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银行-文字汇总
昨天的河南银行视频做一个文字版汇总
背景:最近多地地方银行频发新闻,但未来的趋势会走向何方还不明了。因此有可以聊一聊的必要,可以由此给目前还在各地地方银行有存款的同学一个提示。
1980年“批改贷”制度试行,国营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不再由财政拨款支撑。而是由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进而完成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并需从企业利润中抽取一部分,偿还贷款。
而此次改革,使得大量没有偿债能力的国营企业及乡镇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从而无法获得发展。地方政府在经济考量的基础上,出面对银行进行干预,使得银行为当地国企及民银企业发放了大量的存在收回隐患的贷款。使其成为而后占据坏账总额60%的组成部分。
1994年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财税完成了分流,中央在经济层面完成了税基的集中,得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久以来隐藏在高税基基础之下的运营能力问题得以凸显,加之往期的三角债问题、双轨制隐藏化、承包责任制畸形化等问题,形成了企业利润下滑,财政压力大的现状。
各地又结合土地财政和招商引资玩出的“产业园”组合拳,试图用产业园的投资循环,趁着下海潮,再乘一波东风,彻底解决94年之前因干预贷款造成的银行烂账问题。并且为地方的财政,找到一个开源口。
但是这种操作,就进一步的使得银行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绑定在了一起,一旦地方发展所寄往的企业与招商引资的产业园没有支撑起经济发展的重担。那随之两者所代表的巨额债务就面临无法偿还的困境。
1998年广州国投申请破产,90年间建立在银行“干预借贷”基础之上的经济腾飞神话破裂。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率达40%,陷入技术性破产边缘。
1999年财政注资400亿,央行提供5700亿贷款,成立华融、信达、长城、东方四大资产托管公司,集中处置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