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没能孕育出宪政体制和强大的资产阶级?【现代中国2】

合法性/税基/地缘/马尔萨斯陷阱/宪政制度/俄国农奴制与经济与强制密集/拥有军权的贵族/代议制/分权政府/有自主决策权的地方自治机构/地缘政治影响。
财政情况4周期,1644~1681平内地叛乱;1682~1722准噶尔入侵;1723~1761雍正用兵平叛;1765~1804白莲教起义;1805~1840。
清朝收入与支出的均衡,清财政依靠天赋,本身是一件风险大的事情,但清有巨大、稳定的国土面积。
清朝的常规支出低又常年稳定,这是因为没有边患问题且较好地处理了民族矛盾治安成本低,也没有宗教势力干扰没有基层治理的需要。
国家经济在不断增长,主要由于农业的发展,18世纪后期伴随人口压力增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盈余下滑,由此纳税成为一个重的负担,白莲教起义和鸦片走私使银价上涨,进一步加大负担。
强制密集型,有庞大人口数量,政府依赖土地税人头税,一般有复杂征税机制,政治上容易走向专治以便用强制手段动员农村财富与人力、资本密集型,商业发达政府依赖关税消费税把信贷作为重要财源,征税相对轻松不必建立复杂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且商人资本分割了中央权利所以更容易朝着宪政政府方向发展、资本强制密集型。中国长期以工业为本,抢夺农业人力资源的事会被限制,皇权又异常之大,清与强制密集型不太相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最终商人没有取得更大的权利,对国家构建没法施加大的影响。
欧洲国家财政赤字,要么走了剥削农民的路,要么去了借贷的道,强化社会控制或是产生资本密集型、资本强制密集型。清的环境舒适使其缺乏求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