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智慧互联】我如何应届总分第一上岸清华智慧互联?

2023-06-19 10:34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W学姐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智慧互联


首先要看对互联网技术有没有兴趣和平日潜移默化中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专业知识是快乐的,那积累其实就发生在‘网上冲浪’的每一刻。”

——W

考研or出国?

坚定的留学党为何转战考研?

1.选择的心路历程---在刀尖上进行风险博弈

首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的备考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哈,所以看完这篇先不要盲目打满鸡血,虽然对自己的信心是一定要有的,但觉得看完就能三个月上岸,可千万千万不可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备考第一位!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是陆本211数媒背景,绩点3.8+/4.0,托福108分,有完整作品集。我从2022年9月24日开始正式备考清美设计学-智慧互联方向,到2022年12月24日考研,刚好三个月的时间,不到百天。同时,我在考研复习周期内以及12月24日考研后,还进行了英美相关院校的留学申请,获得了纽约大学、普瑞特艺术学院和爱丁堡大学的录取offer。

9月到12月同样是留学申请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有意向留学申请的同学们都在集中修改完善作品集、修改文书,但我却毅然放弃最后可以完善作品集的最佳时间,来复习考研,之所以如此选择,也有一番艰难的自我心理战。

我是从刚上大学就有留学念头,尽我所能的在不同文化中博采众长。所以在大三刚开始,就针对留学所需的相关材料进行规划并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实践(作品集文书语言等)。之前我就了解过智慧互联项目,但由于高中是理科生,对于公共课复习的信心并不强。同时对于考研整体的复习体系并不了解,只知道每年都很卷,因此在最初了解到该专业时虽然知道这个项目能够获得国内外双学位,并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1.5年,但还是对“考研”这件事望而却步了。但到2022年9月,我通过梦清张老师了解到清华美院今年考研公布了新的改革措施,将其中一门之前考过物联网相关知识论述的科目换成了考艺术史论。这样一来,我虽然9月以前没有复习,但备考此专业的竞争对手们同样没学过史论。所以这个成为了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点。

9月,我大致经历了异常纠结的一周。如果选择留学申请,我虽然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一年,托福也考出了分,但我依然很不确定以我当时的作品集完成进度最终能否申请到梦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如果选择考研,虽然我本科专业是数字媒体,考智慧互联并不算跨考,但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艺术史论,难以确保三个月是否能复习到位,同时由于彼时各种主客观原因,我无法进行考研辅导班的线下课学习,线上上课和学习需要更强的自律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这同样是个挑战。所以纠结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列了很多关于不同选择可能造成最坏情况的风险评估图表、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申请和考研的相关资料(包括专业课公共课怎么学、咨询了父母和很多的老师的意见),最终分析利弊并评估我自己能接受的最坏结果——大不了gap一年呗,选择了从9.24日停止留学申请的所有材料筹备,正式开始考研的复习。

2. 如何权衡利弊

在我如何权衡留学与考研最后三个月如何准备的过程中,分析利弊可以总结出几点供大家参考。

考研之利:

1. 美院公布考试科目改革为史论较晚(八月),这让我的复习进度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2. 双学位比较香,不仅能在国内的优秀学府学习,还能完成我留学的想法。

3. 我本科就是数字媒体,不是跨考,快题上手快,不需要额外特意积累。同时英语已经考完托福。相当于我的备考只需要着重学习政治和史论即可。

4. 学费与生活费相较去纽约留学,都会低一些。

考研之弊:

1. 没接触过史论,政治也没有按考研体系学习过(所有知识来自于本科必修课)。

2. 备考时间短。不确定性大。

留学之利:

1. 已经准备一年时间,材料基本已经齐全。

2. 整体流程和规划较为清晰。

留学之弊:

1. 能否申请到理想院校不确定性同样较大。

2. 作品集还没完全做完,不确定最终呈现效果能否达到梦校要求。

总的来说,二者都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失败就都面临再来一年的风险,我在能接受gap一年的基础上,选择了先全力考研,如果失败再考虑gap申请。

3.考研之于我的价值---学习不是全部,是获得更多未来可能性的钥匙

我做出如此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和家庭对我学业要求的观念是一致的。我和家人经过沟通,一致认为,学习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也不指望学业有成能为我带来什么质的跃迁,只是希望在我喜欢的领域有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更高的学历只代表一把获得更多未来可能性的钥匙,并不是我必须强求的东西。

所以在此基础上,我的家庭全力支持我做出的考研决定,并把规划和选择权利全部交到我手上。孩子能学成什么样是她自己有没有在这个领域的能力,是她自己的造化,家人并没有过多干涉和质询,这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来做选择,做实践,备考起来在心理上也更没有负担。

