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王策 一百零二 ——背叛
一百零二 背叛
皇甫和(中云)的死及其麾下部队撤退的消息让千里之外的刘原(雅叔)激动得拍手相庆。现在,阻碍他的最后一个人终于消失了。他可以将自己的终极梦想昭告于天下。那就是携蜀、巴、楚三地及南部联盟归降尚桑庭!
刘原(雅叔)手下的两位名将听到主公这样的决定,惊讶错愕的同时又怨恨又泄气。他们本以为自己的主公将要雄霸一方。没想到他当初的雄心勃勃竟是为了有朝一日将自己的势力卖个好价钱给赵策。他们的隐忍、艰苦卓绝竟然被以金钱计量。想到这里,他们十分不甘心。两位将军便给刘原的心腹智囊宜州别驾步裕(文泰)写信询问。步裕(文泰)给二人写了一模一样的信。他告诉两位将军,虽然表面上他们占据着广大区域,但他们的兵力已经不足。蜀地有郭纯势力,南方门户襄阳已经被虞军占领,东部的钟离无疾(子健)与周喜(嘉聿)已经到达(刘原的)二公子刘狝(秋田)的驻地。他在那里几乎没有可调用的兵力。在这样混乱的时期,南部联盟中剩余州郡的态度变得捉摸不定。一旦同赵策开战,东部、北部将同时面对钟离无疾、天道教、章武王、还有周喜的进攻。主公在此时选择功成身退并不是出于年老童志,确实是一个最大化收益并且保全你我的决定。
刘原宣布归降尚桑的消息传到钜京后,太中大夫虞琰(文翔)便找到黄权:“陛下。我有办法让刘原把势力范围交还回我们。”
黄权:“大夫有何妙计?”
虞琰(文翔):“刘原的长子刘腾(传徳)在拜访陈王时,陈王待他有些疏忽。他与卑职因此结缘。卑职认为他可以成为我们夺回巴蜀、甚至楚地的关键。”
黄权:“目前局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您要如何说服他?”
虞琰:“占据一个人,就给他欲望。左右一个人,就让他产生情绪。”
黄权一下便明白了虞琰的计划:“先生高见!那么这件事就拜托虞大人了。”
虞琰立即给刘腾(传徳)写信。他以朋友的身份祝贺刘腾。祝贺他将成为一方骄子,再也不会受到轻慢。人们迟早会看到他异于常人,非凡卓越。他还替刘腾分析早年的不如意只不过是缺少知己和得力助手。但现在也不晚,如果刘腾需要,他将立刻从朝中辞官,前来辅佐刘腾。
没过多久,虞琰便收到了回信。刘腾在信中回复虞琰,其实他目前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畅快。不过他确实也意识到了得力帮手的重要性。信的最后,他送上了祝福并暗示崇国目前情况危急,请他保重。
这封普普通通的回信,虞琰洞察到两个重要的信息:刘腾对自己父亲放弃称霸感到不满。另外,他正在物色或者已经有了帮手。他的帮手很有可能最后教唆他独霸一方。因为(不论对方好坏)人们总是会与自己愿望一致的人接触、交好。
于是他再次给刘腾写信。询问是否有什么心事他可以提供帮助。信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相信您是位天才,卓越杰出之人。这样的人无须别人肯定。并且他们总能战胜困难,实现心中的理想。”
刘腾没有回信。但虞琰非常确信他已经上钩了。事实确实如虞琰预想的一样。刘腾“遇到”两个志同道合的帮手——一个是放弃沙梓国投奔刘原的沙梓国相王纠(初旺)另一位是鲍范的智囊许平(伯节)。两人都是赵策的死敌,三个人聚在一起很快便商议出一个计划:刘原的主力都在前线,王纠目前还率领着一支部队。刘腾作为家中长子可以调走亲卫部队,然后利用王纠(初旺)的兵力包围府邸囚禁刘原。对外拥护泉陵太守孙济为孙室正统,进而称霸南方。这样还可以借尚桑庭之手除掉另一位继承人,他的弟弟刘狝(秋田)。若事成,刘原便不得不正视刘腾。天下将为刘腾侧目。若不成,我们就向东退却,拦截二公子和他的部队。然后退至彭泽附近的灌婴城[1]进而占据匡庐至武夷山之间的地区。这里就是江南的仓州,东西南都有大山丘陵,北方是长江天险,易守难攻。中间是平原,南部是错落的丘陵和盆地。非常适合长期据守。”
