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超冷门职业:言语-语言治疗师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2021-01-06 17:34 作者:听到TobiiDynavox  | 我要投稿

文 / Rita Kou 高小雅 CCC-SLP


每次跟新认识的人介绍自己,我们都会进行以下的对话:


朋友:「你的工作是什么?」

我:「我是一个言语语言治疗师」

朋友A:「哦!那你可以教我侄女讲英文吗?」

朋友B:「所以就是帮别人说话了。那你可以让我男朋友多说点话吗?」

我:「嗯…但是好像这都不在我的专业范围里面喔。」


究竟作为一个言语语言治疗师Speech Language Pathologist(下面我会简称为SLP),我工作的范围包括了什么呢?



1. SLP的工作包括了什么?


记得爸爸跟我第一次提起这个专业的时候,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在网络不是太发达的年代,我在网上找到了零零散散的几个视频都是关于构音障碍(纠正病理性的发音错误)。尽管信息有限,还是觉得自己会挺喜欢这个专业的。之后《Kings's Speech国王的演讲》拿了奥斯卡奖,我对于这个专业就更有好感,感觉是带着一种使命感。



到了大学的第一节课SPA 127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Disorder,我第一次学到了语言治疗学里面所涵盖的工作内容,我才发现SLP除了治疗构音障和口吃以外,还有很多很多。



在美国,这个学科从大学到正式拿到临床执照需要最少7年的时间。而当我了解到自己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后,7年真的一点都不嫌多。


下面我会具体介绍一下在我的执照CCC-SLP之下,我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巧,还有解答一下我时常会遇见的问题。



要简单用一句话来介绍的话,我一般会跟别人说SLP关注的是颈部以上出现的问题,这包括了沟通和吞咽等等。那当然,这个概述并不全面。


根据美国言语语言及听力学会(ASHA),CCC-SLP的工作包括了干预由于构音,言语流畅度(如:口吃),语言,社交能力,声线,口鼻腔共鸣(resonance)和听觉所导致的沟通障碍,而吞咽障碍包括了在整个吞咽过程里出现的问题或是和喂食行为有关的问题。



导致出现这些障碍的病因各异,包括遗传性,先天性,后天形成的障碍/病症,因此SLP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病人,比较常见的有早产婴儿,自闭症,脑瘫,脑部受创,失语症,声带结节,等等。SLP可以在学校,医院,私人诊所,养老院,大学,康复中心等地方工作,因此我们接触到的病人从新生儿到老人都有。


我和学生
我和学生


2. 我常常听到的问题


① SLP也看大人吗?


是的,我们的工作范围从新生儿到老人都有。ASHA对于我们在儿童和成人两个范畴的相关课程及实习经验是有规定的时数,因此在儿童和成人的评估和干预我们都有充分的学习。


之后到我们开始工作后,大部分的人可能会偏选针对成人和儿童的工作,也有见过一些人在事业的前半期是做儿童的工作,之后转去做成人的。


儿童的干预/治疗和成人的一般来说会有一点分别,概括来说儿童的目标一般是以要建立和发展沟通和吞咽能力为中心,而成人目标一般是要把能力康复到以前的水平/减慢能力的退化。成人里面也包括了不同的年龄层:


  • Young Adults年轻人(约18—30岁):这一个年龄层的人会找SLP干预口吃(可能是因为要进行各种面试或是要约会了,所以想学习/重温加强语言流畅度的技巧),干预因为脑震荡/脑部受创导致的认知沟通障碍(影响语言组织,集中,和理解能力)和声线上的问题(老师,健身教练,讲解员等因为用声不当/过度用声导致结节等损伤),等等

  • 其他的年龄段:比较常见的有失语症(部分中风患者),吞咽障碍,声线上的问题(帕金森症),等等


② SLP好像不需要什么工具,是不是很简单?


