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淡泊明志

2021-10-06 04:52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诫子书

淡泊明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无淡泊无以明志,无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今译】

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是这样的,摒弃一切杂念和干扰,内心安静以专心的精神状态修养自身,以节俭财物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美德。


只有恬淡寡欲,安宁恬静,生活简单朴素,不热衷追求名利才能显明高尚的志趣“非淡泊无以明志”;只有心境安定,平稳沉着,才能考虑深远,有所作为“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就是要静下心来,心境安定;想要有才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而心境不安定就无法学习。


漫不经心的人是无法学得好的,心境险恶而烦躁不安,则不能陶冶性情。


人的年龄和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天天成为过去,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会像枯枝落叶一样枯败零落,如果不能不断地学习,人就会缺乏知识而导致思想贫乏;如果不接触世事,人因而也会不合于世用。


守着一点已有的知识不变,又怎么能修身养德呢?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赏析】

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诫子弟要修身养德,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应以学习为手段,信中论“静”与“学”,“学”与“才”的辩证关系,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阐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劝勉教育儿子勤学立志。


指出了修身养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要“澹泊”自守,“宁静quietness of the mind”自处,内心淡泊,不慕名利,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最忌怠惰急躁,心浮气躁,轻薄浮躁,放纵偏激,举止荒唐。


“淡泊明志”也作“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不追求功名利禄,生活平淡,simple living,不图名利,才能志趣高洁,常用于节操方面。


后用“淡泊明志”喻指不追求名利 not seek fame and wealth,过宁静俭朴的生活 live a simple life,以表明自己的志向情趣 show high ideals.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淡泊明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