此时在陈殇的闻人穗也收到了监军营的报告。监军营的军官看到闻人穗身边多了一位新朋友非常为难。这位新朋友正是钟离无疾的妻子宫艾。她本来将作为人质去岑中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在闻人穗为她和华钧(正德)以及于茂(令才)的欢迎晚宴上,她与闻人穗结识,两人年纪相仿,意趣相合,很快便成了闺中密友。因此闻人穗便建议她在陈殇安顿下来。
闻人穗让监军营军官无需隐晦,后者便向他报告:他们已经找到了许平(伯节),后者与刘原的长子藏匿起来,此外他们还与沙梓国相王纠来往密切。
“哦?败逃的旧部下与丧主的智囊不去投奔势力首领,而是与头领的长子来往密切。”闻人穗一边说一边思考。
“这是在忤逆谋反。”宫艾心直口快地猜测。
闻人穗:“正是。”
宫艾:“让我丈夫率兵讨伐那个不孝子吧。”
闻人穗:“不要急呀。先让我们看看刘原自己是怎么想的。”
闻人穗给刘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刘腾可能谋反。她在信中建议刘原把俩个儿子作为人质派往尚桑。这样就能测试刘腾是否真的要反叛。如果不是,两个儿子在尚桑也不会惹是生非。
宫艾:“如果刘原拒绝,请务必不要让天道教或者中尉将军(周喜)出战。他们快要把南部都扫清了。请让我夫君作为讨伐逆贼的先锋。”
闻人穗非常好奇,她还是第一次看见把自己夫君推向前线的妻子:“为何如此热衷于将郎君置于火线?”
宫艾露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穗呀。你有所不知。钟离无疾出身江湖。当初没人理会他。是家父发现他守节仗义才资助他。将他介绍给我。我家是江东大族。他为了不被人非议、辱没我和我家的声誉,就在婚礼当天对我和家父发誓,一定要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所以他十分努力地在建立战功。”
闻人穗听完会心一笑,两个闺蜜像少女一样呵呵笑了起来。
在天下的北方,就在孔邕(玄举)和他的殴国覆灭时,赵策(子元)正与诸将同崇军鏖战。大家都紧张地向西望着敌人时,他们的身后突然出现了一支骑兵部队——那是赵秀(子未)的方州军。就在大家都好奇地望着这支部队时,赵策(子元)已经同赵秀(子未)会面。
“您又来晚了,镇北将军。”赵策的话语有深层含义,他的意思是赵秀能够尽早出兵,他的爱将马李珂可能就不会惨死。
赵秀:“不算太晚,大人。至少在诸军夺下钜京前我还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赵策向他介绍了他的“赵武灵王北方突袭计划。”
“没问题,完全同意。”赵秀非常爽快地赞同,同时也直爽地表达了他的担忧,“只不过,方州军无法担负如此长距离的后勤运输。另外还需要一位出色的将军帮助我们协调与友军之间的行动。”
赵策非常清楚他这是在担心方州军的补给问题而向自己索要人质。赵策就将自己的亲卫将领蒯矫(叔弼)以及麾下猞猁营调拨给赵秀,交由后者指挥。