的确比起其他医科专业,SLP看上去需要的工具是比较少,那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针对治疗的部位是在脑部的或是口腔上的肌肉协调,所以我们很难用一些肉眼可看到的物件来进行治疗。由于沟通是无形的,所以我们的治疗也更多的在无形中发生。


我们的临床技巧更多的是体现于我们和病人交流的过程里,如利用语言增强技巧(Language Enhancing Strategies)等。对于我来说,临床中的挑战包括如何在某一个时刻有效地运用某一临床技巧,如何在一个自然的沟通过程里不刻意却有意图的去运用这些技巧,让病人们可以「悄悄地」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那当然,其他的一些构音、声线上的治疗就比较难悄悄地进行,因为我们需要病人有意识地去改变本来错误的口语/用声行为,但同样的一般在这些干预也不会用到太多的工具。


进行治疗的过程里,SLP的脑海里需要分析病人的生理结构和肌肉协调从而改正他们的口语行为。



说到这里,既然大家问起,我也顺便简单的列出几个我们会用的工具。


改良式钡剂吞咽录像检查(MBS):我们会用这个实时显影分析去评估病人的吞咽安全性和能力。
沟通辅助工具(AAC devices):无法用口语或没有足够口语去表达自己的个案会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沟通。
玩具!不要小看玩具,特别对于学龄前的小朋友来说玩的过程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地。


③ SLP整天就在跟小朋友玩吗?


上面提到了玩具,当然不得不提一下这个问题。如我上面所说,特别是学龄前的小朋友,玩(Play)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并不单单能发展语言能力(Westby, 2000),也能发展社交,肢体协调等能力,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或忽略玩。



玩不一定要用天下最好的玩具,对于小朋友来说,跟成人或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交流互动的时间就是最好的Play,玩可以包括:


  • 你抱着小朋友在地上打滚(在这个过程里小朋友可以学上,下,前,后,开始,停,等等的语言概念)

  • 玩赛车(在这个过程小朋友可以学到快,慢,先,后,推,撞等单词,也可以学到轮流等社交技巧)

  • 你跟小朋友角色扮演绿巨人大战小黄人(在这个过程小朋友可以学到如何组织剧情,通过语言来分配角色,设计对白和剧情等)

  • 一起玩过家家(在这个过程小朋友可以学到食物,厨具,颜色,数字等的单词,也可以学到执行指令如:我们先煮蛋再烤面包吧,等等)


综上可见,玩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里面却可以包括着千万个你希望「悄悄地」让小朋友学会的内容。


④ 小朋友去看SLP前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吗?


我经常会听到一个概念认知能力—>说话能力—>学习能力,然而他们之间并没有存在一个先后次序,尤其是对于年纪小的小朋友。


说话是用来进行沟通的方式中最常见而最便捷的方法,因此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用口语作为我们最常用的沟通方法。而我们的沟通需求早在婴儿四个月时已经出现,当婴儿对着大人笑时就是一个沟通的体现,所以沟通的能力是比我们想象中更早出现。



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很重要的是,我们一般去判断认知能力的方法是通过口语的方法,因此如果一个小朋友还没有发展口语能力的情况下,我们没法知道小朋友是不懂还是没法表达他们所懂的。千万不要因为小朋友还没有认知能力而不带小朋友去接受语言治疗,有时候小朋友只是需要一个沟通的方法让他去表达和展现自己所懂的。


⑤ 去看SLP就是做口肌训练吗?


不是的,如我上面所说,在治疗室里,我们会玩,会交流,会做一些独立的发音,发声训练,但并不会独立进行非口语口肌训练。


非口语口肌训练:不要求小朋友发出口语声音(speech sounds),却被用来改善小朋友口语能力的口部肌肉训练(Lof, 2009),如吹的动作,舌头往上顶(tongue push-ups),舌头向左右伸(tongue wags),笑(big smiles),舌头伸向鼻子伸向下巴(tongue-to-nose-to-chin),等等。


根据研究,单独进行非口语口肌训练的问题在于:


