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泽东年谱 1927年  三十四岁(二)

2021-08-08 20:40 作者:EXT512  | 我要投稿

1927年  三十四岁

6月中旬  同李立三、郭亮召集湖南来武汉向国民政府请愿惩办许克祥的共产党员和骨干积极分子近二百人开会。

毛泽东要大家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长沙站不住,城市站不住,就到农村去,下乡组织农民。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人上山,滨湖的人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在此期间,每日接待并听取从湖南逃亡来的同志及农民谈湖南有关情况。

6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组织新的湖南省委,由毛泽东等十七人组成,毛泽东、何资深、夏明翰、李植、林蔚为常务委员,毛泽东任书记。毛泽东随即赴湖南长沙,从事恢复党的组织关系,打通长沙附近各县及衡阳、常德等地与省委的联系,并计划成立湘南、湘西及宝庆指挥委员会,分别指挥所属各县的政治、军事、党务工作,恢复党的组织。在湖南期间,曾偕柳直荀等到衡山召集衡山主要党员干部和附近几县农会、工会、青年团、妇运会的负责人开会,谈马日事变后的形势,了解党的组织、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情况,以及国民党县党部、县知事的动态等。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马日事变是上海事件的继续,随着而来的将有无数个马日事变在全国发生,对不能合作已经反动的国民党分子要严加处置。强调各县工农武装一律迅速集中,不要分散,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

7月初  由长沙返回武汉〔1〕。

〔1〕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同斯诺谈到这段情况时说:“五月二十一日,湖南发生了许克祥的叛乱,许多农民和工人被反动派杀害。”“我说服陈独秀改派我到湖南去担任省委书记,十天以后,他又命令我立刻回去,指责我组织暴动反对当时在武汉当权的唐生智。“


7月3日  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通过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这个决议案共十一条,重申国民党的领导地位,继续向国民党妥协退让。决议说:“工农群众组织必须受国民党的领导”,“工农纠察队必须置于国民政府的监督之下”。现在参加政府工作的共产党员部长,为减少冲突,可以暂时离开政府。

7月4日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在讨论湖南问题时,毛泽东发言说:长沙事件为何键夺唐生智政权。唐生智本欲拉我们反何,但见我们没有力量,遂拉拢何键部下打何,故唐不能打许克祥。在讨论联合唐生智反对蒋介石问题时,毛泽东说:在国民革命军中有几个师和军反蒋,应促成唐生智和何键分化,拉唐反蒋。关于省农协策略问题,毛泽东说,有两策略:(一)改成安抚军合法存在,此条实难办到。(二)此外尚有两条路,(1)上山,(2)投入军队中去。“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7月上旬  在武昌家中,同蔡和森谈及湖南形势和唐生智的问题,一致认为武汉形势已十分危急,不能坐此静待人家来处置。遂由蔡和森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我们提议中央机关移设武昌,同时中央及军部应即检查自己的势力,做一军事计划,以备万一。“

7月12日  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独秀停职。十三日,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改变对汪精卫的退让政策,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公开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限制工农运动,默认、掩护和帮助一切摧残工农运动的反革命进攻;宣布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申明中国共产党将同坚持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内的革命分子继续合作。

7月15日  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分共”的决定。随后,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宁汉合流。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失败。

7月中旬  中共中央紧急疏散、撤离和隐蔽党在武汉的各级组织和党员,派毛泽东前往四川,毛泽东请求仍回湖南工作。

同旬  中共中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组织民众武装起义的新政策,着手制定湘、鄂、粤、赣四省秋收起义的计划。

7月20日  中共中央、中央农民部发出《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指出:中国革命已进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阶段。每省农民运动要人力财力集中在政治军事或交通重要的区域,以树立领导全省运动的中心基础。实行土地革命,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农民的革命政权,并以革命的武装保障其胜利。农民武装可以三种形式存在:(一)以合法的名义存在,如挨户团、保卫团、联庄会之类;(二)平时分散,秘密训练,一遇战事则随时集中;(三)两种形式都不可能时,则可以上山。

7月23日  中共湖南省委致信毛泽东并中共中央,说:润兄所需详细军事报告,此时尚做不出,请缓数日送上;书记毛泽东走后,由易礼容代,省委各部工作无不吃紧,盼望毛泽东回湘。随后,中共中央复信湖南省委,指出湖南省委负责人已经常委会议重新审查,决定以易礼容为书记,省委地点不宜在长沙,以湘阴为宜。这期间,毛泽东一直留在武汉,指导湖南省委工作,并受中央委托研究湖南军事形势,筹划湖南秋收起义等。

7月24日(或25日)  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确定暴动后立即南下,占领广东。

