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卡诺瓦《保琳娜·博格塞》

《保琳娜·博格塞》是博格赛美术馆的标志性藏品,由卡米洛·博格赛亲王(Camillo Borghese)于1804年委托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创作,1808年完工,其高92cm,长160cm(含床)。
卡米洛·博格塞于1803年在巴黎与拿破仑美丽活泼的妹妹保琳娜·波拿巴(Paolina Bonaparte)结婚。第一执政官拿破仑在一年后称帝,很是欢欣能与罗马贵族家庭结亲。保琳娜当时23岁,是一位寡妇。她的第一任丈夫,将军莱克勒尔(Charles Victoire Emmanuel Leclerc)因黄热病逝世于圣多明戈(Santo Domingo)。拿破仑派他和妻子去那里官方上是镇压当地的叛乱,但实际上是为了平息因为保琳娜放荡不羁的行为在巴黎引起的丑闻。
卡米洛在她丧偶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迎娶了她,他们搬到罗马博格塞宫,保琳娜则继续过着她钟爱的奢华欢愉的生活。她还喜欢在别墅花园散步。罗马人向来也有机会经过花园观赏,但她关闭了其一部分区域,从而丢失了民心。

尽管婚姻并不幸福,卡米洛还是召集了当时最杰出的艺术家为美丽的妻子画像。有关雕塑的裸露和公主是否为艺术家裸体摆姿的流言不胫而走。她自己也曾恶作剧地承认:“在卡诺瓦面前,任何面纱都会飘落。”,然而这是一幅理想化的肖像,属于卡诺瓦作品中所谓的“优雅”风格。保琳娜被描绘成维纳斯,赢得了帕里斯的审判,她手里的苹果告诉我们:她是众神中最美的。


卡诺瓦在这件作品中表现出了他高度的具象艺术水平,并将其作为他独特的新古典主义象征。公主的姿势,躺在一张雅致的躺椅(agrippina)上——彼时流行的一种帝国风格的贵妃椅(chaise-longue),可以回溯到古典传统中躺在石棺上的伊特鲁里亚和罗马雕塑,也让人想起16世纪威尼斯绘画传统,提香的维纳斯。


关于这座雕塑众多的预备图纸和卡诺瓦原创的石膏模型,现藏于卡诺瓦石膏像博物馆(Gipsoteca di Possagno)。这些模型仍留有参考点以用于将雕塑转移到大理石上。众所周知,卡诺瓦把这个过程留给了他的助手们,而自己负责扫尾工作,即用越来越细的磨料进行耐心打磨,以呈现出真实肉体的效果,并在烛光下栩栩如生。在作品《保琳娜》中,卡诺瓦在最后一步用一层磨轮水(它被用来浇在磨轮上以防止磨刀工具过热)涂抹在大理石上,使表面更加光亮。在躺椅(agrippina)下还隐藏着原初的机械装置,可旋转雕塑360度展示,现在仍可使用。

令人惊叹的是,这座雕塑中的床垫在女神的重量下看起来柔软凹陷。这种逼真的效果可以追溯到贝尼尼为西皮奥内·博尔盖塞《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Ermafrodito dormiente)所雕刻的床垫。当《保琳娜·博格塞》还被制作中,这件作品就被卖给拿破仑并与其他数百件作品一同送往巴黎。卡诺瓦曾强烈反对出售博尔盖塞的大理石作品,因此他以新古典主义的版本再现了此场景。

编译@八部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