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2022年汉硕考研初试已经落下帷幕,小伙伴们都考得怎么样吖?每一年汉硕考研结束,都会有很多同学就会来勤.思咨询当年的汉硕真题形式、出题思路等。因此,贴心的小思在20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初试结束后,联合勤.思教研室老师们撰写了此系列真题分析文章,力求从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值详解等方式,为大家带来备考建议。此外还为大家整理了复试建议干货。22和23的小伙伴都可以来看看哦~
因为时间紧张,难免有个别问题有错误,如果大家有疑问,可以及时反馈,同时我们也会在各大平台上传2.0版本。
一、试卷结构
三、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总体难度及考查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题型和难度和2021年基本保持一致。
2022年人大的题目还是延续以往的出题风格,采用全主观题的形式,试卷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基本没有变化。在专业基础知识考察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大家对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外汉语实践能力,例如一些语言现象的思考问题:请分析“白”“白色”“彩色”的词类归属;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谈谈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解,等等。
此外,关于任务型教学法这个题目,在22年勤思人大汉硕模拟试卷中有涉及,具体参考答案勤思学员可以参考。
(二)各科目考查分析
【汉语基础】
从22年人大专业一考题来看,现代汉语依然是考察的重点,在考查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之外,也涉及到偏误分析,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不同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22年古代汉语的比重稍有提高,在古文翻译之外又增加了一道10分的简答题,这也提醒大家在重视现代汉语的同时也要兼顾古代汉语,给予古代汉语足够的重视。其次,22年语言学纲要的分值略有降低,只出现了一个名词解释,但是结合前两年真题来看(21年30分的语纲论述题),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语言学纲要的复习。
例:请举例说明量词重叠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22年人大简答题)
【勤思解析】(1)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多,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作定语,表示每一)长城精神代代相传。(作状语,表示逐一)个个都是好样的。(作主语,表示每一)歌声阵阵。(作谓语,表示多)
(2)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表示按次序地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例如:水中(一个一个)闪亮的波纹,像许多只眼睛看着我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来。我们厂新来了许多小伙子,一个一个都是好样的。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从22年人大专业二考题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注重考查大家知识运用,材料概括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与中外文化相比,对外汉语教学类题目比重最高,今年分值达到了140分,并且考查的内容不局限于引论,例如今年出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简答题),可以在周小兵的《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找到相关知识点,并且往年人大真题中也曾多次出现《入门》的知识点。所以建议大家在备考时以引论为主,全面复习,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扩展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其他书目。另外,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双考察,对于小伙伴们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积累优秀的教案素材和案例材料。下面就一道22年人大的简述题的参考要点,给大家做参考:
例: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22年人大简答题)
【勤思解析要点】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和效率。
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改革、变化,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有:
(1)教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随着对教学规律以及学习规律认识的加深,就会出现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不断地改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不断扩大和改进,促进新教学方法的产生。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提高为语音教学视听法创造了条件。今天电脑辅助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将对教学方法产生极大的影响。
(3)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变化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其他备考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试卷整体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22年考查重点与21年多有重合,如专业一中“形态变化”“儿化”“语序”“兼类词”等知识点都曾在21年真题中考查过。22年专业二中论述题讨论“汉字难学”,21年同样以论述题的形式“谈谈你对‘汉字难学’的看法”!虽然题目的考察方式有变,但是不难看出,考察重点和方向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勤思提醒大家一定要系统地分析院校历年真题,把握考察重点和趋势,有针对性复习并适当拓展。最后,勤思也为大家准备了课程和资料,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充分利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