8月1日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在南昌领导国民革命军贺龙、叶挺部两万多人举行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按中央原定计划南下去广东,占领海口,取得外援,夺取广东,再行北伐。

同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董必武等二十二人联名发表《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国民革命,号召国民党全国同志,特别是忠实将士,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与解决土地问题而奋斗。

8月初  为中共中央起草《湘南运动大纲》,强调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大纲提出:在湘南以汝城为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形成一政治形势,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的唐生智政府对抗,与湘西的反唐部队取得联络;军事方面请中央命令彭湃不要将现在汝城的广东农军他调,浏阳、平江农军千人立即由郭亮率领赴汝城,从江西革命军中调一团兵力赴妆城,这三部分组成一师的武装,以革命军一个团作中坚,至少有占领五县以上的把握;“党的湘南特别委员会,受湖南省委的指挥,在交通阻隔时候得独立行使职权”。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通过了《湘南运动大纲》,并决定毛泽东为书记组织湘南特委。

8月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指出:“党过去对农民革命有一错误政策,就是抑制农民、保护小地主利益的政策”。“现在国际第八次扩大会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工农德谟克拉西独裁联合小资产阶级,这一个新的指示证明过去湖南农民实行农会专政反对乡村自治是对的,对小地主不可免的打击所谓‘幼稚’‘过火’的现象不足害怕而应当积极的去领导的”。秋收暴动的战略,是要“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歼灭土豪劣绅及一切反革命派,并没收其财产”。大纲对湖南省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准备在不久的时期内,在湘南计划一湘南政府,建设革命政权。现在即须组织湘南特别委员会,受省委指挥。湘南特委以夏曦、郭亮、毛泽东、任卓宣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

同日  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毛泽东不去湖南,仍留武汉担负原任工作。

8月5日  中共中央致信湖南省委,要他们向城乡宣传南昌起义的意义,鼓动农民开始秋收暴动;征调一切反唐生智的力量,牵制唐军〔1〕对南昌的压迫;定出一个秋收暴动的军事计划。

〔1〕唐军,指由唐生智任总指挥的国民党第四集团军。


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也出席会议。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暴动。毛泽东破除了“素以为领袖同志的意见是对的”观念,在发言中从国共合作、农民问题、军事问题和党的组织四个方面批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着重指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关于农民土地问题,在讨论《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1〕时发言说:“(1)大中地主标准一定要定,不定则不知何为大地主中地主,我意以为可以五十亩为限,五十亩以上不管肥田瘦田通通没收。(2)小地主问题是土地问题的中心问题,困难的是在不没收小地主土地,如此,则有许多没有大地主的地方,农协则要停止工作,所以要根本取消地主制,对小地主应有一定的办法,现在应解决小地主问题,如此方可以安民。(3)自耕农问题,富农、中农的地权不同,农民要向富农进攻了,所以要确定方向。”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不采纳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意见〔2〕。毛泽东在发言中还对党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提出批评意见。会议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后,中央临时政治局分工之前,瞿秋白征求毛泽东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意见。毛泽东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1〕“议决案”中规定:“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对于小田主则减租”。

〔2〕罗米那兹说:“关于此问题用不着再讨论了,土地的根本问题是土地国有。“


8月9日  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在讨论湖南秋收暴动时发言指出,湖南省委要组织一个师的武装去广东是很错误的。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当前处在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前不久我起草经常委通过的一个计划,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会议上,罗米那兹提出,应改组湖南省委,派一得力同志去,提议毛泽东去湖南贯彻八七会议的精神。会议最后决定,由毛泽东、彭公达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全权负责改组湖南省委,指定彭公达为新省委的书记。

8月12日  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从武汉到长沙,住在“板仓杨寓“〔1〕。见到湖南省委书记易礼容,同他进行了简要的交谈。

〔1〕板仓杨寓,指已故杨昌济在长沙的住所。


8月13日  到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农村调查农民土地问题,同时看望先期回板仓的杨开慧及孩子们。找来六位农民、一位篾匠和一位教师,在杨开慧家开了两天调查会。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农民要求全般解决土地问题。

8月16日  彭公达主持中共湖南省委改组,成立新省委,毛泽东为省委委员。

同日(或17日)  由杨开慧陪同,从板仓到长沙城里,仍住“板仓杨寓”。通过多方深入了解,认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已与民众对立,镇压工农运动,而人民群众对国民党已另眼相看。

