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透过印度“可乐门”事件看可乐公司该有的地位

2006年8月9日(农历2006年7月16日),印度可乐门事件风波。
2006年8月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位年轻人站在待售的可口可乐旁边。当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政府宣布禁止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公司在该邦的生产和销售活动。8月初,印度非政府组织科学与环境中心发布研究报告称,这两家公司在印度生产和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含有3到5种杀虫剂成分。不过两家公司均否认这种说法。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困扰世界。

21世纪初 “毒可乐”震翻印度市场,让我们透过印度“可乐门”事件看可乐公司该有特殊地位。
2003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一座工厂被指控过度用水、污染环境。2004年,当地官员下令关闭了这个工厂,理由是它导致附近村民可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下降。可口可乐公司不服,将官司一路打到了印最高法院,现在正在等待判决。

与此同时,印度北方瓦拉纳西附近的一个可口可乐工厂也遭到当地居民的抗议,他们认为可乐工厂导致了当地水荒,工厂排出的废水还污染了土壤、河流,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工厂。当地居民表示,自从可乐工厂建立后地下水位下降了12米,周围20多个村庄受到影响。2004年11月,成千上万的人在可口可乐工厂前示威,并发生暴力冲突。警察逮捕了300多人才把局势控制。今年3月,当地居民又发起了无限期“警惕”可口可乐运动,并在工厂门前搭起大帐篷,日夜抗议。在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可口可乐遇到了同样的对抗。

当然,对两个可乐巨头打击最大的就是农用杀虫剂超标问题。印度著名的非政府组织——科学和环境中心早在2003年就首次发布了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质量调查报告,认定两者的产品中含有严重的杀虫剂。消息传出,曾引起强烈反应。两个可乐巨头一方面坚决否认、质疑结果,另一方面借助宝莱坞当红影星大做广告才保住了形象。
事隔3年,科学和环境中心再次发布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产品的抽查报告,结果显示情况更加糟糕,杀虫剂含量有增无减。两个可乐巨头不肯认账,将样品送到英国伦敦一家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合格的。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指责,一派混乱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