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让渗透力加倍的小窍门,速速集合!
大家好,我是古法艾灸传承者秋秋老师。
随着养生热的浪潮,很多人都开始注重养生,跟很多灸友的沟通后,我发现很多灸友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我艾灸的效果不明显呢?有没有什么技巧,能让艾灸的起效更快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让艾灸提高渗透力的实用技巧:用暗火施灸!
01、艾灸的明火和暗火的区别
艾灸的时候,会有“明火”,“暗火”的区分。
①以抽烟为例,刚刚弹掉烟灰,烟头表面是明亮火红色,就是“明火”。
②而暗火则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刚点着艾条,不要吹旺,自然燃烧时是“暗火”;
第二种,明火燃烧几分钟后,火头上积有一层艾灰,不能明显看到红色火头的是“暗火”。

02、艾灸明火和暗火的特点
明火的特点:表面温度高,我们会不自觉的将艾条距离皮肤的高度提高,但这时火力燥烈,灸感的渗透力,及深入体内的能力差些,唯一能感受到的是皮肤表面的热,甚至烫。
简单来说就是:火力燥烈,灸感的渗透力,及深入体内的能力差。
暗火特点:施灸时,表面温度相对温和,距离皮肤就可以适当近些,这时渗透力反而很好,灸疗效果也就相对要好的多。
简单来说就是:温度温和,渗透力强,灸疗效果好。
所以要想提高艾灸渗透力,就要用暗火施灸。但是如果表面的灰过厚了,灸感渗透力就又开始下降了,这时就是该刮灰的时候了。
03、施灸刮灰,注意事项
第一:为了让暗火施灸的渗透力更好,表面的灰过厚了,就该刮灰了。
第二:刮灰不要太频繁。刮灰太频繁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样不仅仅达不到更好效果,反而会影响施灸的效果。因为正在施灸时,刮灰太频繁会打断施灸的过程,那么就不会很容易产生灸感了。且刮一次灰,就会有一小段时间是用明火施灸,那么想提高艾灸渗透力,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第三:刮灰时,不要刮的太干净,一定要保留一些艾灰。
04、明火是泄,暗火是补
艾灸大多是用来温bu身体的,所以大部分情况,我们都要用暗火艾灸。采用明火艾灸只会达到xie阳的作用。当然需要xie阳时,明火就派上用场了。

对于艾灸补泄,古书也有记载:
所以说要想艾灸的效果更明显,提高艾灸渗透力,那就用暗火施灸吧!
艾灸的铁规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
4)艾灸后如果想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除了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外,一般人可在灸后30分钟触碰常温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5)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
6)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亢进之疾患:适当加大灸量。
7)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8)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9)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10)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艾灸时候生气,会气堵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11)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12)灸后2小时再洗澡,即使热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为热水有湿气,容易进入穴道和经络。
13)艾灸后若出现上火,可艾灸足三里、涌泉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温开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减少灸量,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做。
15)虽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时不要吹空调、电扇,但是艾灸后呢?艾灸后你的毛孔也还是打开的,不能受寒受风。你可以这样做,开另外一个房间的空调,缓缓降低整个房屋的温度,你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艾灸,躲避直接吹,这样既不会太热而且没那么寒凉。
16)艾灸几天后,有的人会大汗淋漓,一动就出汗,怎么办?一般来说,多出汗是好事,在排毒。但是如果你觉得身体很虚、有气无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这个补气的穴位,同时要注意休息,要养好气血,多喝山药红枣小米粥比较好。严重的话需要中医面诊再辨证调理。
17)女性月经期到底能否艾灸?这个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从理论上来讲,月经期艾灸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而且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出寒湿、瘀血等,特别适合那些痛经、经量少的女性。有些人月经量比较大,那么此时艾灸,一般会导致月经量更大,造成自己恐慌和疑虑。如果超出正常月经量,又不懂得怎样止血,就真的会有损身体,所以超出正常月经量的女性不建议艾灸。

艾灸的顺序
“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
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
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艾灸的最佳时间
据《内经·灵枢》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体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晚上能不能艾灸?
上班族下班晚还灸不灸?上班族早出晚归,下班后吃饭、洗刷完后已是9、10点了,还灸不灸呢?!灸,又怕伤阴
告诉大家:继续灸!我们只是说:晚上灸不好,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灸!只要你懂方法,晚上艾灸不仅补阳还不伤阴!
《黄帝内经》中讲“寒热虚实,火自当之。”所以不管是寒症、热症、虚症、实症都可以进行艾灸。
中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阴阳平衡!实际上我们在每次艾灸过后,只要灸灸滋阴的穴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实际上:泡脚;搓脚;再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是最好的滋阴的方法!
今天大家一定要重视,我们不管是晚上艾灸也好,还是那些长期长时间的艾友也好,一定要学会艾灸养阴!
养阴步骤:
1、泡 脚:
每周挤时间,泡脚3次,有时间多泡;每次20分钟左右;温热水、艾草水、盐水、醋水.......均可。
2、搓 脚:
搓整个脚底板各50个以上,泡脚后搓脚很容易出汗,这时要忌大汗,自己灵活调整搓脚个数。
3、艾 灸:
取穴“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各灸10分钟。
如果大家有任何艾灸的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咨询或者私信找艾灸传承者秋秋老师,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