所有细节确定以后,赵秀便率军前往黄河最北方的中云郡。方州军刚走后没多久,赵策就收到了闻人恭的报告:“瓯国内乱,孔邕(玄举)国破身死,敌将钟离无疾已归顺我朝。”
听到南部劲敌覆灭的消息,将士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此时,赵雍正按照他自己的计划率军进攻潼关。但是没能攻克。于是便经过章武国奔武关而去。
赵策又收到闻人穗的报告:“骠骑将军鲍范对崇国宣战,但中计战死。刘原军正在占领巴蜀之地。汉中郭纯(玄清)叛离崇国。”
好消息接二连三,让将士们都看到了统一天下结束战乱的希望。赵策高兴得跳起来,失眠了好几夜。这是决定天下命运的转变。数以万计的人将因此免离死亡。他们的家庭也会免遭痛苦。
赵策也在内心中为凰仪公主的安危担忧。同样担忧公主安危的还有中垒将军田云(子常)。他在征得赵策同意后便率领一支部队南下襄阳。
赵秀向他报告自己的部队已经到达中云。赵策的计划立竿见影,仓州的各路大军便向他报告崇军正在迅速向关中回撤。
如同皇甫和(中云)生前所料的一样,他的部队被勒令立即撤回钜京。与收复巴蜀相比,关中的防御更加现实且紧迫。另外失去了巴蜀的后勤供应,仓州十余万部队将在一个月之内失去战斗力。这是任何人也承受不了的风险。一同被调回钜京的还有管骆钧的部队,他在解决了北路羌人叛军后便立即赶来指挥攻打狐夔(洪威)把守的阳平关。他的部队只进攻了七天便被突然命令撤回钜京。同样突然撤退的还有侯棱(高师)、傅朗(巨宗)在仓州的主力部队。各路大军都在快速向关中收缩撤退,只有华飞(机虎)仍在抵抗伊邪泉车。赵策的各路大军迅速切断了他的后路。这位军阀直至被各路大军前后包围后他才发现自己被黄权出卖,成为了孤军弃子。他非常懊恼自己在黄权的军队撤退时还愚蠢地相信傅朗(巨宗)告诉他撤回的仅仅是运输部队,还收了钜京送来的两大车财物。他悔恨地责备自己。虽然手下的将领从他那里分得了不少财物而仍保有忠心。但普通士兵的愤怒却被这两车财物换来的围困彻底点燃了。他们在夜晚发动了哗变。将华飞和他的部将全部捆绑起来装上了之前运送财物的马车送给了虞军指挥官。指挥官又把他们交给了赵策。赵策听说过华飞归降又突然叛投黄权的事情,为了讽刺华飞,他让人把这些装财宝的车辆改造成了囚车,将华飞(机虎)和他的部将囚禁起来押运到了尚桑。
北方的赵秀军按计划南渡黄河进入了河西。这里的南匈奴人恪守中立,并没有造成预想中的阻碍。他们在黄土高原的天地之间一路驰骋,穿过草原、沙地,翻山越岭。直至一个叫高奴城的地方,他们遇到了这次三千余里行军后的第一个敌人——黄权“五柱国”将军之首陈甘(本度)和他新整编的“虎畏军”。陈甘(本度)在撤回钜京后黄权便晋升他为骠骑将军,同时扩编了他的部队。他第一时间便率军前来堵住北方的防御缺口。两军突然遭遇都让彼此十分错愕。方州军第一次看到京畿的精锐。他们装备意外的有些朴素,但却杀气腾腾。关中的士兵也是第一次看到北方的戍卫部队。他们轻装,但却如同胡人一样全部身背弓箭。还有一小股背后插着两只漂亮的长羽毛的部队,他们是玄翼骑士。
赵秀的先锋官辛疾(坦夫)来到阵前询问对面是哪知部队。得知是大名鼎鼎的陈甘军后,这位将军便按耐不住心中的冲动:“方州义士,随我突击!”于是方州飞骑和玄翼骑士一齐向虎畏军发起冲锋。陈甘的前军随即遭到了精锐重骑兵和弓骑兵的轮番打击。陈甘立即率领中军前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辛疾(坦夫)已经同玄翼骑士一起突进了主阵中心。主阵被突破全军必败无疑,于是陈甘率领敢死勇士向辛疾发起了反突击。乱军之中,陈甘找到辛疾。两人没有言语,只是非常默契地想尽快置对方于死地。