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贝多芬
转发至易公教育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 颂》的感受和认识。 ②引导学生认识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理解作品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 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导入新课。 之后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展示贝多芬相关的图片,简单介绍 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 全聋。他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下面播放贝多芬生平简介视频,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 ②接下来我将播放,当下最流行的五月天的《纯真》视频,进行导入,营造 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我将提问学生,《纯真》 这首歌曲的间奏,是出自哪位音乐大师的哪部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 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③下面我将请语文课代表朗读“合唱歌词”,让同学们体验其中蕴含的深刻 含义。之后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视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贝多 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我的 带领下一起总结:②贝多芬史无前例地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队中,以德国诗 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最后速度加快,乐队 与合唱怀着极度兴奋的激情,赞颂欢乐,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 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④最后我将介绍奏鸣曲、奏鸣曲式和交响曲等音乐知识。 ③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④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是欧洲18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 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乐曲的结构形式。 ⑤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做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交响曲以结构宏 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 四、拓展 布置作业:查找“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音乐巨匠的有关资料。 五、总结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 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