8月18日  出席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讨论如何贯彻八七会议确定的新策略。苏联驻长沙领事、共产国际代表马也尔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土地革命时,毛泽东提出: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若只没收大地主土地,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因此必须没收整个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关于没收土地的办法,要制定一个土地政纲,对被没收土地的地主,必须有妥善方法加以安置。在讨论秋收暴动时,毛泽东提出: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发动暴动和夺取政权,没有军事武装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在讨论暴动区域问题时,多数委员想发动全省农民暴动,夺取长沙,改变中央先夺取湘南然后发展为全省的计划;马也尔说中央亦有取长沙之计划;毛泽东则从领导力量和物质条件出发,主张缩小暴动范围,但也同意以多数人意见上报中央。与会者认为,国民党已变成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变成压迫民众、屠杀民众的工具,民众对国民党普遍存在唾弃心理,国民党这块招牌已经无用,湖南此次暴动主张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会议选出湖南省委常委。

8月19日  中共湖南省委就湖南秋收暴动办法写报告给中共中央,改变中央原定的湘南暴动计划,决定以长沙暴动为起点,湘南湘西等亦同时暴动,坚决地夺取整个的湖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长沙暴动以工农为主力,决定调陈烈、李隆光两团〔1〕做暴动的“发火药”。夺取长沙时即建立革命委员会,执行工农兵政权的一切革命行动。因湘南与长沙已经隔绝,省委另组织了湘南指导委员会指挥湘南暴动,目的在夺取湘南。

〔1〕陈烈、李隆光两团,属国民党第六军,内有秘密共产党员。


同日  向从湘潭韶山来长沙的五位农民征询对土地革命问题的意见,经与他们商谈,拟出“土地纲领”草案数条,并于当天经省委讨论。草案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土地,包括小地主自耕农在内,归之公有,由农协按照‘工作能力’与‘消费量’(即依每家人口长幼多寡定每家实际消费量之多寡)两个标准公平分配于愿得地之一切乡村人民。”“土地分配以区为单位不以乡为单位,人口多于土地之乡,可以移于人口少于土地之乡。”“土地没收之后,对于地主(无论大地主)家属之安置必须有一办法,方能安定人心”。

8月20日  以中共湖南省委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同意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立即实行工农兵苏维埃的意见。信中说:“某同志〔1〕来湘,道及国际新训令,主张在中国立即实行工农兵苏维埃,闻之距跃三百。”“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的取得全国的胜利。”信中提出:“因国际这个新训令,影响到我对国民党的意见,即在工农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一点我在鄂时还不大觉得,到湖南来这几天,看见唐生智的省党部是那样,而人民对之则是这样,便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应该“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小资产阶级也必定在红旗领导之下。信里并将“土地纲领”草案录上,提供中央讨论。

〔1〕某同志,指共产国际代表马也尔。


8月22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常委会,就湖南省委十九日报告和二十日来信,讨论湖南秋收暴动问题。会议听取了湖南省委代表何资深的汇报。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未被批准。有的常委指出,毛泽东提出“枪杆子中夺得政权”,与中央意见有点不同,中央意见是纯粹依靠群众力量,以军事力量为帮助;并说毛泽东抛弃湘南暴动计划是不对的,现在仍应开始各地的农民暴动。

8月23日  中共中央复信湖南省委。信中说:你们决以长沙为暴动起点的计划,在原则上是对的,但计划中有两个错误:一、靠外面军事力量夺取长沙,这样偏重于军力,其结果只是一种军事冒险;二、专注意长沙工作,忽略了各地的秋收暴动工作(如放弃湘南计划,并没有积极地有组织地去准备长沙、湘潭、浏阳、醴陵、湘乡、宁乡等处暴动)。中央认为:湖南暴动,可以湘南为一发动点,长沙为一发动点,在宝庆(今邵阳市)一带如有可能亦可做一暴动点;“湘中发动,集中军力,扑城取长沙”;湘南、湘中的暴动尽可能地同时发动,免陷一地于孤立。复信指责湖南省委关于应当抛去国民党的旗帜、实现苏维埃政权的主张,说“此时我们仍然要以国民党名义来赞助农工的民主政权”。关于土地问题,复信指出,现时主要口号是“没收大地主土地”,在策略上不提出没收小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但革命发展的结果“仍是没收一切土地”。

8月下旬  出席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主要讨论中共中央对湖南秋收暴动计划和土地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现在的土地革命到了根本取消地租制度,推翻地主政权的时期,此时党对农民的政策,应当是贫农领导中农,拿住富农,整个推翻地主制度的土地革命”。关于暴动范围问题,毛泽东力主缩小暴动区域,不赞成中央以长沙、衡阳、宝庆三处为中心的全省暴动计划。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绝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发动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今岳阳)等县的湘中暴动,改变中央关于三个中心同时发动的全省暴动计划。

同旬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1〕、平江浏阳农军的负责人在修水山口镇举行会议,决定将队伍合编为一个师,以余洒度为师长、余贲民为副师长〔2〕,下辖驻修水的第一团,驻铜鼓的第三团。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力量。