这两个人便在混乱的战场上,在敌军与友军的刀刃、矛刃与横飞的箭矢之中大战了近二十回合。辛疾逐渐处于下风调转马头诈败,陈甘紧追不舍。当辛疾转身张弓瞄准陈甘时,后者已经追至自己的身后。陈甘架枪正要发力刺死辛疾,他的视野中突然出现一个闪光。陈甘赶紧俯身躲闪,一支箭矢呼啸着从陈甘的头上飞过。他立即从飞来的方向看到了赵秀。然而他的手无意间碰到腰袋时才发现赵秀的另一支箭已经穿透了自己袋子里的锅盔[2],扎进了甲裙。赵秀正在下达命令:“方州军,随我迂回!”然后他便朝陈甘喊话:“初次见面,将军之勇猛令我军受教。您现在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容我军退回。今后还请手下留情。”陈甘虽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从他的从容的神情来看,这个人一定是军中主帅。而且他好像在嘲讽自己。陈甘便直奔赵秀而来。赵秀策马往回跑。出乎陈甘意料,他觉得自己的宝马骊翼可以追上任何人,然而现在竟没追上赵秀。看着他灰色的坐骑身上白色雪花般的斑点,他才突然意识到,那也是天下名马——流雪。敌将首领就是名将赵秀!正在逃走的赵秀,陈甘并不甘心放走这个巨大的威胁。他再次追击赵秀。后者突然转身拉满弓弦以示警告。陈甘产生了迟疑。在外围方州飞骑的掩护下,所有方州军如旋风般地撤退了。
赵秀说得不错,陈甘立刻赶回钜京报告方州军南渡的事情。此时朝中的将领们正在为是否要夺回武关争论不休。大家并不认为方州军有多大威胁。他们觉得方州军与胡人的风格相近。至少虎畏军还能再次击败他们。
“不,并不是那样。”陈甘告诉大家,“横野将军(魏匡)曾告诫我,遇到方州军,特别是赵秀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尤其是他的军队如同海盗一样的战法。能奔袭百里神出鬼没。常常会对防守薄弱的地区发动袭击。”
在陈甘的极力劝说下,大家暂时放弃了收复武关的计划。转而坚守防御。
此时在新的治所长沙,刘原终于下定决心依照闻人穗的计策将两个儿子送往尚桑。他向着自己的心腹智囊步裕(文泰)感慨:“上一次,我听从了先生的建议没有去钜京使我保全了性命。”刘原所说的去钜京正是高皇后在派人刺杀史昂(威德)前曾邀请刘原商议重新组阁,“这一次,先生建议我将两个亲生儿子送到尚桑……真是个艰难的决定啊。”
步裕(文泰):“我也是握着我的脖子为您出谋划策呀(步裕的意思是如此重大的决定,一旦失策,自己肯定会被刘原绞死)。事实上,您自己心中早已有答案。作为下属,我只是按照您的希望向您提供有利于实现这个愿望的建议。”
步裕将刘原的决定转告给刘腾(传徳)和刘狝(秋田)。刘腾(传徳)赶紧找王纠和许平商议。两人建议:“二公子率军返回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立即联络仲(霸)孙将军,争取他的支持。若不成,便按计划行事。”
刘腾立即给仲孙霸写信再次拉拢他。仲孙霸很想支持刘腾,但他还是先给步裕写了封信,确认那里的情况。步裕告诉他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但在末尾,步裕写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下属,分享自己的想法两到三次就足够了。不要干扰甚至替主人做决定,那样只会招致反感。除非你想取而代之……”仲孙霸立即领悟,他给刘腾回信声称自己在蜀地染病,谢绝了后者的提议。