三个月备战上岸

精致的时间战士如何规划

1. 时间规划

时间规划是我认为最值得拿来一讲的部分,因为我的学习方法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这种多线程的规划能力我认为值得推广一下(不是在自夸!)。

我的时间规划如图所示(笔迹杂乱,我简要概述一下)

9.24日-10.18日:

·听完政治所有全程班,刷完肖1000。

·2套英一真题+单词。

·素描1套,快题1套。


10.18日-12.7日:

·听完艺术史论所有课程,听完后阅读讲义,圈画并整理完整笔记。

·政治听完技巧班并刷题订正。

·4套英一真题+单词,英语作文课听完+练若干套。

·素描&抽象画若干,快题4套。

·完成作品集排版(全英文,同样可用于复试),提交纽约大学、爱丁堡大学申请。


12.7日-12.24日:

·快题模考两套。

·史论模考三套。

·肖4肖8腿政治大题。

·英语近3年真题+作文模板整理。


总结下来,三个月备考的核心是时间。核心思路是用最短时间完成基础课程,随着课程刷题订正(必不可少),一定留出额外集中时间复习查漏补缺。

2. 各科学习方法

由于备考周期短,比较赶时间,所以一切以效率和收益最大化为准,不适用于有充足备考时间的同学(半年以上)。

“赶时间备考法”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1. 所有基础课程用2-3倍速观看(如果能够消化的话)

2. 不能光听课+看老师给的材料(第一遍基本是完全记不住的),课后必须自己重新整理一遍笔记。(同样适用于所有备考周期的同学)

3. 刷题必须订正,不订正相当于没刷,订正也不能光看一眼答案就结束,需要完全弄明白前因后果和为什么错。(同样适用于所有备考周期的同学)

史论:从未接触到本专业史论第一(112分)

我以前从没接触过艺术史论,因此三个月的复习只能略知皮毛,112虽然不算史论的高分,但3个月能够过线,从0开始学习的情况下已经算比较满意的成绩了。虽然三个月学习只能浅显的学习,但也要讲求方法达到知识摄入收益最大化。

我采用了听课+阅读梦清核心知识点笔记+自己梳理知识点导图+笔记的方式。

听课全部用1.5倍速听完,听课时候不做任何笔记,纯听(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第一遍虽然也记不住,但对整体知识背景和框架有个了解和概念。听完后阅读圈画知识点笔记,再次感谢梦清寄来的史论所有书目的知识点核心笔记。圈画时尤其关注每个概念后面标注的考频和重点程度。如果是3星考点,则需要着重记忆,如果是了解即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仅浅浅阅读,并不深刻记忆。有的放矢才能更紧握重点。

*所有核心笔记,以及我自己归纳的笔记

*核心笔记内每个章节都有概述,对整体时间线和事件发展线更有逻辑架构的梳理。

圈画核心笔记后,再次重读,并根据自己听课+第一遍画书所形成的脑海中的架构以及书中逻辑,进行知识导图和重点概念的梳理。我因为不喜欢电子版笔记,纸质版给我带来的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全部是手写笔记。这本笔记也是我考前20天每天翻阅的内容。(就可以替代书的作用了,只有遇到比较模糊的概念时再翻书)

针对论述题,我做了以下准备。

1. 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和时间线进行案例梳理,确保考到任何一个能串起来的概念时,我都能从国内国外不同朝代和年代找到合适的案例。

2. 进行广泛搜罗模考题,并考前15天疯狂做模考。我一共做了5套模考题,三套来自梦清。并且一定要订正+仔细研究论述题的书写逻辑及举了什么例子。(必须落在笔头上,论述题必须写!不能光看答案怎么写的就完事了)

快题:手绘能力不占优势,如何通过创新方案弥补

2022考场真题思路解析


2023考场真题思路解析

我的方案快题达到了130+,虽然不是最高分,但我实际练习的快题数不足10套。同时,由于高中是理科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手绘,所以设计能力尚可,但手绘能力有一定的不足。在练题少+手绘不足的情况下还能获得130+的分数,靠的是方案的创新性思路来弥补不足。

许多机构会给学生很多套快题方案,让学生每个题目练一遍,并且改进,背下来,到考场上直接用。这对于对本专业没什么想法或者临场思维能力不足的同学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近几年出题的趋势愈发灵活,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和特定场景的方案设计也更多。所以如果提前背好,更容易在考场上出现思维定式,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将以前画过的题目进行套用,但忽略了题目本身考察的重点。这种生搬硬套的方案,同学自己画着难受,看的老师自然也看得出来该方案与题目的不匹配,容易拿不到高分。

