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明王朝1566》想到的

今年断断续续用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两部电视剧。按过瘾与否而言,应属《大明王朝1566》。
《雍正王朝》描写雍正,却不似古代帝王,浑如一清朝劳模。其舍己为公近于矫情饰诈,而用心良苦似乎忧国恤民。几个缺点也无非是没有平等观念(如扇下人巴掌后给钱)、没有正确的阶级观(视某一二人为自己奴才)、迷信方术(服用丹药),但均是历史局限,非个人可以轻言突破。剧中如李卫爱情等剧情于我看来实属多余,可尽数删去。献死鹰段剧情过于儿戏,令人忍俊不禁。
《1566》则结构紧凑,凑数戏份不多。如齐大柱戏份可删去。另有几处个人认为过于儿戏处:
1、何茂才形象过于无脑,与身份不符。
2、裕王本人见识眼界过小,不如王妃远甚。
3、”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我之后君复伤。“过于奇怪。北邙为什么一定要改成邙山?山伤娘想必即按古音韵也不可押。
4、戚继光鞭打踏青苗士兵以今日眼光看来颇为不合规矩。士兵乃公器非私人所有,戚继光无权鞭打。电视剧有其宣传作用,应当小心谨慎。此一情节于今日上下风气建设颇为不利。今日之国家干部也应当为人民公仆,而非哪个领导的私兵。
5、七爷的破轿十八掌。
6、齐大柱总是光着膀子。
7、嘉靖莫名其妙的狮子吼。
8、多此一举的镜头变黑及重复。
9、画蛇添足的旁白。
10、有些台词斧凿痕迹太重。如“煮白米煮道理”、“遮风挡雨及呼风唤雨”、“上秤四两千金”、“衣冠禽兽”等等。
不过总之瑕不掩瑜,近几年上下腌臜事颇多,这部电视剧又被人翻出来详细看。我也就着这股风气看完了整部剧。比如近期有新闻,某些地方为提振经济,实行了所谓的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规定。实际上它们何曾尊重过法律?不过以法律为敲竹杠工具。眼看再这么下去要榨干了,便连忙撒手。大棋党常谓上有深谋远虑,其实盖多解燃眉急术耳。嘉靖似颇得道可道非常道真传,敲打法器下令。实际工作中这种不粘锅型领导非常令人痛恨。活下面人干了,责却还要下面人担。单说电视剧,嘉靖不可谓好领导。官场上下大多数,做人做事或为升迁,或为财名,或为职责。海瑞与他们不同之处在于,他真正忠心于皇帝、忠心于国家,他不止完成他职责所在的事,同时也在真正地为国家前途、百姓命运思考。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当然,是无法实施的终极手段。这一点其他人并非看不到,而是看到了装作看不到,或看到了便想着利用规则实现自己的利益。比较于胡宗宪,海瑞更可谓公忠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