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之深、待之严、谋之远———期待徐云,静默中的蜕变

2022-10-21 10:38 作者:2022-1虎妞  | 我要投稿

最近一年,因为徐云,开始关注骑车旅行自媒体,开始关注各大自媒体平台,开始享受参与自媒体创作的快乐! 自媒体,英文为“WeMedia”,大意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不管从个人喜好、还是从创作盈利出发,自媒体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创作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自由创作者的动力。 是的,全民媒体时代,让每一个有爱好、有追求的人有了更多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一台手机,一些简单的设备,你就可以成为摄像、编辑、主播…… 闲暇时,我也喜欢在平台上写写、读读、做做我热爱的东西。但上道容易、做好难,半年时间的勤勤恳恳也不过二、三百粉的认可度。不得不感叹:“胸无点墨腹中空,笔下难抒心底情”,能力水平大大限制了我的创作力。罢了罢了,三三两两记录下的,不是财富也是“宝”! 正因为有了创作的实践,所以更能体会平台UP主们的不易,尤其佩服像徐云这类骑车旅行的百万大咖。因为考验他们的,不仅仅是你骑得有多远、攀得有多高、环境有多恶劣,而是对个人骑行难度、拍摄视角、解说能力、剪辑制作、个人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检验。用传统媒体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人把体验、采访、拍摄、编辑、制作、主持等工作全包了,简称“采、编、播”一体化。所以,在我看来,评价一个骑行自媒体人的成功,任何一种以点概面的标准都是不可取的! 籍此,我觉得网络上对骑行UP主们的几种声音值得推敲: 其一:骑车旅行自媒体是不是等同于自行车极限挑战运动? 很多骑行发烧友或者骑行大咖是自带标准来看待骑行UP主的,他们用骑行挑战的难度、长度、宽度来一次次地质疑甚至否定。那么,骑车旅行自媒体是不是就等同于自行车极限挑战运动呢? 显然不是!骑车旅行,挑战个人身体素质、挑战自然环境、挑战行程难度是其一,但绝不等同于专业运动领域的自行车挑战赛。否则,按照专业赛制的标准,这样的骑行水平,我们大可以调转枪头去看ESON、看乐视、看奥运、看吉尼斯世界纪录!所以,平台给予他们的定义是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而不是优秀运动员。 其二:骑车旅行自媒体是不是等同于传统媒体? 很多看惯大片的看官,总是以视角、运镜、转场等专业的拍摄、剪辑、制作手法去衡量骑车旅行UP主的作品。可以吗?可以!我们都希望他们的作品更具观感,希望他们镜头里的大好河山给我们带来更强烈的视、听觉震撼,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必须理解,骑车旅行自媒体毕竟不等同于传统媒体,估摸着也没几个骑车旅行UP主是科班出生,没几个人是带着专业的拍摄设备长途负重骑行的。 或许,我们想看的、追着看的也就是有别于传统媒体视角的那山、那水、那故事!而看大片,真的不在这样的平台! 所以,全民媒体时代,光骑行、不做自媒体,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纯粹的骑行爱好者、骑行挑战者、骑行运动员……就像徐云骑行之初不拍摄、不发布于平台一样,隐于山林,无人知晓;全民媒体时代,自媒体人千千万,骑车旅游自媒体人也不在少数,但要从全网脱颖而出、要赢得屏幕前千千万万双挑剔眼睛的认同,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在作品之外! 确实,骑车旅行视频,说小点,就如我们小时候老师布置的一篇命题作文,有的写出来寡淡无味,有的让人爱不释手,有的成了老师手里的范文!什么原因不言而喻! 我们喜欢徐云的坚强、坚持,“问题不大”是他的口头禅; 我们喜欢徐云的平和儒雅,“温润如玉”捕获一众网友; 我们喜欢徐云的口才、文采,“骑行的诗人”是实至名归; 我们喜欢徐云的视角、构图,“起程转接”行云流水; 我们喜欢徐云的干净、整洁,常年跋涉中却有风尘仆仆的精致; 我们喜欢徐云煮饭、做菜,缺材少料却有大厨的风范; 我们喜欢徐云“拈花惹草”,当地风土人情“窥一斑而知豹”; 我们喜欢徐云的“招猫逗狗”,点滴诠释“勿以善小而不为” …… 遂初见《徐云流浪中国》,便“一眼万年”,一路追随! 所谓:爱之深,待之严,谋之远! 网络平台用包容成就了一个个有追求、有梦想的灵魂;用规范引领着一个个初出江湖、意气风发的勇士;用博爱推动着一个个渴望展示自我、渴望成功的行者走得更远、更好、更坚定! 而我们,也期待着徐云顺境不惰、逆境不馁,守正待时、厚积薄发! 加油,徐云! 加油,所有创作路上执着前行的UP主们! 今日,徐云的主页背景图又有更新,云粉们奔走相告、雀跃不已。 相信,历经一个月的沉淀和积累,徐云会褪去青涩,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期待中……

爱之深、待之严、谋之远———期待徐云,静默中的蜕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