〔1〕南昌起义前夕,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奉中共中央指示,由汉口赶赴南昌参加起义,途中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遂转至修水休整。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因未赶上南昌起义,即去武汉向中共中央请示工作。

〔2〕余洒度,原任警卫团一营营长,在团长卢德铭去武汉接受任务后,任代理团长。余贲民,原任平江县工农义勇队队长。


8月30日  中共湖南省委接到安源市委关于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力量情况的报告,立即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湖南秋收暴动的最后计划。会议确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决定成立暴动领导机关: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书记;由各暴动地区党的负责人组成行动委员会,以易礼容为书记。会议指定彭公达去汉口向中央报告湖南暴动计划,毛泽东去湘赣边界统率工农武装,组织前敌委员会,领导秋收暴动。湖南省委的暴动计划没有得到中央批准。

同日  中共湖南省委就暴动范围等问题致信中央,答复中央八月二十三日来信所提出的指责。信中说:“我们计划夺取长沙的主要战斗者是工农,要调某某两团进攻长沙意义是辅助工农力量之不足,不是主力”。中央“谓此间是军事冒险,令将长沙暴动计划取消,实在是不明了此间情形,是不要注意军事又要民众武装暴动的一个矛盾政策”。中央“谓此间专注意长沙工作,而忽略各地,这并不是事实”。“我们是以向长沙暴动为起点,并不是放弃湘南;没有把衡阳做第二个发动点,是因为我们的力量只能做到湘中起来;各县暴动,力量分散了,恐连湘中暴动的计划也不能实现”。

8月31日  晨,乘火车去安源部署武装起义。途经株洲时,会见中共株洲镇委宣传委员朱少连、湘潭县东一区区委书记陈永清等。听取他们的汇报后指出:现在要搞秋收起义,搞武装暴动。敌人打我们,我们要还击。株洲是个重要地方,要把这个地方的工作抓紧恢复起来。首先要解决团防局,同时破坏白石港的铁路桥。并答应他们派一个搞军事的人来。四五天后,毛泽东从安源派搞武装斗争的涂正楚到达株洲。

8月  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军阀部队积极准备镇压工农暴动,从中旬开始对湘东“严密布防”,调兵遣将,“严防共党中秋节大暴动”。长沙卫戍司令张国威宣布:从九月“八号起(即农历八月十三日)特别戒严五日”,“以防暴动”。

9月初  从株洲到安源,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到会的有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安源市委书记蔡以忱、委员宁迪卿和杨俊,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兼安福县农军负责人王兴亚等。毛泽东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报告湖南省委改组及新省委制定的秋收暴动计划,通报了各地秋收暴动的准备情况。会议听取潘心源、王兴亚关于湘赣边界军队情况的详细报告,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三个团〔1〕。

初步拟定起义部队分三路向长沙攻击前进的方案:第一路(第二团)进攻萍乡与醴陵,向长沙取包围形势,但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乡、安源,以防敌人断绝自己的退路,同时要株洲区委发动株洲工农扰乱敌人后方,配合醴陵农民暴动;第二路(第一团)从修水向平江进攻,并发动平江农民在全县暴动,夺取平江后再向长沙推进;第三路(第三团)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并发动浏阳农民在四乡暴动,逼进长沙。会上,正式组成以各路军主要负责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第一团驻在修水,以卢德铭警卫团为骨干、由平江工农义勇军和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钟文璋(兼);第二团驻在安源,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安福、永新、莲花、萍乡、醴陵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王兴亚;第三团驻在铜鼓,以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一个营组成,团长苏先俊。卢德铭从汉口回部队后任起义军总指挥。


9月5日  在安源写的信到达中共湖南省委。此信提出长沙暴动要与前方军事行动相配合,否则会失败;相约十一日安源发动,十八日进攻长沙。湖南省委常委讨论后决定:九日开始破坏铁路,十一日各县暴动,十五日长沙暴动。此议决定之后,随即通知各地执行。

同日  中共中央致信湖南省委,拒绝湖南省委八月三十日信中对中央所提意见,指出湖南省委“应立即坚决的遵照中央计划实行,把暴动的主力建筑在农民身上,毫不许犹疑”。认为湖南省委集中湘中暴动、放弃湘南计划“实是一大错误”。对于毛泽东八月二十日以湖南省委名义给中央信中提出的建议,再次加以否定和指责,说:“关于政权、国民党和没收土地诸问题,中央认为你们怀疑中央的政策是错误的,在此紧急斗争的当中,中央训令湖南省委绝对执行中央的决议,丝毫不许犹豫”。

9月6日  得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关于秋收暴动日期的决定后,立即以中共前敌委员会名义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个团下达秋收起义计划与部署,要他们积极作好暴动准备。在安源将工作安排就绪后,同潘心源等赴铜鼓第三团领导秋收起义。

