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系列讲座】【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坛经》讲读全11讲:第七讲 忏悔品(上...

2022-10-03 16:03 作者:体坛名人名场面  | 我要投稿

王德峰:

做好事 慈善的布施是得福报 而非功德 只有智慧的度才能消恶业 出发点在忏悔 坦率面对时代中的病

王德峰:

修行不在修福田 而在于消罪业 超脱 生死轮回 需要靠定慧

定为见境心不乱 定慧一体 定为体 慧为用


忏悔是修行的前提 有两种

有相忏悔:自己犯了错 就事论事 但未追究罪业的根源

三个罪业的根源:天下人所常见 应常反省

愚迷:住法 着相 念境 可能聪明但着相 不断和他人对比

骄狂:比别人高是骄傲 比别人低时嫉妒

嫉妒:

无相忏悔:追问自己过错的根源 领会万法皆空

忏:反思前千-过去的过错

悔:预防未来的过错


戒相-平等 定相 慧相

解脱相:自心无所攀缘 世间无救命稻草 没人可救你 但并非把人世间看空 虚无

自间相:广博学习 广泛实践 即自间 先出世而后入世


忏悔后发愿 愿力才可消业力

与卢梭思想相通:世上只有一样绝对价值的东西 即良善的愿望 其他的事物价值都是相对的

例子:核能 即可发电 也可杀伤 善恶与否取决于人的意愿 只有相对的价值


发愿有四种:渡众生 断烦恼 学法 生佛

渡众生:渡己即渡人-众生之过 烦恼即我之过 烦恼

断烦恼:烦恼即不如意求如意改为求如如 莫求如意

但施如如 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待 而非从小我出发 心态转变后烦恼生智慧

学法:法门无境 做事按本来面目意义做

~类似格物:格则正 物则事 每人都需正事 由于时代语境转变

成佛道:下心平时难做到 往往困境时 常能下心 常念修行 为人生的终极关怀

四种愿:发自内心 不会欺骗 是强大的指引力量

【系列讲座】【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坛经》讲读全11讲:第七讲 忏悔品(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