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因素正损伤着你的脾胃
1、饮食所伤:—不按时就餐,过饥过饱,过食辛辣、过甜、过咸食物,过饮浓茶、咖啡、酒。 现代人生活富裕,多食肥甘厚腻之品,鱼肉酒饮,逼着脾胃超负荷工作,日久也会损伤脾胃、痰湿内生,出现形体肥胖。 经常吃冷食,会消耗脾胃阳气,日久造成消化道动力不足,导致胃胀腹胀、食物不消化等。 经常吃辛辣东西,会耗伤胃阴,导致胃脘灼热、热痛、便秘等。养好脾胃的重点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情志不调——思虑过度,忧思恼怒,紧张,焦虑,抑郁等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和气结,所以《素问》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则气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思伤脾,怒胜思。”恼怒、忧伤、紧张、焦虑或抑郁等会损伤脾胃,令脾胃气滞、胃痛腹胀,或使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反酸。 现代医学也认为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胃肠消化吸收,而且把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类到心因性疾病之列。 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在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下进食,怀着愉悦的心情就餐,在饭桌上尽量不谈令人有压力和不高兴的事。 3、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侵体,其中最怕寒湿之邪风、寒、暑、湿、燥、火被称为六邪(六淫)。 其中,脾胃最怕的就是寒湿之邪。夏天酷暑,人体为了散热,血液循环加快、毛孔扩张,汗液外出。空调吹冷风,强力闭住毛孔,一方面造成热不得散,汗不得出,热不得散则生内热,汗不得出则生湿邪;另一方面会暗耗人体阳气,日久使人阳虚,寒热虚实错杂。人体外面那层倒是降温了,里面“烧”得更厉害,所以空调一关,人觉得更热、心烦。 夏天炎热,许多人喜欢吃冰激凌、冷饮、冰西瓜以及低温的酸奶、牛奶,基本就不吃温热的东西,寒湿就这么伏在体内,阳气就这么衰弱下去了。 古代人们没有如此普遍的脾虚现象,真的是得益于没有那么多水果吃也没有冰箱可用。 4、劳逸失度——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安逸过度,久坐不动劳累过度或安逸过度同样会导致脾胃损伤,劳累过度主要包括劳力过度和劳神过度。 劳力过度,是指持久地从事繁重或超负荷的体力劳作,积劳成疾;或突然用力过度与不当,而造成伤损。肺为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劳力太过尤易耗伤脾肺之气,常见肢体困倦、少气懒言、喘息汗出、形体消瘦等症。 劳神过度,是指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脾在志为思,思虑太过常损伤脾气,使脾失健运,而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等症。 安逸过度也会损伤脾胃,一方面,安逸少动会导致气机不畅。如果长期运动减少,则人体气机失于畅达,可以导致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呆滞不振,出现食少、胸闷、腹胀、肢困、肌肉软弱或发胖臃肿等,甚则形成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等病变。 另一方面,过度安逸会导致阳气不振、正气虚弱。过度安逸或长期卧床,阳气失于振奋,会导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等。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脾主运化、主肌肉,久坐缺乏运动、劳逸失常,会导致四肢肌肉气血不通。缺乏运动,胃肠运动减弱,脾胃运化气机就会受到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吃饭不香、餐后腹胀、嗳气、便秘等。 5、盲目进补——进补不对症,保健品使用不恰当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大为增强,很多人一到秋冬季就寻求进补,或者常年服用各种保健品。 但进补是否对症、保健品使用是否恰当是一大问题。大量进补、不对症进补会导致原本健康的脾胃出问题或已经虚弱的脾胃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从而出现“越补越虚”的问题。 6、滥用药物——慢性病长期服用药物患各种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须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关节病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这些药物都要经过胃肠吸收,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所以,用药、进食补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不可擅自服用,以免损伤脾胃运化,影响人体健康。 7、过量吸烟——过量吸烟伤肺又伤胃大多数人认为,吸烟只伤害肺部及呼吸系统。 其实,过量吸烟也会对胃造成极大伤害。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人体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胃部,可引发胃炎。 尼古丁对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能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致黏膜缺血、缺氧,从而破坏胃黏膜完整性; 其二,易使胃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胆汁可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黏膜糜烂、炎症; 其三,吸烟能增加胃的蠕动、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在胃黏膜屏障破坏的基础上,胃酸又加重了对胃黏膜的损害。 因此,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者最好能戒烟。 内在因素:与生俱来的脾胃虚弱有的人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很注意,平时也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但脾胃仍旧虚弱。 这种脾胃虚弱是与生俱来、先天决定的,中医讲的“素体脾虚”,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由个体基因遗传导致的。 这类人体质素弱、面黄肌瘦、食少纳呆、疲乏无力。对他们来说,养脾胃要重视先天,首先要解“内忧”。 可以通过常吃各种健脾胃的药膳,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按揉公孙、天枢等穴位,同时坚持运动锻炼,以改善体质、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适宜项目有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活动。 睡眠障碍“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学认为,脾胃不好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者不易入睡。 “脾为气血生发化之源”,气和血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对人的睡眠有直接影响。 《灵枢》中载:“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故昼不精而夜不瞑。”意思是说,年轻人身强力壮、气血充盛,所以睡得安稳;而老年人机能衰退、气血亏虚,故睡得不踏实。而胃乃“太仓”“水谷气血之海”,为后天之本。 还有一种人平日“喝凉水都胖”,稍微吃一点就胖起来。这种情况多半是虚胖,是脾胃虚弱的另一种体现。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人体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的津液便会积留在体内,看上去很“胖”。这类人想要瘦身,首先要解决脾胃虚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