“都小瞧我!”刘腾非常愤怒,“我还有王牌。”刘腾所说的王牌就是他的母亲廉氏。他告诉廉氏自己想在动身前往尚桑前与父亲外出打猎,顺便与父亲长谈然后道别。廉氏非常欣慰,在她的劝说下,刘原同意安排了一次狩猎。
这是一场盛况空前的狩猎。与他一同出行的还有一支由郡县兵和家兵门客组成的五千余人的卫队。刘腾见自己没机会下手,便更改计划,在弟弟还没返回前,提前结束狩猎,他在与刘原一同回到府邸时在发动反叛。他以他父亲的名义支走了驻城守军,王纠的部队立即从十几里处的营地向长沙袭来。当他们到达长沙时,眼前的情景令他们非常惊惧。长沙城上全是刘原的部队。大将步骞(季山)此时就在城墙上怒视着他们。眼见计划暴露,刘腾又不想与父亲为敌,于是他便自己逃出城外,与王纠、许平率军前往灌婴城。他们没有拦截到弟弟刘狝(秋田),后者走的另一条路线。但在飞鸿山[3],他们遭到了钟离无疾的截击。钟离无疾军的突然出现让刘腾等人措手不及。原来在刘狝率军返回后,钟离无疾便立即率军侵占了庐山以东的整个地区。周喜(嘉聿)立即将这件事报告给了闻人穗,后者与刘原默许了这件事。在郁郁葱葱的飞鸿山下,钟离无疾一击便重创了刘腾军将其包围。敌将王纠(初旺)率领残军向钟离无疾投降。钟离无疾将他和他的家属一同押送给刘原,刘原处死了王纠(初旺),其余家人被流放至儋耳[4]。许平(伯节)见军队投降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儿,然后自尽。其余亲友也随其自杀。刘腾(传徳)被钟离无疾派人“护送”交给了刘原。刘原本想将他流放。他的母亲廉氏向他求情,因此他被刘原逐出了家门。
经历了这场叛乱,刘原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便向心腹步裕询问,自己确实缺乏魄力,如果当初让刘腾(传徳)放手一搏会不会比现在更加成功。
步裕:“主公觉得公子(刘腾)相比当初闻人氏实力如何?”
刘原的回答非常诚实:“不如闻人氏。”
步裕:“闻人氏当初门徒遍布天下,如今嫡传只剩五人。鲁氏三雄只剩一人,全部归于赵策。您觉得如果是换成公子,结果会如何?”
刘原一下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步裕:“在我看来,公子的所做完全就是古人所说的‘好勇斗很,以危父母’的行为。所以古人才会易子而教啊[5]。”
刘原摇摇头。他最终还是率领全部势力投靠赵策。九郡联盟剩下的势力泉陵太守孙济(德昭)立即向周喜献降。加上之前已经向周喜投降的孚州牧韩玄(兕虎)还有向天道教投降的诸县,整个江南都已向尚桑臣服。
[1] 彭泽,就是现在的鄱阳湖地区。灌婴城,由西汉颖阴侯灌婴奉命驻军时修筑,就是今南昌的前身。匡庐就是今庐山。
[2] 锅盔,又叫锅魁、干馍,是陕西省及甘肃省受欢迎的地方美食。早期的锅盔相传在秦朝时,秦兵前胸、后背各搭一张锅盔,可以抵挡箭矢。成为了一种可食用的单兵护具。而且这种食物保质期极长,可以减少后勤压力。
[3] 飞鸿山,即现在的梅岭。位于南昌市西郊30公里,鄱阳湖西南岸,北与庐山相望,也被称为小庐山。
[4] 儋耳,古代一个国家名,西汉时期内附中原成为儋耳郡,位于今海南岛。
[5] 语出自《孟子》,作为儒家代表,孟子罗列了五种不孝的行为。“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易子而教同样出自《孟子》。孟子感叹古人交换子女或者将子女交给善于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