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北游记(10):大连电车与星海公园

2022-09-09 21:51 作者:绿皮东风  | 我要投稿


大连医大二院的核酸检测点前,人们在大太阳下排起了长队。队伍缓慢地移动着,好似一条被放大数百倍的蜈蚣。

 

“这也太长了吧。”我向一位戴着眼镜的壮年人吐槽。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办法,最近疫情又起来了。”

 

“如果街上有设立街边检测点,那么人们就不会一窝蜂地涌到这里了。”我无奈地苦笑。

 

做完核酸后,来到大连有轨202路医大二院站等车。作为中国大陆保留有轨电车的唯二城市,大连在它的有轨电车基因里深深地刻入了日本元素。


(大连有轨电车202路医大二院站,兴工街方向)


兴工街电车站,日本火车迷摄于1993年(图源推特)


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1899年,清王朝时期的北平,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它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线路全长400米,次年毁于义和团运动。


天津和上海先后于1906年及1908年开通有轨电车,之后其他有租界或者成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开始效仿。东北各地中,日俄相继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开通有轨电车线路。


曾服役于大连,后被部分转让给长春公交的DL8000型电车(图源推特)



DL8000型电车的驾驶台(图源推特)


电车缓缓驶入站台,停站几分钟后继续。有趣的是星海公园站后的线路由地面转为高架区间,游走在高架上面,两侧的楼宇车流尽收眼底。

 

一座青翠的小山出现在窗外,这是位于大连西南部的七贤岭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大连新城与老城的分界线。山上的植物枝叶茂密,有的甚至拍打着车窗,似乎要跟乘客对话。

 

电车驶下约两公里长的高架路段。又过了5站,车速渐缓,202路的终点站——小平岛前到了。路口对面,竖立着一座刻有“小平岛”字样的石碑。中国最早的核潜艇基地在这里建立,现在因为城市发展已经迁到别处。


(刻有“小平岛”的石碑)


(停在小平岛车辆段的各式电车)


石碑一旁,是202路小平岛车辆段。与印象中车辆段的高墙林立、戒备森严不同,小平岛车辆段与人行道之间相隔仅有半人高的护栏,简直是轨道交通爱好者的福音。身穿蓝衣的工作人员不时走过轨道,随即消失在一旁的建筑物后。


(四眼相对)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车辆增多,从1950年代末开始,中国大陆的大城市陆续拆除有轨电车线路,代之以无轨电车。到2006年,大陆还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只剩下长春与大连,前提是这些硕果仅存的有轨已经被改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底,天津滨海新区开通了从法国引进的胶轮导向电车,这让天津成为大陆第一个使用胶轮导向有轨电车的城市。2009年,上海张江地区也开通了胶轮导向的电车。

 

这种电车的钢轮钢轨只起导向的作用,承担行驶和承重的是橡胶轮胎,这让它们和传统意义上的有轨电车有着本质区别。

 

区别起见,可以叫它们“轻轨”。这样的“轻轨”进入了更多的城市,例如2013年的沈阳;2014年的南京、苏州、广州;2015年的淮安;2016年的青岛;2017年的珠海。之后每年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城市开通轻轨。

 

正想着呢,一辆出库电车从车辆段里面缓缓驶出,准备执行调度任务。我乘着这辆电车,走了7站地,来到星海公园站,准备为今天的探访额外“加餐”。


(道口一景)


1993年的星海公园电车站,城乡结合感扑面而来(图源推特)


建于1909年的星海公园曾用名“星浦游园”,是大连的早期海滨公园之一。走过公园的绿廊,很快来到海边。游客们或在沙滩上坐享日光浴,或披上泳装下海嬉戏。我也随大流,把裤腿卷高,穿着凉鞋走在浅滩的海水中。


(戏水的小游客)


(游人与海鸥)


这里是黄海吧,浑黄的海水没过脚面,轻轻拍打我。水中的沙子和海带如同调皮的孩子,在脚丫和脚背上游走。远处的斜拉桥下,快艇载着一船乘客在水面上激起波澜。海鸥在低空盘旋,欢快地鸣叫,接受游客的投喂。啊,大连,让我想起年幼时看《麦兜》,结尾那一幕:主人公光着脚站在沙滩上,任凭海水一波波拍打。


东北游记(10):大连电车与星海公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