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目的行为主义(1-1-4-2)——“现实太复杂,生活很简单”婚...

1-1-4-2 目的行为主义(Purposive behaviorism)
代表人物:爱德华·托尔曼(受德国格式塔心理学训练,因此注重整体主义,但没有完全延续格式塔理论,用行为主义洗了一遍)
整体行为主义(摩尔行为主义(Moorish behaviorism)的代表,与分子行为主义(Molecular behaviorism)对立。分子行为主义把贝叶斯网里每个行为都当做可计算的节点,操作主义把每个可操作项都当做节点,数据量太大,只能算局部,无法把握不可操作项(如潜在学习)。行为没有被目的化,空间被拓扑化,相信一切都能够被“算清”。
托尔曼认为不能用单项来编织网络,而要预设这一网络。其中要素太多,是绵密的,所以要讨论摩尔行为,就可以讨论背景语境,讨论意向性,此时就有了对象意识,基本心理结构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描述。
场域论:1.世界(充盈的秩序)
本体论:2.客观现实
认识论:4.过于复杂的黑箱(放弃讨论简化成行为)
目的论:2.分子的、离散的VS摩尔的、聚合的
这时候会引入主观指标,如强化等级,来大致评估行为,放宽了统计学底层报告的精度,因为宏观层面上要素无限可分,不得不聚合,但还是认为无法认识因果网络,知识论上有一定的悲观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姿态,与其计算有限的可计算项,不如不要去考虑分子行为,具有还原性。其前提是发生学上各个参量都遵守很严格的物理规律,但在现象学层面是无能的。
就是婚恋平台等营销平台的广告学的运行模式,归根结底不承认内在性。操盘手的操作癖会带来这种意识形态,相信精神但不相信精神现象。多见于重视流量的互联网从业者,所以是一种现代意识形态,容易变“二极管”,一方面现实太复杂,另一方面云吵架、辩经,即自居“理中客”的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