那快题要怎么学呢?个首先要看你对物联网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交互产品有没有兴趣和平日潜移默化中的知识积累,如果汲取专业知识是快乐的,那积累其实就发生在‘网上冲浪’的每一刻。比如我平时刷B站、看小红薯,都会刷到很多前沿技术新应用,或者很多新技术测评。这些东西是我日常休闲放松时获取的内容,我对它们感兴趣,都不需要我去做知识导图积累,就自然而然记住了。记住了还得会用,生搬硬套是最不可取的!(这就好比你要是对打游戏感兴趣,那整个游戏几十个角色什么技能应用在什么场景下都一清二楚,当然不需要做个文档去整理记忆了)兴趣也不是不能后天培养,先试着发现几个好玩的科技博主,慢慢产生兴趣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你真的怎么学都不感兴趣,说真的,这个专业可能不一定适合你(不是在拉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才是最容易展现一个人天赋和能力的!

政治英语基础课不能不重视(入围复试的同学英语都超高)

如果你认为政治英语无论怎么学,大家都差不多,拉不开分,从而不重视,那很有可能专业课全部过线,但英语没过最低线从而翻车。

智慧互联考的英一,是最难的英语科目。另一位上岸的师姐也提到,她认为英一比托福难比GRE简单。我比较认可这个说法。我在2022年因为前面准备留学,所以我的托福已经达到了29/30,阅读差一分满分,写作26/30也不算低了。但就算如此,我刷了近10年以上的英一真题并认真订正,查词背词,还是有许多生词和错题,写作听了考研写作的课并且汇总了各题型模板进行练习,最后拿了76分(我预期是80+)。同时,一起入围复试的同学们里,两位同学的英语都达到了80+。想象一下,如果我英语60分,就直接进不了复试了。

*从真题里整理的生词

政治我用了很多功夫去学、去刷题,但这个确实……我感觉拉不开分差。但搞不好,不学真的会过不了底线哦。所以还是要重视的。

*刷的肖4

忠告不多 浅言一二

一、信息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关注信息差)

很多同学觉得报了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跟着老师就好了。首先,要明确机构的作用是辅助你学,不是代替你学。光听课是怎么都不够的。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对外界信息时刻保持敏锐和清醒,是不是有改革,之前上岸率如何,有没有上岸的师哥师姐可以取取经等等。考研不仅是个闭关疯狂努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信息战。你获得的信息越多,能获取的多渠道帮助越多,整合信息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越有效。

二、明确的目标以及自律

自己没目标,三天打鱼连天晒网是一定考不上的啊喂!谁催你都没用的。内驱力和自律很多人都在讲,大家觉得是套话,但只有你真的有明确目标想考上,你的每一个动作才是有效的。

*每天的最底线任务列表,提前做完根据状态加量或休闲放松

三、要么破釜沉舟,要么你真的路很多

我个人拙见,认为什么同学适合考智慧互联呢?

1、你本身就想出国,并且已经在准备考研前,把托福/duolinguo等语言考试刷到了目标分数。针对留学的作品集能够如期完成(12月以前),同时它也能作为你复试的作品集。

2、对留学学费和生活费心里有数,并且家里/自己能够在精神上+资金上提供支持。(这个项目一般没奖学金)

3、不抵触学政治、艺术史论,或有信心能学好并付诸大量实践。

4、对物联网技术和相关技术应用感兴趣,有一定审美和设计能力,有一定动手能力,能写一点代码(至少arduino会写点)。

所以有来问我的同学,说,师姐你看,我又想考研前半年做完四个能放到留学作品集里的作品,又想考托福到105+,又想考研,同时还想试着保研一下,你觉得我能考上吗?/能申请到理想学校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如我所言,你前面一年已经为留学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语言作品集都搞定了,就差文书写作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复习考研完全没毛病,关注好网申时间记得提交就没问题(或者考完之后还有时间提交一些学校的申请)。但如果你还需要一边在考研的过程中需要分出至少一半的时间用来做其他事(作品集、语言、毕业设计、写文书等),那就最好别考了,如果总给自己留退路,那有一定可能性,每条路都行不通。

四、最后强调n遍,心态第一位

我的三个月备考期间经历了封控学校宿舍20天、考前十天阳了、重感冒等各种客观问题,也存在我主观上对不确定性结果的焦虑,对留学还是考研的各种迷茫。但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认为能够支撑我坚持下来的最重要因素。不需要一直快乐,也可以天天发疯,但记得,别迷失前进方向方能驶向彼岸!

在考研劈波斩棘的路上

保持一定强度的努力是必须的

而拥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心态

也是必须的


正如W学姐所说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是我认为能够支撑我

坚持下来的最重要因素

不需要一直快乐

也可以天天发疯

但记得别迷失前进方向

方能驶向彼岸


祝愿W学姐在清华园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在理想的天空中

自由翱翔

---------------------    END    -----------------------

【智慧互联】我如何应届总分第一上岸清华智慧互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