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祭典(一)鴛鴦歌合戰
小的個人不專業心得與主觀濾鏡感想,非本科系歷史典故可能有誤解出入,如有冒犯還請多包涵。
以下劇劇劇劇透、慎慎慎慎入。

【豐富的喜劇元素--開場】
鴛鴦歌合戰,身為喜劇,好笑的不是只靠演員的演技,而是融合了配樂、色調、燈光、歌曲...多種元素。例如開場,非常有趣的,重要角色們分別在大階段唱一段出場,淺黃和服、鮮綠鮮藍襪子,聯想到水果:哈密瓜、香瓜、蜂蜜檸檬...活色生香的夏日水果派對。
所謂的綠襪子、藍襪子,像是小朋友彩色筆那種的誇大色調,成人除非化裝舞會才穿這樣,看到男役們綠藍襪子在台上唱唱跳跳,開場整面黃藍綠色調我已經被逗樂了!誰的配色構想啊?極具創意!

輝輝、聖乃、帆純、春妃、朝葉、綺城...等穿著襪子步下大階段出場,劇的開場充分善用了大階段,我非常喜愛,但我心裡想:腳底不會很滑嗎?看他們十分滑順、骨碌碌的成功走下來載歌載舞,好厲害啊!!群舞場面,目光會自然聚焦在藍襪子的聖乃,他特別搶眼!
一開場、燈光一亮,Rei、Madoka在銀橋中間對唱,Rei獨唱一段之後,原本拿兩把傘的Madoka交給了他一把傘,Rei接過傘後,配合音樂的某一拍、打開了傘!那一拍、非常非常準確!在現場,感受鼓聲的節奏、視覺上湛藍色和傘瞬間綻開!天啊................過癮!太過癮了!區區一個綻開、在內心是剎那間三百倍的動感!Rei在訪談時提到,日式的配樂很強調鼓聲,他會去注意「bang bang..」的節奏。
在7/30公演,我坐在二樓第一列,開場Rei、Madoka在銀橋上,Rei邊唱邊跳,肩部、背部的律動十分優美,扭肩的Rei與凡人扭動肩膀是一萬個截然不同啊!太好看了!每個拍點動作分明又輕盈滑順,Rei、Madoka兩人一進一退、一前一後、輕快又俏皮、就是這部劇的基調啊!
在7/29公演,坐在13列的我在其他場面聽到了Rei開傘的聲音,視覺上是紙質的和傘,聽得出來傘骨是十分堅固的金屬材質,按下按鈕開傘時,需要一些力道,也許Rei私底下練習過開傘與相關持傘動作。(另外一提,從鴛鴦歌合戰Le Cinq的封面可看出和傘的傘骨結構緊密與製作相當用心)
Rei、Madoka在開場時的二度出場,貌似倉促躲雨,匆忙之際不慎微微擦撞,彼此想為對方做點什麼卻欲言又止的含情脈脈,淺淺情意像雲又似霧,是他們在劇中互動的主要模式。這小段舞蹈兩人眼神交流耐人尋味!有個地方兩人同步動作,Rei作著動作卻痴痴望著Madoka,她站的角度根本不知道Rei看著她的含情脈脈,等她轉過來,Rei的眼神隨即閃開!非常細膩!
【歌合戰與夏日祭】
第二場,在江戶街頭,瓦版屋小弟一之瀨、侑輝大弥么喝著睽違已久的歌唱比賽要舉辦了,新人公演版的瓦版屋員工是由遼美來、月翔きら演出,不論本公、新公,兩組演員都唱很好、很亮眼!身著印著"瓦版屋"的紅色服裝,邊唱、邊宣傳、發傳單,兩人與少數小娘役極輕巧的發傳單,一下子,皆人手一張了,後來幾次觀劇我有注意他們,怎麼一下子大家都有傳單了啊?
江戶時代的瓦版屋相當於現代的報社,重要的消息或新聞刻版印製於紙上、在街頭廣場大聲朗讀賣報,也稱為「讀賣」。元祿巴洛克劇裡也有讀賣小弟,由高挑的希波扮演。

夏日祭起源於驅除疾病、追思亡人,由各地的鄰里委員會、旅遊局、民間企業主辦。籌畫階段需要好幾個月,大家參與度高,縱使已是都會化的今天,仍是日本受歡迎的祭典。
夏日祭場面熱鬧非凡,是現場觀劇極致生動的感官饗宴!7/29日公演,一樓13列中間座位,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被幸福包圍著!生徒們站在銀橋、舞台左側、舞台右側排成ㄇ 字形,環繞著我!繁華似錦、美不勝收,形容的可不是風景,是由生徒們粉墨登場、生意盎然的營造了繽紛蓬勃的空氣感!驚艷得忘了我是誰,好想、好想、永遠停留在這一刻!接下來有幾場公演我是坐在一樓二十多列,同樣也很感受到銀橋環場的幸福。
夏日祭場面大家拿扇子跳著群舞,扇子的材質是些許光澤的吧?眾人多次齊舉扇子時,扇子們同時反射了霧面的光澤,這才注意到,原來大家舉起扇子的角度很一致,可是大家舞蹈得很自然,並非刻意舉起扇子的,我想這是默契吧。

中間一段舞蹈是一對帶著面具的男役與娘役,男的叫做ひょっとこ(火男),女的是阿多福(お多福),滑稽形象的中年男子、女人,常常出現在傳統祭典中。
這段舞蹈呈現出叔叔嬸嬸的鄉土感,兩人曲著背,富有親和力與喜感,日本古代是這樣表達幽默與開朗嗎?動作你進我退、你左我右...肩背扭動之間要維持平衡,協調對稱又生動,好像有點哲理在其中。
讓我聯想到了禮三郎的觀點:「世上總有不盡如意的事。善惡、好壞是並存的,就接受這樣的世界吧」。傳統和物有其獨特的色調與美感,但總是有點苦情之感,娑婆世界本應有著苦難嗎?也許帶點禪的意味,是種平常心吧,就去接受這樣的世界吧。
極其佩服這對戴面具跳舞的生徒,我似乎感受出這段舞蹈的奧妙,這兩位最後脫下面具迅速退場,我每次都來不及認出這兩位,原來是系月雪羽、舞月啊!太傑出了!
劇中有些地方會提醒時節,除了瓦版屋宣傳、夏日祭場面。在道具屋(古董店),紅羽真希、高峰潤兩位家臣去打聽"鴛鴦の香合",側戴著火男的面具,像是剛剛在途上參與了夏日祭典的。小春與父親、小春與禮三郎的對話也會提到夏日祭或歌唱比賽,充滿慶典時節的氛圍。

夏日祭另一個了不起之處,這是沒有TOP、二番、三番的大型場面,除了系月雪羽、舞月,這場面是由瓦版屋的一之瀨、大弥挑大樑帶領的,具有活力、喜氣洋洋、強大的凝聚力。
這部劇僕人、隨從、醫生、家臣...角色們不分主角配角、角色身分等級都有獨唱,更能感受到生徒們各司其職、恰如其分的讓角色鮮活起來,沒有台詞的時候,他們的神情、小舉動讓舞台更豐富了,這次現場看劇我總會貪心的注意各個角落,又會想看整個場面的一體感,一直將望遠鏡握在手上,隨時想看就看。這次花組的劇與秀都是絕佳的團體展現!

The End
#花組 #柚香光 #寶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