9月7日  驻在江西铜鼓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接到中共前敌委员会关于秋收起义军事部署的通告,即开会讨论,决定立即执行,一面布置武装暴动的各项准备,一面将前委的军事部署派人送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及第一团。

9月8日  驻在江西修水的由余洒度带领的师部及第一团,接到第三团转去的前敌委员会的通告,决定立即夺取平江,直攻长沙。师部连夜赶制有镰刀、铁锤标志的红旗一百面。

同日  中共湖南省委发布夺取长沙的命令。令各地赶紧动员,限于本月十六日会师长沙,夺取省城。鄂南决于九日发动,安源决于十一日发动,岳阳至长沙、长沙至株洲的铁道九日起破坏;各县农运亦特别加紧工作,限于十一日一起发动。

9月9日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铁路工人破坏了长沙至岳阳和长沙至株洲的铁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和师部在驻地江西修水县城宣布起义。第一团立即从修水出发,向湖南平江长寿街进军,先师部一天到达渣津。

同日  与潘心源途经浏阳张家坊时,被团防局的清乡队抓住,在被押送去团防局处死的路上,毛泽东机智脱险,死里逃生〔1〕。

〔1〕关于这段脱险情节,毛泽东在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时曾详细讲述过:“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冶萍矿工和农民武装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毙。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

“因此我决定设法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机会。我一下子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们在追踪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尽管有五六次我已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的我没有被他们发现。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我没有穿鞋,脚底擦伤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友善的农民,他给我住处,后来又带领我到了邻县。我身边有七块钱,用这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食物。当我最后安全到达农民武装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9月10日  到达江西铜鼓萧家祠第三团团部。在全团排以上干部参加的中秋聚餐会上,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正式宣布驻铜鼓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要求全体指战员响应湖南省委号召,立即武装起义。

同日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进到渣津。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从武汉回到起义军师部,担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9月11日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和师部越过修水、平江边界占领龙门厂。在攻打金坪时,起义前夕余洒度收编的国民党军一个团(团长邱国轩)突然叛变,使部队腹背受敌,损失较大。卢德铭同余洒度率部向第二、第三团靠拢,并派人速报前委书记毛泽东。

同日  零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下令攻打萍乡,未克;改攻老关,取胜。起义部队乘火车进发醴陵,在当地起义农民配合下攻克醴陵县城。因敌军反扑,主动撤出醴陵,向浏阳方向前进。十六日,攻克浏阳县城后陷入优势敌人重围。十七日,仓促突围,溃不成军。突围出来的余部向文家市方向撤退。

同日  晨,同第三团团长苏先俊率领全团从江西铜鼓出发,向湖南浏阳进发,攻占浏阳县白沙。次日,攻占东门市,连战皆捷。毛泽东要求警惕西面达浒、官渡之敌,但苏先俊放松警戒,使敌占先机。十四日,第三团与反扑的优势敌人激战,受挫,遂与苏先俊率部向东北方向退却。

9月11日—15日  在湘赣边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各团分别进攻平江、浏阳的同时,长沙县及醴陵、平江、株洲、浏阳等地均有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配合行动,但没有形成预期的声势。

9月14日  率第三团退至浏阳上坪,获悉第一团已在金坪失利。当晚,召开第三团干部会议,主张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暂时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要第一团尽快与第三团会合。并致信中共湖南省委,建议停止执行长沙暴动计划。十五日,湖南省委决定停止原定十六日晨在长沙举行暴动的计划,暴动延期举行。

9月17日  同苏先俊率领第三团辗转到达浏阳孙家塅与卢德铭、余洒度率领的第一团会合。在孙家塅主持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军事行动问题。余洒度主张继续进攻长沙,毛泽东等多数人主张向南撤退。会议决定退往湘南。会后,第一、第三团分两路向文家市前进。

9月19日  秋收起义部队第一、第三团及第二团余部会师浏阳文家市,尚有一千五百余人。晚上,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

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等坚持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在总指挥卢德铭等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放弃进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

同日  中共中央作出再攻长沙的决定,指令湖南省委“应一面命令萍(乡)、浏(阳)、(平)江一带工农军进攻长沙,一面立即爆发长沙的暴动”。这个决定没有实行。

同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指出:各派军阀已经把国民党变成政治的尸首,彻底的民权革命“已经不用国民党做自己的旗帜”,“八月决议案〔1〕中关于左派国民党运动与在其旗帜下执行暴动的一条必须取消”;“现在的任务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但只能先在中心地方如广州、长沙等城市实行,在小县城里面要坚决地拒绝组织苏维埃,而在农村中最近时期仍然是“一切政权属于农民协会”。

