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简析2-行星运动的规律:天才观测者第谷和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第谷-布拉赫(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占星学家,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最后一位用肉眼观测星空的天文学家。在占星学上造诣突出,有星学之王的美称。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2-1630),德国天文学家,占星学家,数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有天空立法者之称,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微积分先驱之一。
1546年,第谷-布拉赫出生在丹麦一个贵族世家,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这个贵族世家有多牛逼呢?简单罗列一下:布拉赫家族是当时丹麦最有影响的贵族家庭,从先祖以来,人丁兴旺,分支众多,繁盛数个世纪,官N代属于是,老丹麦正北欧十字旗的,巅峰时期仅仅第谷一个人的财富就可以占据丹麦全国财富的1%-2%,整个家族说是富可敌国,完全不夸张。和王室互通婚姻,交往极其密切。第谷的大伯甚至在丹麦国王陷入危险之时,救了他一命。其他亲戚也在各个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为王室出谋划策。贵族出身,加上当时丹麦信奉基督新教中路德派的宗教背景,导致第谷显得有些迂腐古板,他恪守贵族礼仪和生活习惯,几乎到哪里都穿着全套的贵族礼服,第谷是长子,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可惜后来这位弟弟不幸夭折,第谷的叔叔没有子嗣,于是叔叔就把第谷收养并视为己出,而第谷的亲生父母在第二胎生下一个孩子后,也就默认了这次收养行为。养父母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十分疼爱,第谷在自述中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他们重视教育,想把第谷培养成一名律师。因为这是当时从政的一条好道路,家族的许多成员就是凭借着这条道路而飞黄腾达,然而很快,事情就朝着人们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了下去。 天赋异禀的第谷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1559年,13岁的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深造,成为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不过叛逆的他并不想成为一名律师,对他而言,繁琐枯燥的法律条文远远不如天上的点点繁星有意思,他开始投入占星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上,如饥似渴的阅读相关书籍。在大学校园时常可以见到他拿着仪器,穿着全套贵族礼服,夜观天象的奇景。1560年8月,根据当时的天文预报,第谷成功观测到了一次日食,
(日食) 在当时,日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在同时期大多数人惊恐万状的表情中,第谷显得十分兴奋:天体运行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可以根据预测结果来观察相应的天象!1562年,第谷来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继续进修法律,1563年,17岁的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天文观测记录,内容是木星和土星在天空上会合的时间,然而,实际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比当时的星历表预言的早一个月,敏锐的第谷立刻意识到当时的星历表还不够精确。他决定另起炉灶,重新编写一份更精确的星历表,此外,他还开辟了一个让自己受益终生的小爱好-占星术,学成之后开始纵横家附体,周旋在丹麦和瑞典的达官贵人之间,给他们进行占卜,取得了辉煌成绩,下面简单列举一下:1566年,欧洲发生了一场月食,第谷根据占星术推算,这将预示着一个人的死亡,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
言出法随,同一年的9月7日,这位已经70岁,征服了贝尔格莱德,罗德岛,侵略北非,匈牙利和中东,变革法律,重视文化,大兴土木,将奥斯曼帝国推向极盛的苏丹去世,引起了当时舆论的震动,连丹麦国王的三个儿子,他都不放过,照样推牌占卜,他还给一个叫做古斯塔夫-阿道夫的人占过卜,喻言,这位拥有瑞典皇室血统的人,以后会成为瑞典国王,1611年,17岁的阿道夫终于成为了瑞典国王,在日后,他会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古斯塔夫二世,
面对当时瑞典严峻的形势,他推行各方面改革,抵御丹麦的入侵,后来又相继和沙皇俄国,波立联邦发生战争,1630年率军参加德意志地区发生的30年战争,多次击败天主教联盟军队,有北方雄狮和大帝之称,1632年11月,古斯塔夫二世,在吕岑会战中阵亡,年仅38岁。从这几个事例,我们也不难看出第谷在占星方面的实力,可惜生晚了,要再早生30年,我估计他可以和卡尔达诺较量一把。 1565年左右,他向家里人摊牌,我要研究天文学!可想而知,自然遭到了极大的阻力,包括他的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在内的亲戚都极力反对,多次争论无果后,第谷与家族决裂。1566年,第谷开始漫游欧洲各国,1567年,他第二次到达德国,这一次,他不再选择法律,而是以一名天文学学生的身份正式进入罗斯托克大学就读。 在第谷留学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第谷脾气暴躁,性格古怪,还好面子。他有一次去参加他大学教授的婚礼,和同样来自丹麦的一个贵族,因为一个数学问题吵了起来,在反复争吵无果之后,两个人决定用决斗来解决问题,虽然第谷脾气大,但是说实在的,他在决斗方面的能力比对方略逊一筹,交战没多久就被对方用剑削掉了鼻子,(仔细一想,他还算好的,只是少个鼻子,隔壁的伽罗瓦羡慕哭了
