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归宿?人类将何去何从?【前述】

大家好,我是心委。
近日,因为一些学习上的需要,我对一些命题进行了思考后,打算写一篇文章(将我的深度思考成果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哈哈哈),讲讲我对【人性】有关命题的思索。
本文会结合《三体》,但具体内容的相关性不大,没看过《三体》的也不影响阅读。
此外,本文仅仅是我自己的思考,不代表任何权威。
《三体》中的“柔化社会”
引起我思考人性的有两本书籍,一本是《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一本是《三体Ⅲ:死神永生》。不过,老实说,《未来简史》我只看了前半部分,就物归原主了(没错是借的)。尽管我看过的内容已经遗忘了,但我深深地感到,这些书页,大抵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之中了!!(突然中二)。另一本倒是我自己买的,大刘著名的科幻小说。其中对人性与兽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刘笔下的“女性化社会”(我认为这个词虽然很形象,但不是很好,后面用“柔化社会”代替)。
在《三体》世界观的未来,人类社会从集权与高压带来的失败中吸取了重要教训——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随后,全球人类的上层政治意志,选择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努力地朝着“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方向稳步迈进,正如在知晓三体文明前那样。到了罗辑冬眠结束的时候,人类的“无为而治”却让科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切的变化,甚至让罗辑差点相信了人类已经推翻质量守恒定律了(无线充电那段真的是乐死我了)。
得益于罗辑的高强度威慑,人类社会得以在原有的趋势下继续发展,最后实现了高度人性化,也就是文中的“柔化社会”。在那样的社会文化下,男性与女性在外表上几乎毫无差异,飘扬的长发与白皙的皮肤,无处不给人一种“柔美”与“温和”的印象。不排除大刘有讽刺的倾向(当代小鲜肉啥的),但我个人对这样的审美趋同是不反感,或者说无立场的。这种看着挺畸形的现象,体现的是文明程度之高,已经掩盖了人类审美基因对“天然武力”的追求,转而将“美”导向了面容与身形的无攻击性特征,总体上凸显出大多早期女性魅力中的柔和与美丽。
然而事实上,这种极端的审美文化形态,至少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较难实现的。以当代社会为例,当代社会提倡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通过法律有效解决,个人的武力,在某些场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例如在法律不健全的地区,或者遭遇抢.劫等紧急时刻)。与此同时,性向为男的群体对强壮男人的基因并没有相应的剔除机制,会因为他们与健身群体的互相吸引,产生良性循环。久而久之,被强壮特质所吸引的基因会得以延续。
当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大数据、物联网等),让法律保障覆盖至整个公共领域后,社会主流价值将会走向对真正的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的追求。到那时,尽管“武力”已经几乎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被“强壮”特质吸引的基因在早期的良性循环中遗留了下来,成为社会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武力”的存在,看上去自带的“攻击性”容易带来社会上的不安定,但人道主义的社会公德,并不会、也不允许全体公民去刻意剔除或打压这一部分群体,以降低基因频率(这并不符合高文明的人类道德)。恰恰相反,越是高度文明的社会,越是能够允许多元化的审美文化的出现,尊重每一个人的喜好与选择,并通过科技去保障各个群体的权利。彼时彼刻,健身行业依旧会延续,成为健康领域——未来社会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的重要一环。
不过有点扯远了,人类会不会走向“全员柔化”这一结果,对于小说想表达的内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审美现象,究竟含有着怎样的社会文化内核。
“柔化社会”的文化内核
一切社会现象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正如社会对“柔和美”的追求,也是有其文化内核所在的。更何况这一现象并不是出现在复杂的社会纪实材料里,而是被描绘在一本富有讽刺精神的科幻小说中。结合后文程心被群众选为执剑人,人们并不感谢罗辑的一系列整体表现来看,未来的“柔化社会”,很显然,是人性高度释放,兽性严重挤压,将人性化的大原则发展到极致的社会形态。
在这样“高人性化”的社会意识下,人性所持有的弱点被暴露得一览无余,将人性与人道主义凝练为一个具象化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便是程心。将如此庞大权力聚焦于程心身上,并不是程心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全人类的选择。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能意识到,在三体文明的威胁面前,是人性的弱点,葬送了人类的前程。
然而,我们退出来想一想,什么是人性的弱点呢?我们会猛然发现,虽然我们知道人性的弱点是具有很大消极意义的,但我们对人性弱点的内容本身却难以概述。再退一步地,人性又是指什么?人性应当如何界定?我们的答案似乎又变得非常模糊。
人性与兽性
人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兽性(动物性)无疑是人性的来源,人类在步入文明后,也会保留相当部分的兽性。因此,广义的人性,是包含兽性的。我们现实中常说的“人性的阴暗面”,其中很大一部分,指的是人类兽性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为生存、物欲凶残且不择手段。当兽性对个人行为的指导达到一种极端,便会让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衍生出了“禽兽不如”等形容词。
而如果将兽性从广义的人性中分离出来,便生成了孤立的“兽性”与狭义的“人性”,也正是《三体》语境下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兽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赤裸裸的生存法则,是为生存不择手段的凶残烈性。维德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威慑曲线奇高,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很显然,缺乏兽性的文明,在抵御外敌的情况下,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重文轻武的朝代,能够巩固自身统治,却容易被外族推翻。高度人性化的社会,能够在自身科技和制度的保障下,在原有的行星快乐地生活,却难以抵抗来自外太空的文明攻击。
原因在哪里?人性的本质弱点是什么?是自私与享乐,是生存意志的削弱。
诚然,现实没有外星文明来攻击我们。但倘若出现巨大的自然灾害呢?当科学无法预料到的,恒星级的巨大灾害猛然将至,高度人性化的文明,能够牺牲一部分原有的自由,去共同抵御灾害吗?如果大家一致认为,当下的自由与享乐,高于为了生存而碌碌一生呢?
话虽如此,许多牺牲与宏观思想下的个人努力,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月薪3200的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当一个人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候,他的心中,只有赤裸裸的生存法则。
但当人类到达了类似“柔化社会”这个时间点时,每个人的温饱问题、就业和生活问题已经是得到充分解决了。那么彼时彼刻,对“人性”的高度满足,必然导致对“兽性”的挤压。而倘若不挤压兽性,社会的稳定和谐将难以实现,反而会动荡不安。就好比突然取消法律,来一场大厮杀,最终活下来的人类所构成的新社会形态,只会昭示着文明的倒退。
要想让每个人过得幸福,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兽性的压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倘若失去兽性,在许多大灾大难面前,只有着被高度满足的人性的人类,能否重新调动起兽性本能中,对生存的那种冲动呢?我想还是有难度的。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在巨大的灾祸面前,我们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局面。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维稳人类的人性与兽性,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呢?还是在此之上,另有出路呢?下一篇我想讲讲我自己的想法。
本来是想一口气写完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和理念的,结果我发现一篇文章讲不完,这篇就先抛个板砖吧,下一篇再讲讲我认为可行(也不是很可行,挺理想化的,而且中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