〔1〕指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9月20日  早晨,在里仁学校操坪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人员讲话,宣布中共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打长沙转兵向南的决定。毛泽东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9月21日  同卢德铭、余洒度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文家市出发,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莲花前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

9月22日  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到萍乡县上栗市,得知萍乡县内驻有敌军,遂与师部决定,部队转东向南,绕道芦溪进入莲花。

9月24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芦溪。师部命令在芦溪镇上宿营,毛泽东认为在街上宿营不妥,传令移住芦溪西南大山下宿营,途中不准点灯火。

9月25日  工农革命军拂晓从芦溪出发,向莲花前进。

由于军事侦察不力,敌情不明,部队出发途中,后卫第三团遭到敌军袭击,损失人枪各二三百。部队向莲花方向突围,总指挥卢德铭为掩护主力撤退而英勇牺牲。第一、第三团直奔莲花县境,中午陆续到高滩村集中。毛泽东向部队讲话,要求指战员不要怕行军困难,不要怕暂时受挫,要看到光明。晚上,工农革命军到莲花县甘家村,毛泽东听取当地党组织负责人汇报,得知莲花县农民自卫队九月十八日攻城失败,牺牲十二人,被捕九十余人等情况,决定攻打莲花县城,营救被捕同志。随即召开有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军事会议,作出具体部署。

9月26日  工农革命军清晨从甘家村出发,向莲花县城前进。在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配合下,攻克莲花城,俘虏县保安队队长;从监狱中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七十余名;打开县府粮仓,将粮食分给贫苦群众。下午,毛泽东在县城召开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听取朱亦岳等汇报莲花县党组织、农民武装以及永新、宁冈农民武装斗争等情况,证实井冈山确有两支地方武装。晚上,去参加余洒度召集的会议,当得知县保安队长已被放走,严厉批评余洒度。余洒度拒不接受批评,会议未开成。

9月27日  工农革命军从莲花县城出发,前往永新县方向。毛泽东脚痛行动不便,坚持不坐担架,与大家一起行走。

9月28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讨论长江局人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通过瞿秋白提出的由罗亦农、陈乔年、任旭、王一飞、毛泽东五人组成长江局的建议。瞿秋白说:“泽东能来,必须加入,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泽东。“

同日  工农革命军向永新三湾方向前进。部队从文家市转兵以来,一路战斗频繁,伤员增加;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怕苦怕累的都有,有一些人掉队,少数士兵自行离队;疟疾流行,病员加多,有的伤病员因缺医缺药死在路旁。一些长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有的长官怕艰苦离队自寻出路。部队约有一千人,军纪松弛。有的团、营出现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情况。

9月29日  同余洒度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永新县三湾村。当地群众由于不了解工农革命军,大都躲进山里。毛泽东要求各单位立即分头上山喊话,向群众做宣传,群众陆续回村。当晚,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主要是:一、整顿组织,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陈浩为团长,下辖一营、三营、特务连和军官队、卫生队。改编时,提出去留自愿,愿留则留,不愿留发给路费,希望他们继续革命。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三、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营、团三级建立士兵委员会。

这次改编,称作“三湾改编”,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会后,毛泽东从建立落脚点出发,给袁文才及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写信联系,派三湾村一农民送到井冈山北麓宁冈茅坪。

9月30日  在三湾枫树坪向全体指战员宣布中共前敌委员会关于部队改编的决定,并作动员讲话。他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带了一军人。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并强调指出: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秋  作《西江月·秋收起义》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0月初  在三湾接待前来接头的龙超清及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讲课),说明工农革命军的政治主张和来意,希望同袁文才部合作,一道开展革命斗争。龙超清表示欢迎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可以先到离此地三十里的古城。

10月3日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离开三湾向宁冈古城前进。出发前,毛泽东在枫树坪向战士和干部讲话,并宣布行军纪律: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工农革命军当天进驻宁冈县的古城。当晚,毛泽东在古城文昌宫主持召开有宁冈县党的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历时两天。会上,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初步总结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了“安家”和开展游击活动的问题。会议进一步了解了井冈山地区情况,确定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采取团结、改造方针;尽快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部队医院。部队随即在井冈山周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0月6日  带少数随员到大仓村会见袁文才。鼓励袁文才扩大和巩固部队,坚持革命斗争,做好王佐的工作,并决定送他一百枝枪。经与毛泽东面谈,袁文才消除了疑虑,当即拿出几百块银元赠送工农革命军,并表示要积极帮助筹备军粮和安置伤病员,并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10月7日  率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脚下茅坪一带。在袁文才部帮助下,设立留守处和后方医院。部队的辎重和多余枪枝有了安放的地方,伤病员得到妥善安排。