),好面子的第谷绝对容忍不了自己这幅被毁容了的脸,他自己亲自动手用金属做了一个假鼻子,为了防止假鼻子不小心掉下去,还随身准备了胶水,以备不时之需。终其一生,他都佩戴着这种假鼻子。 此后几年,第谷一直在瑞士和德国之间四处转悠,1572年,因为父亲生病而回到丹麦,1572年11月11日,他开始观测仙后座出现的一颗超新星,这颗超新星的亮度甚至比金星还亮,这次观察一直持续到1574年3月,不是因为他不想观察了,是因为这个超新星变暗看不见了,他最终确认,这颗超新星相对于其他恒星来说应该是几乎不动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属于太阳系内或者是大气层之内的现象,至于它为什么出现,又因为什么逐渐变暗,乃至于最后根本看不见,肯定是因为出现了某种改变,于是他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抛弃亚里士多德
关于宇宙不变的理论,因为这是错误的,数据已经反驳了这个观点。后来,人们将这颗超新星命名为第谷-布拉赫超新星。
超新星(此图为w49b天鹰座超新星) 这时候,第谷在爱情方面也获得了丰收,他开始和一个农村妇女基尔斯滕交往,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已经到达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在女方那里倒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第谷的贵族家庭成员看来,这还有天理吗?这压根门不当户不对耶(▼皿▼#)!!他们开始游说第谷,让他放弃,但是第谷可不会因为此而屈服的,随后,他再次离开丹麦,前往德国。1576年,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二世,把他找来,将一座小岛-汶岛,赐给他,作为他建设天文台的台址,并且提供一笔数目可观的经费,在钞能力的加持下,第谷立马着手开干,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足足建造了四个观象台,作为配套设施,还建了一个图书馆,一个印刷厂和一个实验室,花费的钱财之中,光是黄金就超过了1吨,为了获得最精确的观测数据,第谷耗费血本,疯狂扩大仪器的尺寸,光是一个象限仪,其半径就达到五米,把仪器制造好,抬到预定的地点,就需要耗费几十个仆人才能搬动,而日常的维护还得耗费几个人,第谷有时候还得亲自上手,除此之外,为了精确的静物观测时间,他还疯狂的购买钟表,这可是让附近国家的钟表商们赚麻了。在他们看来,这个家伙就是在不断的给他们输出现金流啊。
(钟表,此图所示钟表原为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所有) 天文台的建设工作告一段落之后,第谷开始投入天文观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收集了许多天体的运行数据,在他的观测下,天体观测的误差缩小到了原来的1/5,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577年大彗星,1577年,欧洲出现了一颗大彗星,
彗星(此图为伦纳德彗星) 人们惊讶不已,纷纷前来观看,当时主流观点认为,彗星是一种大气现象,然而第谷通过对彗星运动轨迹以及外观的观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彗星和我们之间的距离要比月球和我们之间的距离要远许多倍,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彗星相对于地球来说明显在动,但是动的并没有月球那么快,也没有之前观测到的恒星那样那么慢,因此,彗星离我们的距离应该介于恒星和月球之间,总而言之,彗星并非是之前人们所想的大气现象。彗星应该是在太空中运行的,并且他还测量出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实际上是椭圆形的。到这里,他就要面临一个大问题,一方面,他通过各种实地观察的数据,已经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的,另一方面,他对哥白尼和布鲁诺等人倡导的日心说也嗤之以鼻,不太相信。于是最终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模型,第谷体系:首先,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次,除了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绕着太阳转的,然后太阳带着这些天体,再绕着地球去转。至于旋转的轨道,第谷仍然继承了古希腊以及哥白尼等人坚持的观点,圆周轨道(因为在当时的观点,圆是最完美的,最接近于神性的) 可是第谷高傲的性格让岛上的居民颇为不满,1588年,弗里德里克二世去世,第谷不受当时贵族的欢迎,气的他直接写诗讽刺他们,因而在政治风波中遭到清算,1599年,在岛上工作了20多年后,腓特烈二世去世,第谷失去了支持者,只好离开天文台,同一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邀请下,移居布拉格,就任宫廷数学家,重新建造天文台,第谷观测能力很强,但是他的数学功底不太好,缺乏将数据提炼为规律的能力,因此,他急需一个人来替他总结规律,用来验证第谷体系的正确性,可是这样的人哪里有呢?万幸的是,第谷很快就找到了,这个人是个德国人,名字叫做约翰尼斯-开普勒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2年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符腾堡,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市长,然而,到他这一辈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连生存都成问题,父亲成为了一名雇佣兵,后来参加了荷兰的80年战争,开普勒是一个早产孩子,幼年时体弱多病,不幸染上天花,虽然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是面部被毁容,视力衰弱(几乎等同于瞎子),1577年,开普勒看到了那颗震惊欧洲的1577年大彗星,从此立志研究天文学,开普勒从小就展露出高超的数学才能,给他后来研究天文学提供了绝佳条件,1588年开普勒考入图宾根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开始接触哥白尼的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 并认同了它,为此经常和同学发生辩论。