  • 没有研究支持这对于小朋友的口语能力是有效的(Finn, Bothe, & Bramlett 2005; Lass& Pannbacker, 2008; Ruscello, 2008; McCauley, et al., 2009)

  • 培养口语能力的重点是肌肉的协调而非力量(Wenke, Goozee, Murdoch, & LaPointe, 2006; Lof, 2009)

  • 进行非口语口肌训练时没法刺激到脑部的言语中心(Bonilha, et al., 2006; Yee, et al., 2007; Ludlow, et al., 2008)

  • 错误的干预目标:SLP会把舌头向左右伸看成为最终的目标,然而这个能力并没有增强小朋友的口语能力

  • 治疗时间的合理分配:假如小朋友没有口语的沟通能力,把每周一次60分钟本来可以锻炼社交技巧(社交能力并不局限于口语沟通喔!)和非口语的沟通技巧(利用沟通工具去组句沟通等)的治疗时间都用作为非口语口肌训练就会很浪费了小朋友和治疗师的时间


我们可以用口肌训练里的一些元素,作为让小朋友去明白自己口腔肌肉和构音练习的一个起点,然后快速的发展转变成一个有口语声音的练习, 如在游戏中一起读字卡和绘本(小朋友没有立刻模仿也没关系,因为听觉轰炸Auditory bombardment 也是很重要的起步点) 。我们学习骑自行车时,不可以只单靠踩脚踏来学会这个技巧,我们需要实地的操作才可以慢慢学会这个技巧,沟通亦然,因此非口语口肌训练并不应该是治疗的全部!



SLP Fun Fact:

SLP还有一些选择性服务(为非病理性的人群服务),其中一项包括了调节口音(Accent Modification),有少数的SLP会专门跟演员们合作为他们将要演的角色去调节口音从而更切合角色的需要。*当然这里要提到的是口音并不是言语障碍(Speech Disorders),而是言语不同(Speech Differences),一般有口音的人并不需要SLP。*


罗伯特·德尼罗在SLP帮助下为在《恐怖角》中饰演的角色学习美国南方的口音
朱莉娅·罗伯茨在SLP帮助下为在《钢木兰花》中演的角色学习美国南方的口音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Bonilha, L, Moser, D., Rorden, C., Bylis, G., & Fridriksson, J. (2006). Speech apraxia without oral apraxia: Can normal brain function explain the physiopathology? Brain Imaging, 17(10), 1027-1031.

Finn, P., Bothe, A., & Bramlett, R. (2005).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n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Criteria and appli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4, 172-183.

Lass, N. J., & Pannbacker, M. (2008).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to nonspeech oral motor treatment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Lof, G. L. (2009). Nonspeech oral motor exercises: an update on the controversy. In Presentation at ASHA Annual Convention, New Orleans, LA.

Ludlow, C., Hoit, J., Kent, R., Ramig, L., Shrivastav, R., Strand, E., Yorkston, K., & Sapienza, C. (2008). 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neural plasticity into research on speech motor control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1, S240-S258.

McCauley, R., Strand, E., Lof, G.L., Schooling, T., & Frymark, T. (2009).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s of non- speech oral motor exercises on speech.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8, 343-360.

Ruscello, D. (2008). Oral motor treatment issues related to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speech sound disorder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39, 380-391.

Scope of Practice in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970, January 1). Retrieved October 21, 2020, from https://www.asha.org/policy/SP2016-00343/

Wenke, R., Goozee, J., Murdoch, B., & LaPointe, L. (2006). Dynamic assessment of articulation during lingual fatigue in myasthenia gravis. Journal of Medical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4, 13-32.

Westby, C. (2000). A scale for assessing children's play.

Yee, M., Moore, C., Venkatesh, L., Vick, J., Campbell, T., Shriberg, L.D., Green, J., & Rusiewicz, H. (2007, Nov.). Children’s mandibular movement patterns in two nonspeech task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peech-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 Boston, MA.



超冷门职业:言语-语言治疗师到底是做什么的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