10月8日—10日  毛泽东和团部决定,留下伤病员和留守机关,部队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扩大政治影响,调查井冈山周围情况。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主力先到湖南省酃县进行革命活动,打击反动势力,发动群众,联络农军,解决经济给养问题。

10月上旬  工农革命军经过“三湾改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位连长给妻子的信中说到:“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10月12日  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到酃县十都,派何长工去长沙、衡阳等地向中共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汇报秋收起义部队情况,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

10月13日  随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部到酃县水口(在井冈山西麓)。在水口的朱家祠、桥头分别听取当地党组织代表的情况报告,要他们回去发动农民尤其是贫苦农民,恢复农会,准备武装暴动,开展反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师长余洒度、原三团团长苏先俊以向中共湖南省委汇报为名,脱离工农革命军。

10月15日  在酃县水口叶家祠主持新党员欧阳健、赖毅、李恒、鄢辉等六人入党宣誓仪式,各连党代表参加。带领新党员宣读入党誓词:“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要求各连党代表回去后就组织连队党支部,抓紧发展新党员的工作。

10月16日  应袁文才要求,在水口工农革命军团部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党员干部,到茅坪袁文才部,在白云山帮助练兵,进行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袁文才分别委任他们为连长、副连长、排长等职。

10月中旬  在水口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罗霄山脉中段周围各县的敌情、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等。同时,关心部队的军事训练,到练兵场询问战士训练情况,鼓励战士练好本事。从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的消息,放弃了准备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工农革命军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革命军的政治主张和宗旨。

同旬  获悉湘军分两路从茶陵开来进攻工农革命军,当即决定:派第一营二、三两连,由营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从水口出发,经安仁到茶陵游击,扰乱敌人后方,打破敌人进攻计划,筹得款子后到井冈山会合;自己率团部、第三营、第一营一连、特务连沿湘赣边界游击,扩大政治影响,解决经济给养问题,并与湘南、赣西农军和党组织取得联系。

10月22日  率团部、第三营、第一营一连、特务连从水口出发,经下村入遂川县境,经戴家埔到大汾镇宿营。途中休息时同副连长张宗逊交谈说,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武装斗争一定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把农民武装起来。

10月23日  清晨,工农革命军在大汾镇突遭遂川地主武装“靖卫团”三四百人的袭击,队伍被打散。第三营与团部失去联系,向南进到上犹与桂东交界地区;毛泽东率团部与特务连撤退,一直跑到井冈山南麓黄坳,收集失散人员共四十多人〔1〕。毛泽东率领这一部分队伍向井冈山转移。他的脚被草鞋带子磨烂,行动很困难,坚决不坐担架,坚持拄着棍子步行。

随后一营一连赶了上来。队伍行至井冈山西南荆竹山下,王佐派人接应上山。

〔1〕据当时任连指导员的罗荣桓一九五八年写的《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回忆:大家又饥又饿,无精打采,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地上。几个战士带着钱从老百姓家里找来一点剩饭和泡菜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一起用手抓饭吃。饭后,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几步,双脚并拢,身体笔直,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连长喊口令!”这种坚强、镇定、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指战员,他们一个个提着枪站起来,列队向排头看齐。


10月24日  在荆竹山向部队作动员讲话,指出上井冈山要建立根据地,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及王佐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为此,宣布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当晚,率部队上山到达大井,受到王佐及其部队的欢迎。

10月27日  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茨坪。随后,宛希先率领的一营两个连从茶陵来到茨坪。毛泽东等送王佐部队七十枝枪。王佐资助工农革命军五百担稻谷和一些银洋。

11月初  率一部分部队回到宁冈茅坪,开始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根据地。

11月上旬  在茅坪象山庵主持召开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听取各县的情况汇报,然后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问题提出意见,要求与会者迅速行动起来,重建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筹款子,尤其要巩固和发展地方农民自卫军。

11月9日  、10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指导下,瞿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等。会议强调,中国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在中央领导机关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十四日印发的《政治纪律决议案》,批评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指导上“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湖南暴动应以农民群众为其主力”,湖南省委却把它“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投机的失败”;并说湖南省委的错误,**********,决定撤销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这个决定在一九二八年三月才传到井冈山。

11月中旬  乘国民党新军阀李宗仁对唐生智发动战争、江西敌军大部卷入和茶陵敌军调离之机,决定攻打茶陵。自己需要继续做袁文才、王佐的工作,就委托团长陈浩、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一营攻打茶陵。部队出发前,作动员讲话,要求部队沿途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攻克茶陵后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十八日,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

