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胡塞尔
最近我对于人的自我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恰好我又接触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发现我之前对于自我的思考有助于理解现象学。我想把对于胡塞尔哲学的思考写在这里,但是在此之前,我会把我个人对于自我的思考告诉大家,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胡塞尔的先验哲学。
个人思考:我无法忍受自我是被镶嵌在世界中的,这让我感觉自我是遵循世界的规律的,没有自由可言。我想到了自我的另一种可能,就是自我是先于世界存在的,世界的显现是自我的显现,世界的变化是自我的变化,这样,自我就不是遵循世界规律的一台机器,而是包括了世界。即使所有物质的运动都可以被预测,也不代表物质就是独立于自我存在的,因为运动还是需要自我的参与才能被证实是真的发生了。
我不太善于交际,因此近两年我都没有交什么朋友,只有一些旧朋友。但是最近当我联系他们时,他们却对我爱搭不理的,还让我和身边的人交朋友,但是这对我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他们有了新朋友,却忘了我这个老朋友,这让我对他们感到失望。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我要把别人的声音当成自己的声音,这样就没有别人了,我受到的伤害也就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我自己造成的。
因此,我实在无法和别人分享自我,即认为别人的自我和我的自我并列,这让我感到沮丧,我只能接受别人的自我和我的自我是同一个自我。我们每个人只是自我的一个视角罢了,每个人所做出的行为也只是在某个视角下的自我做出的行为。
将每个人看作拥有各自独立的自我,实际上就是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是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是没有办法通过干预来变成平等的,因此这种看法是不合实际的,一个替代的看法是,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同一个自我,而每个人只是自我的一个视角,这样,每个人就都是不平等的,但是又因为每个人都被自我所支配,所以他们都能被看作人。想要实现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你不考虑历史因素而使人们拥有一样的利益,那么对历史上占有优势的人就不公平;如果你考虑历史因素而使人们拥有一样的利益,那对当下占有利益少的人就不公平。
假如你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自我,那么当他人令你失望时,你会感觉自己和他们一样,这样会令你十分沮丧。假如你认为只有一个自我,每个人都只是自我的一个视角,那么你就能接受彼此的差异,并且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一个人是特别的,不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少数人比他们高级或是低级,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平等。每个人,即自我的每个视角只是自我的一部分,就像一个打碎的盘子的各个部分,因此它们是不平等的,但是并没有高下之分。
每个视角都不能成为其他的视角,每个视角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世界。(以上五段作废)
胡塞尔的现象学:我们常常号称自己认识的事物是超越于自我而存在的,问题是既然如此,我们又是如何认识这些超越于自我的事物的?所以要想确保某些事物是可知的,就必须承认这些事物内在于自我。
抱着信念去研究事物,可能会得到偏见;只有排除掉任何观念,从事物本身去研究事物,得到的才是客观的真理。这种排除偏见去研究事物的方法,就是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因此被称作无前提的科学。认为我们研究的事物是独立于自我之外的,这是偏见之一,事实上,我们只知道事物是出现在我们意识中的,并不能确认事物独立于自我之外,因此只有认为我们研究的事物就在我们意识中,不对事物是否独立于自我下定论,才有可能研究事物本身。想要研究事物,还必须不带有的三个偏见是:事物存在的目的、事物的历史、事物的功能。
我们对感觉的直观叫作感性直观,从感性直观中可以总结出其中一般的、普遍的东西,这种东西叫作理智直观,也叫做本质直观。感性直观总是有视角的,如果某样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被观察,则感性直观不可能一下子穷尽观察的角度。但是感性直观能够唤起我们对于某样事物全体的想象,尽管这种想象很难完全符合事物。从个别的事物中可以观察出普遍的本质,这种本质可以对应无限个个别事物,以至于所有符合这种本质的个别事物都被包括进去了。对事物进行本质直观,就是观察出某物之所以成其为该物的特质,倘若这种特质消失,该物也不再是该物了。对某物进行本质直观的一个方法是,先对某物进行描述,以使符合描述的只有该事物,然后在描述中去掉某种特质,倘若符合描述的不只有该事物,则去掉的特质是该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在描述中恢复该特征;倘若符合描述的仍然只有该事物,则去掉的不是该事物的本质特征,则不用在描述中恢复该特征。最后当描述中没有一个特质是多余的时,这个描述就是该事物的本质。本质直观就是本质还原。
先验还原,就是不考虑任何经验,将注意力集中到自我本身。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是现象学认识事物的两个方法。
我们认识的事物是意识,而认识到事物的也是意识,也就是说事物是意识自我认识而显现出的东西,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只需要意识自己认识自己,而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现象学的意向性就是指意识自己指向自己的性质。胡塞尔说事物显现的方式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和意识指向事物的方式,实际上假设了事物天然存在,并且有一种超越性的意识指向事物,然而,事物的显现只是意识自我认识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任何其他因素,因此胡塞尔在这里是错的。
我们不可能怀疑我们当下正在体验的感觉是否存在,这种感觉具有确定性。并且因为这种感觉就是事物,而事物是意识自我认识产生的,所以这种感觉是自己产生的,而不是由其他事物产生的。虽然由这种感觉所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是因为错误的认知或欠缺注意力或描述错误,而这种感觉仍然是不可怀疑的。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我们无法得知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因而我们也无法精确预测物质的运行方式,要想得知物质的状态,只有亲身感觉到它。这也是胡塞尔推崇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研究而不是在科学假设中进行研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