1593年,开普勒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在当地很有名气,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教书教的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会占星(传统艺能了属于是),凭借着高超的数学能力,他制作的星表准确度非常高。每当一出版的时候,民众总会争相购买。他甚至还准确预言了土耳其将要入侵奥地利。因此,占星成为了开普勒重要的经济来源。1596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名字叫做《宇宙的神秘》,这本书描绘了他想象中的宇宙模型,他认为,上帝在创造宇宙的时候,一定遵循着一种美感,而这种美感来源于数学中的几何学,因此,根据日心说的基本观点,太阳为宇宙的中心,其他6颗行星当时已知的行星(天王星在18世纪末才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
威廉-赫歇尔(1738-1822),被尊为恒星天文学之父,红外光的发现者,他的儿子约翰赫歇尔,以及他的妹妹卡罗琳,也是天文学家 而海王星是在19世纪被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以及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分别预言,最后,在1846年被德国人伽勒观测到)绕着太阳旋转,至于这六颗行星之间的距离,也不是随机的,这个可以和正多面体联系起来,正多面体共有五种,分别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12面体和正20面体,至于怎么联系起来呢?大概说一下,首先,太阳位于中心,由内向外分别是六颗行星的轨道,这六个轨道分别和正8面体,正20面体,正12面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相切(最外层轨道不与正多面体相切)正好可以相切出六个球面,而这六个球面所对应的六个大圆,就分别对应包括地球在内的当时已知六颗行星的轨道,
开普勒在著作中猜想的宇宙模型 总之,这篇著作当中充满了开普勒的狂想,他将这部著作分发给当时一些有影响的科学家,第谷也收到了一份,他一开始就对开普勒体系进行严厉但合理的批判(因为他不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时也很欣赏开普勒高超的数学能力,并且对他使用哥白尼的数据这一观点提出异议,宣称自己拥有世界上最精确的数据,1599年12月份,第谷邀请开普勒与他会面,并且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1600年1月1日,开普勒动身前往丹麦。 1600年2月4日,两人第一次见面,出于谨慎,第谷对自己的数据严格保密,之后两个人和谐相处,结成了忘年交(尽管两个人相差25岁),在第谷的推荐下,开普勒成为宫廷数学家,第谷在经济上倾囊相助,他希望开普勒可以帮助他证明第谷体系的正确,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开普勒受多疑的妻子的挑唆,突然和第谷决裂了。他忘恩负义地公开散布第谷的坏话,最后留下一封满纸侮辱性言语的信,不辞而别。第谷非常伤心,他写信邀请开普勒回来,开普勒读了第谷的诚挚友好的来信,惭愧得无地自容。他热泪盈眶地提笔写了忏悔信,彻底承认错误。当两人重修旧好的时候,开普勒不由自主地又检讨起来,第谷立刻制止说:“过去的还要说什么呢?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又在一起研究了,这就够了! 不久之后,第谷提供了火星的数据,
火星 开普勒信心满满,说自己八天之内便可以计算出火星的轨道,可是火星轨道的计算实在是太过繁杂,开普勒夜以继日的工作,才勉强在八天之内完成,不过最后计算出的结果和正圆(哥白尼日心说认为天体的轨道是圆形的)差八分,第谷得知非常满意,不过,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八分的误差是怎么来的?他要求开普勒继续研究下去,然而,没过多久,意外发生了。 1601年,第谷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去参加宴会,大吃大喝了一番,由于当时礼仪的限制,所有人不能随便离开,于是第谷就开始憋尿,好不容易等到宴会结束,按照当天开普勒的日记记载:第谷对于礼仪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他自己的健康,等到他回来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小便了,之后几天,请多位医生治疗都没有任何效果,第谷知道,自己已经大限将至,临终前,他把开普勒叫来,将自己20年积攒的全部数据交给了开普勒,嘱托他一定要继续研究下去,证明第谷体系的正确,弥留之际,他不无遗憾地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天文学上取得开创性的成就。当天晚上,第谷因膀胱破裂而死,享年55岁 第谷死后,开普勒继承了他的遗志,可是火星轨道的计算结果仍然总是与圆形有误差,他尝试了80多种组合方式,仍然失败了。难道是数据错了?不?这不可能?第谷的数据绝对是当时最精确的,难道是自己的数学计算出现了问题?不!