11月下旬  从宛希先的报告中获悉,团长陈浩等不发动群众,不筹款,仍按旧县府一套办法进行工作,群众不满。毛泽东在宁冈立即给茶陵去信,批评陈浩等人的错误,主张打碎旧的县政权机构,充分发动群众,建立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兵政权。进驻茶陵的工农革命军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成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工人出身的谭震林当选为政府主席。同时,还建立了县赤卫大队、县工会、县农会等组织。

11月  为适应湘赣边界斗争发展的需要,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创办军官教导队,培训军队下级军官和地方武装干部,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军事素质。第一期学员约一百名,派吕赤任教导队队长。毛泽东给学员讲政治课,组织学员作社会调查和参加群众斗争。这一期学员学习一个半月。

同月  对宁冈县作详细调查,写下宁冈调查。

同月  朱德、陈毅在赣南上犹地区派毛泽覃(化名覃泽)到井冈山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联系。毛泽覃在宁冈茅坪见到毛泽东,介绍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的情况以及朱、陈派来联系的意向。毛泽东同意毛泽覃留井冈山工作,决定派专人到朱、陈部联系,欢迎两支起义军联合起来。与此同时,在桂东鹅形游击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同在茶陵的工农革命军第一营取得联系。不久两营在茶陵会合。

12月11日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和部分国民革命军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十三日,广州起义失败。

12月18日  致信中共湖南省委,提议改组前敌委员会,表示朱、毛两部建立联合领导的意向。信中说:部队行动,由朱德、陈毅、张子清、宛希先、余贲民、袁文才、毛泽东七人组成前委,请批准。如系驻军,则应组织湘赣特别委员会,指挥军事及交界八县党务、农村暴动等,人员除上述七人外加江西的刘真,请呈报中央批准。又朱云卿应加入前委和特委。

12月21日  中共中央致信朱德,提出:“桂东的北边茶陵、酃县以至江西莲花均有毛泽东同志所带领的农军驻扎,不知你们已和他联络否?”“他们如果驻在这些地方,你们应确实联络,共同计划一个发动群众、以这些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权。“

12月下旬  毛泽东的脚背溃伤略有好转,后方工作已有一定安排。他决定下山到茶陵,同工农革命军主力一道发展革命形势。由陈伯钧带一个班护送,同去的还有毛泽覃等。经过两天行走,到达茶陵县城郊,因城里枪声紧、情况不明而未进城。

同旬  粤桂军阀战争告一段落,湘敌第八军军长吴尚派他的独立团会同湘东地主武装“挨户团”共十几个连兵力进攻茶陵。在茶陵的工农革命军第一营和从桂东前来会合的第三营,共七个连,敌我力量悬殊。宛希先、张子清主张撤出战斗,折回井冈山。团长陈浩等不顾宛希先、张子清反对,令部队向湘南撤退,企图投靠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毛泽东等闻讯从茶陵城郊出发,于二十七日赶到茶陵湖口追上部队,命令停止向湘南转移。当晚,召开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揭发陈浩等人叛变投敌行为。毛泽东当即决定把部队带回宁冈砻市。谭震林率茶陵二百多名赤卫队随工农革命军到砻市,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第二营。

同旬  在砻市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揭露和批判陈浩等投敌叛变行为,决定撤销他们的一切职务;任命张子清为团长,朱云卿为参谋长。会后,召集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战员大会,总结攻打茶陵的经验教训,规定和宣布工农革命军三项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毛泽东代表前敌委员会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新的任命名单。

同旬  深入连队安定部队情绪,同指战员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在讲到怎样打仗的问题时说:现在敌强我弱,不能用过去的那套战法,更不能硬拼。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朱聋子,同官方的兵打了几十年交道,总结出一条经验,叫做“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儿”。打圈是个好经验,不过他打圈只为保存自己,不是为了消灭敌人,扩大根据地。我们改他一句: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圈是为了避实击虚,强敌来了,先领他转几个圈子,等他晕头转向暴露出弱点以后,就抓准狠打,打得干净利落,打得要有收获,既消灭敌人,又缴获武器。最后毛泽东概括起来说: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12月31日  中共中央致信湖南省委,又一次指责毛泽东,指出:“关于毛泽东同志所部工农军的工作,中央认为未能实现党的新的策略,在政治上确犯了极严重的错误。中央特命令湖南省委按照实际需要决定该部工作计划,连同中央扩大会议的决议及最近种种策略上的决定和材料,派一负责同志前去召集军中同志大会讨论,并由大会改造党的组织,在必要时,派一勇敢明白的工人同志任党代表”。后因湖南省委被破坏,由湘南特委执行中央的上述命令。

12月  受中共前敌委员会委派的何长工,向湖南省委报告工作后,经过辗转周折,在广东韶关犁铺头找到南昌起义军余部,同朱德、陈毅取得联系。


毛泽东年谱 1927年  三十四岁(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