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星爷的《武状元苏乞儿》——起伏人间,真实却又真挚。(其二)

(接续《其一》)
古之少年,为国而征,古之制度,视女不正。为了一个女子考状元,为了一句誓言破万厄,这在一个频繁出入青楼的纨绔子弟身上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可能,苏灿的坚持才令人刮目相看。这种坚持,也许是因为一见钟情,但我相信,更多的,是一见倾心。正因频频出入青楼红院这等风流之地,才更有可能去找寻真正的能够填补内心之物;正因屡屡寻欢庸脂俗粉这类浮云之欢,方真无机会来求得虚假的无力迎合面子之言。女子的断然拒绝,令他梦魂萦绕;女子的先行离开,却让他刻骨铭心。
正因失去了心,所以在风雨之地流连忘返;正因被黑暗麻木着,所以更加渴望一瞬间的闪亮。也许只是想到便说,也许是出于深衷,又或是出于“剧情需要”,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一个不曾与“志”之一字沾边的纨绔子弟,此时此刻心中开始燃起了雄心壮志的簇火之苗。
真正令观者为之感叹的,不仅只是一位少年大起大落之后的气盖世,而是一个凡人风雨锤打之间的理惊人。该作不像《食神》那样从一而终地讲述“珍惜”的真谛,它更多地,是倾向于对教科书式人生的多维感化,其中,以下几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①排斥与共容。由于本作时间定格在腐朽的大清王朝,一个阶级矛盾日益趋向剧烈的时代,排斥似乎不可避免。且不说苏灿一直以来对于乞丐根深蒂固的鄙夷,单从大臣同僚之间争斗不饶(以僧格林沁与苏察哈尔父子为主)、男人女人间的高低界限以及父子间的芥蒂等处都能够看出社会上普遍的排斥心理与不相认可的现象。然而,如果电影只是单单地呈现出这样一派腐朽景图,不免显得苍白。在这一方面,即使臣子日常明争暗斗,却依然有贵人相助;即便男女不平三尺固念,却依旧有美人感动、郎儿重视;哪怕鄙视轻蔑社职之差,却依然有“真香定律”。社会不会永远是一摊搅不动的死水,倘若时机一到,倘若有着想要发现真心的欲望好奇,彩虹也许就在脚下的坑洼之处!
②学习与上进。听惯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一标准俗话的我们,也许不曾过于留意,学习与上进在影片的地位。也许不太清晰,但是当苏父借字乞讨却不得终、当苏灿一笔一画顺着木字而动,我们也许忽视了,即使是乞丐,也要学习!学习不分高低贵贱,学习亦不分老弱病残。如果说“活到老,学到老”是学习的纵向通用,那么该片便是从横向这一常常被怨天尤人的我们忽视了的角度去切开人生的另一真谛。正是苏灿在乞丐生涯中敢于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扼住命运的喉咙,新的丐帮帮主,便由此诞生。
③悟武亦悟心。作为一个有着武打侠客之影的影视作品,武术上的明悟自然是少不了的环节,更何况周星驰系列都一贯使用的风格。这算半个外挂的明悟在武学上与剧情上毫无疑问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物方面的明悟,我将它称为:悟心。苏灿从一开始的无心子弟,到受挫后开始有了自尊心以及能够忍耐他人冷嘲热讽的韧心的小乞丐,到最后悟得“苦尽甘来”之妙的丐帮帮主,苏灿的成长是悟心,这也是那个社会与当今社会上的人生宝藏。也正因寻回了真心,苏灿才会有着天子邀船自不动的伟人品格。
苏灿一生,风雨起伏,却有着极高的社会意义,影片也因此,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正因真实的影片,才铸就了一位颇真的人物,也正因为他,我们看到了,何为自己,何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