自己已经反复计算了很多次,确认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行星运动的轨道根本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在这个大胆想法的指引下,开普勒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突破,1609年,他最终得到了开普勒第一定律和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此,他激动地写道,十几年了,我终于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支持他这种离经叛道的观点,不过似乎又有一个人给他带来了希望,这个人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伽利略是为数不多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的人,开普勒听闻之后大喜,立刻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伽利略,希望和他一起联手推广自己的新发现,可是伽利略并没有给出积极的反应。后来因为时局动荡,1610年之后开普勒和伽利略失去了联系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 1609年左右,伽利略给当时的德国公爵寄去了一架望远镜(PS:日后开普勒发明了更为先进的开普勒望远镜),公爵让开普勒先替他调试几天,开普勒找来一群助手,由于开普勒视力不好,所以让助手们轮流在每天晚上观测,将观测结果画在一张纸上,经过对结果的分析,开普勒最终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决定自己一定要向当时社会上陈旧的观念发起最后一击。 1611年,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梦》(当然,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雪莱的妻子玛丽在1818年所创造的《弗兰肯斯坦》),大致内容就是,假设在月球上存在一种生命,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文明,有自己的天文学理论,他们认为月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影射死守地心说的人),直到后来,主人公通过星际旅行来到月球,向他们宣讲地球的天文学理论,才解开他们的疑惑,这一年,同样也是开普勒最惨的一年,首先是当时的皇帝鲁道夫二世被弟弟逼迫退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处在30年战争的前夜,经济状况十分紧张,开普勒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领过工资了,而新皇帝又不太重视他,因此,工资被进一步拖欠,再然后就是开普勒的三个子女全部染上天花,小女儿因此而夭折,剩下的两个也从此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再接下来,妻子又去世了,而自己的理论却没有得到认同,然而,更大的灾难还在等着他 1615年一个和开普勒的弟弟存在经济纠纷的女子宣称,开普勒的母亲用一种有毒的饮料致使他中毒,恰逢当时欧洲处在猎巫运动时期,据记载,在几个世纪之内,因为被指控为巫师而死的良家少女的人数高达近百万,再加上此时开普勒发表的那篇梦的手稿出现了一个歪曲的版本,起因是故事讲述者的母亲向一名恶魔学习太空旅行的方法,在这两个原因的加持下,开普勒的母亲也未能幸免,经过多番周旋之后,才得以出狱,但是由于受到身心上的严重折磨,不久就去世了。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企图在波希米亚(今捷克)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月23日,武装暴徒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正式开始。神圣罗马帝国局势动荡,开普勒被迫离开宫廷,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下,他仍然坚持研究在1619年出版了《宇宙的和谐》这一著作,提出了开普勒第三定律。
人生的最后十几年,过着动荡不安,到处迁徙的生活。1621年,他撰写了一本天文学教科书,开始尝试将自己发现的定律正式运用到天文学的研究中,1623年,开普勒完成了第谷生前的遗愿,将一份建立在日心说基础上的更精确的星表:鲁道夫星表写作完毕,经历多重波折后,在1627年开始印刷,投入使用 1630年,开普勒前去参加正在召开的萨克森诸侯会议,打算讨要回自己被拖欠多年的薪水,在路上病倒,他知道,自己再也走不动了,1630年11月15日,开普勒在此地去世。享年59岁,他早在死前就已经给自己拟好了墓志铭: 我曾测量天空,现在丈量幽冥。 灵魂生于天上,肉体没入凡尘。 在之后的30年战争之中,开普勒的坟墓被毁。 开普勒曾在生前感慨:我沉溺于神圣的狂喜中,的书已经完稿,他并不是会被我同时代的人读到,就会被我的子孙后代所读到,这是无所谓的事情,他也许足足需要100年的时间才能等来一个读者,就像上帝整整等了6000年才终于有人理解他的作品一样。可惜他的著作在生前,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同时代几乎没有人理解他的发现,他至死都没有得到他应该有的待遇和认同..... 除了在天文学方面贡献显著之外,开普勒还是光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反射,折射以及小孔成像等各种光晕现象均有独到的研究,他还发明了比伽利略望远镜放大倍数更高的开普勒望远镜。他也完善了函数的定义,也是将无限小应用到数学领域的先驱,对后来的微积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理并出版了第谷生前没有完成的鲁道夫星表。 直到他死后,约半个世纪,人们才渐渐的意识到他的发现的巨大价值,在他的基础上,牛顿在1687年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也在这批先驱的基础之上迅速发展,蔚为大观。成就如此之丰富多彩的世界...... Johannes Adams Liszt说:20年观测,上千个数据,行星运行,终得准确。十年数学推算,80余种方法,行星运动规律,终被世人所知。二人相辅相成终铸天文学继日心说之后又一里程碑。 致敬,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2023年7月28日写于河北保定 Johannes Adams Liszt