苶然疲役

前段时间读了英国作家毛姆的《在中国的屏风上》,一位旅中的英国作家,游历整个中国,记录每天所见所感,以局外人的视角解读这个完整统一的文明古国,最后,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据,翻译了庄子的名言“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他感慨道:“在中国,驼重物的不是牲畜,而是活生生的人啊!”。这句话一直萦绕于耳,挥之不去,虽然是上世纪初之中国,但放眼当今现状,这句话效力依旧。忙忙碌碌,兜兜转转,大多只为了生存,有多少人仍然记得当初的梦想,又有多少人正在为之奋斗呢,梦想是不是早已被生活的重担踩在脚底下?最痛的疑问,戳中很多人的内心。我们何时可以跟一些高度发达国家一样,尽情享受生活,追逐生命的意义?我想在我们国家,离它还很遥远,我们大多是以家族为单位,年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疲于应付种种,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有的甚至还有子女的子女,你不是单独一个你,你是一个树干,无处可逃,何来自己的空间思索人生。
即使现在已不是农耕社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已离我们远去,但人口数量已翻了N倍,每张口都要吃饭,可惜资源有限,目前人口已过剩,未来机械化全面铺开,问题更加严重,而竞争也更激烈。假如把资源比作一块蛋糕,大家都抢着吃蛋糕,想先吃、多吃,那就要竞争。以前物质匮乏,全球化未到来时,大家分着吃,你不够我匀点,比例相对均衡,但物质化盛行的当代,玲琅满目的货架,眼花缭乱的商品,闪晕了每个人的双眼,大家一哄而上,都希望拥有更多,卯足劲地抢,离蛋糕最近的人,不再像从前拿后即走以便空出位置,他们欲望加倍膨胀,尽可能多的取走,剩下的人更要拼命去抢余下份额。试问,谁还顾得上梦想,梦想能养家糊口吗,能果腹充饥吗,能遮风避雨吗。很多时候,梦想是以一定的物质为根基的。如果牛顿没有庄园,就不会得闲在庄园散步时被苹果砸到,也许就没有万有引力定律。人的经历同样有限,厚此薄彼,除非有幸运儿,从事热爱的工作,既养家又有平台施展才华,在梦想的道路上没有偏离,但寥寥无几。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包袱,包袱里有各种责任和义务,但大家都勇敢地负重前行,我们的文化造就了我们的隐忍与坚韧,却从没被真正压垮过,包容和顺是我们最大的优良品质,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牺牲小我,勇于担起责任,尽可能多的责任,自我逐渐消失直至被其他所代替,个中滋味,每个人都有不同体会。未来会怎样,让时间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