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答案】2021年江苏事业编主观题答案
第一题
对于“给定资料1”中出现的政务号“谐音梗”现象,有人叫好,有人担忧,请对此开展评析。(1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篇幅250字左右。
【指点】先顺着材料逻辑概括,这也符合江苏观点题的一般套路。这题在我们讲解的“概述+评价+建议”三部分的基础上,多出来最开头的“翻译解释”,以及在评价过程中说出主流赞同观点外,还要按照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多写出一点负面评价。
【中指答案】
谐音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谐音双关既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语义的延伸又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着深厚群众基础。
在政务号中使用谐音梗,朗朗上口,特色鲜明,能让人马上知道政务号着眼于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美好祝福等重点,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记忆深刻,更让人感受到政府部门服务的初心和温度,值得提倡推广。
但也要注意,有些地方、部门盲目跟风模仿,没有实质内容和作用,浪费政务资源、消解百姓支持信任,这类现象要警惕、避免。
因此在建立运营政务号时,要科学人性设计并管理,精简高效共享数据、提供政务服务,真正达到服务民生的初衷。
第二题
“给定资料2~5”中列举了基层社会服务中的一些创新举措,请归纳概括其服务特色。(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篇幅不超过200字。
【指点】2021年题目讲解中提到了小帽子常见的三种内容:概括做法、本质方法和效果意义。
这题让概括服务特色,偏向于第二类。具体写小帽子的难度要比江苏省考小很多,所有小帽子都能在材料中找到关键表述词语(江苏省考题目常出现个别小帽子完全需要自己造)。
【中指答案】
1、人性化服务。首次为个人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为无人照顾的困境儿童提供安全便捷出行保障。
2、智能化服务。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实时采集上传用水数据,12小时未用水触发系统报警,避免老人发生意外。
3、精细化服务。开发飘絮预报系统,可通过多个平台精确到小时预报、实时查询各路段飘絮,并在不扰民情况下冲水吹风清理飘絮。
4、激励性服务。开办阅读存折,读书可存积分赢荣誉,激励居民形成自发阅读习惯,涵养社区和谐氛围。
第三题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6”中“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这句话的理解,围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在服务民生中奉献青春”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语言流畅;(2)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于“给定资料”;(3)篇幅1000字左右。
【指点】 考察的主题还是价值观类,是常考的、大家都熟悉的内容,没难度。但要注意题干中有是三个元素:党史学习教育、服务民生、青春,这三个都很重要,都要在材料中体现,如何平衡三者关系、如何恰当使用,是这篇文章的唯一难点。
党史学习教育是源头,青年是主体,服务民生是落脚点。所以党史学习教育要体现在开头结尾,要成为每个分论点的引题开端
另外从这道题目的出题动机我们可以得知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事业单位大作文主题相对固定、狭窄。出题人反复折磨年轻人价值观类主题。先是“青苔”直接考价值观,后又考“为民服务”,在价值观上穿了个跟事业单位性质关联密切的“服务”场景,这又叠加了“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民生+价值观一起折磨考生。这帮出题的真的是无聊啊,找不到内容考了。二是出题人喜欢蹭热点、赶时髦。今年要蹭的话,很可能是抗疫精神或抗疫背景下的基层治理,再者就是数字政府、服务型政府等政府自身建设内容。
【中指范文】
从党史中汲取营养 在服务中奉献青春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雨花台烈士为革命为人民慷慨赴义,抗战时期的聂元帅在群众中获得安全感,教员心怀人民进京赶考……所有这些,无不生动地证明,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青年一代担负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正应当从党史中汲取营养,知从来,明所去,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用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投身到无悔的民生服务事业中。
坚守初心使命,牢记为民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在濒临绝境中突围,在困顿逆境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把初心使命铭刻于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怀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多做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对群众的事“用心”“上心”“走心”,实现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砥砺奋斗精神,展现为民担当。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党的事业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这种奋斗精神体现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战士身上,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在“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身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青年人仍要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雨滴虽小,聚水能成渠”的奉献精神,坚守“信仰如炬,接力待后生”的接续奋斗,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心怀国之大者,追求无我境界,在民生事业发展的最前沿、最需要、最难处建功立业。
提升服务本领,多做民生实事。学党史、悟思想,最终要落脚到办实事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让百年传承历久弥新,百年大党永葆青春。一是要提升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关注民生领域难点盲点期盼点,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和诉求期待。二是要提振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尊重群众、拜人民为师,善于发现、学习基层首创,建立良好干群关系。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展智能高效服务,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精准人性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服务新格局。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让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百年党史中不断汲取营养,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服务民生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