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富人、性和旅游搭子,除了“那点事”,还有什么事?


今天小红书紧急回应了关于“旅游搭子涉黄”的问题并明确表态:
一、全面清查。
二、目前未发现被反映的问题。
三、有些为难。
这第三点是我脱离平台回应单独加上的一条,也不算调侃,因为文字游戏是一种艺术,就目前被曝光在网上的内容截图显示,乍一看好像挺正常,仔细看“额外费用1500”之类的当属于老司机们的业务范围:
行价不算高,行活不知道,但行市似乎比较统一。

“旅游搭子”属于新瓶装旧酒的呈现,其实在某些社交平台上早些年就存在了,这里就要详分受众普及度——
一般人浏览社交平台究竟是看“书”还是看“人”大概只有自己清楚,我想有些女孩子爱看“男菩萨”,有些男孩子爱看大长腿。
如果把网络比作一个集市的话,社交平台无疑也是交易平台,如今很多社交网站上都有好物推荐,广告打得无孔不入又眼花缭乱,而“旅游搭子”我未曾见过有堂而皇之的广告,不过我保证自己真的被莫名其妙的账号加过好友,然后发私信问我“寂寞吗?找个伙伴吧……”

01
实话说如果是早些年我真的信了,但懂的自然都懂,连某些婚介平台都暗戳戳地打些擦边球就不要说向来被人诟病“没文化、素质低、藏污纳垢”的网站了。
旅游搭子是更早些时候商务伴游的变种,那会儿这新鲜事物也和今天一样被议论过,只是媒体鲜有报道,或是报道了,但没人关注。
天地良心,我是一次都没享受过“伴游”服务,听说那时候伴游的女孩素质都不错,谈吐得体学历也高。如今这个“市场”从业人员的水准不知道如何,有哪位有幸享受过服务的小伙伴不妨私信告诉我。
见怪不怪,这才是今天的主题。

我特意问了身边的小孩,他们普遍对“旅游搭子”表示很熟悉,不是被“搭”过,而是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产业”——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我只能很遗憾地用“产业”形容。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真实水平和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及包容程度通常成正比,咱们也从来不装外宾也不装节烈,所以对类似“旅游搭子”的事物在今天媒体普遍报道的情况下只能表示“早几年就出现的事情你今天才报道,实在有些难忍。”
说回平台方表达的态度,实际上我能理解平台对这类隐晦、暧昧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解释的“旅游搭子”,而且一旦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封禁惩罚的话难免会造成相当部分的用户流失。对于平台追求的流量而言明显是一种损失。
所以症结便在于此:
查?怎么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审核,还需要大量的时间鉴别清理和放过。
不查?媒体大面积报道还把过去自己犯过的错误也捎带说了一下,总要有个态度吧?
我想这就是所有社交平台包括所有网站都会面对的尴尬。
开门做生意,跟店家打个招呼“你不要胡搞瞎搞”也仅限于口头和标识,人家到底是不是涉黄就涉及到线下交易,那覆盖的范围和需要联动的平台就不只是小红书,微信、支付宝、qq这些牵扯到转账的平台还需要配合,人家听你的吗?那公共安全专家主导呢?
这又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02
“性、性关系和性资源”即便在今天也是被国人归于“只能在网上发言”的话题。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知道男女之间那点事除了传统定义中的两情相悦外,还有很多脱离传统的解读,比如有的人就会不小心把天聊岔了聊到了工作群里结果还得别人擦屁股,说是“病毒入侵,已报警”。
这叫国人的脸面。
而脸面之外则是国人的“社交”。

但任何一种“生活的行为艺术”一旦做大做强都会引发关注,区别只是媒体报不报道,或是媒体愿不愿意报道。
更早些时候遍布网络的“新茶上市”和“婚恋交友”也偶尔被提及,如果只用商业行为去衡量的话,我知道这就是生意式的交往,或是交往式的生意。
一般来说“交往”的本质就是“交换”,富人不会主动认识穷人,除非穷人身上有值得榨取的地方,穷人也不会凭空花钱跟穷人组团打野,除非彼此都有被撕咬啃食的价值。因此组搭子的前提就是双方有对等的价值,如果没有,那就是舔狗。
我很少说“交往”的内容,这在明面上向来是一种禁忌,似乎大家都装作不知道的事情就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直到偶尔被报道后才发现自己早已“见怪不怪”——
说这是社会现象隐约有些“抹黑”,说大家都这样无疑像是“摆烂”,说人们已经无动于衷似乎透着“悲情”,说这是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讽刺”。

可“搭子”偏偏就真的存在,它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留存至今的行为方式,目的无非是男女之间“那点事”,不是恋爱无关婚姻,甚至跟交友也搭不上边,一方享受荷尔蒙的瞬间输出,一方索取更好的物质生活。
有资本组搭子的人对此习以为常,没资本组搭子的人则对新闻报道嗤之以鼻:
“这又是‘瓢虫’自爆了吧?不知道是谁家的丈夫、谁家的爸爸、谁家的儿子……”
其实还可以这样推理:
“这不知道是谁家的妻子、谁家的妈妈、谁家的女儿……”

03
有人说小红书该死,名气一直不太好,尽是些莫名其妙的男女扎堆在一起。
我觉得这话有失公允。
气氛在此,没有小红书,也有小黄书……额,对,黄书。
社会发展至今,吃穿用度都还行,网上购物好东西也越来越多。可人们的精神也肉眼可见的空虚寂寞孤独冷,我最常见最常听的一些话就是:
“你不懂我!”
可谁有资格要求别人懂自己呢?
对了,忘了说:
小红书也有隐私功能,轻易看不到对方收藏了什么,点赞了什么,也能设置成好友无法搜索到自己……
你说,你都这样了,又怎么要求别人“懂”你呢?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和陌生人进行短暂的繁衍交配,这是社会渐进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保证未来这种趋势会愈演愈烈,道理很简单:
当传统的婚恋和家庭关系濒临崩溃时,及时行乐无疑会变成主流观点。

在这种氛围里,依然在乎传统的人视之为洪水猛兽,总觉得若干年后万一娶回来的是个“搭子”难免做了一笔亏本买卖。
早已见怪不怪的人则精明得多:
你骂任你骂,守住自己的底线,看别人家的“搭子”代代相传也是一幕人间喜剧。
殊不知你我都是孤岛,只有“搭”在一起才能形成一片大陆,你这“岛”上尽是藏污纳垢就难免败坏了我这座“岛”的风景,成年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成年人对“搭子”也肯定懂得取舍,因为成年人没有教育只有拣选。
有时人生的悲剧不一定都是时代造成的,能变成“搭子”的也不一定都是逼良为娼。
平台也很无奈:
说好了在我这里百花齐放,没想到无论我做得有多好,都有人冲着“搭子”在我这里刷流量……
这就是档次、阶层乃至世界的形成之源。
人类发展如此,社会发展如此,从“伴游”到“搭子”的发展也是如此。
如此,只能是“见怪不怪”。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