一直是哭哭啼啼的,当然了这个哭啼一部分是为她的兄长去世感到伤心
另一方面自己突然之间接受这样一个记忆,他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儿恐慌,借着眼泪洗刷一下心情,可能会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张昭就劝他,你现在要必须承担起江东的基业,你不能这样再悲伤下去了,而且当着众人的面亲自把孙权扶上马众人一看,这么有威望的张昭都能做到这一点何况我们了,于是家开始对孙权更加的尊敬了,这也是张昭起的重要作用,不过张昭毕竟是跟孙策一起打听他跟孙策之间,那是无话不谈登堂拜母这样一个关系,而且张昭这个人确实有本事,刘表当年要给孙策写封信,结果他手下的大名士祢衡一看,说你这个东西写的不怎么样?你是想给孙策手下的孩童看还是想给张招这样的人看,言外之意你给张昭看差的太远了你都不够级别,其他人写的信要经过张昭的确认才行,你看看张昭的名声在江东一带早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张昭一方面不是十分满意孙权,另一方面自己资格在这摆着,对孙权说话难免有些特别严厉,经常让孙权下不来台,常常有一种长辈教训子孙的这样一种态度,这就有点像张居正跟万历皇帝之间的关系了,这个张昭可敬但是一点儿都不可爱,而且还有一种霸气在里面,短期的时候孙权还能忍。但是长期这样下去,我毕竟是江东的主公,我不能总听你吆来喝去,于是孙权就必须选择其他的谋士来帮助自己扩大影响力,这个时候一个人走进了他的视野,这个人就是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